大沽河往事(小說)33大沽河鯔魚

大沽河


 

33大沽河鯔魚


1946年底,因為東北形勢緊張,南滿急需幹部,東北野戰軍從山東緊急調了一批幹部,王天華李貞夫婦隨這批人趕赴安東,離開了膠東,1948年,王天華夫婦才又調回膠東。

王天華臨走前,在李德乾的小酒館裡約獨眼狼喝了一次酒,當著李德乾的面把自家老爹譚田榮託付給他。王天華說,家裡在即墨和青島的生意基本上都變賣支持革命了,還有幾百畝地,地契本來都讓他給燒了,分給了村裡租地的農民。但是農民質樸,這些年來還是按過去的約定給老譚家交租子。王天華在外面鬧革命,也顧不上。這次土改,估計老頭的思想轉彎有點困難。王天華希望獨眼狼和舅舅李德乾能去馬鈴灘村勸勸老人家,不要成為土改的絆腳石。自己離開了山東,顧不上他,甚怕老人家頭撞南墻吃大虧。

李德乾跟譚田榮有交情,譚老財每當來趕沙梁大集,總到他的小酒館來喝兩盅。他最愛吃的就是李德乾從大沽河打來的鯔(大沽河流域當地人讀zhi)魚。

每年的麥収季節,大沽河特產的鲻魚從膠州灣迴游到此,這種魚只有麥穗大小,通體透明,從水中抓到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立刻摔得粉碎。此魚味道鮮美,被稱為魚類極品。北方有“沽鯔淮鯉海中鯧”之說,不過淮河的鯉魚東海的鯧魚都是平常魚種,尋常人都能吃到,鯔魚卻是大沽河獨有,只在每年春夏之交從膠州灣迴游到沙梁橋,產卵繁育,極其難得。

麥收過後,李德乾叫上釣友留福,在一個風雨欲來的傍晚駕著小舢板到大沽河去捕鯔魚。

褐色的濃雲籠罩著大沽河上空,東南方吹來的帶有海腥味的風吹皺河水,把密密層層的一道道波浪向岸邊推去。河岸樹林的後面,一道閃電劃破天空,稀疏的雷聲震撼著河水和舢板。留福划著船,德乾手裡拎著一條網,屹立船頭,在顛簸的波濤中穩如鐵塔。小舢板迎著河流的方向逆流而上,在河心,有一股灰黃色的煙柱盤旋著升起,徐徐晃動著,河水裡落下第一陣雨點子,打得河面升起一股股白煙。

雨下得又大又密,一股焦雷在船頭炸響,雷聲滾滾,向對岸而去。在白煙和雷電中,德乾突然撒開了手中的漁網,與此同時,他頭也不回地吼道:

把船停住,停住!

身後船尾的留福操起一根長竹竿向河中猛戳,雙手握竹竿,身子仰著,雙腳猛登舢板,兩眼憋得血紅,生生把小船停在激流中。趁著這機會,李德乾穩穩地將撒出去的漁網收回。哇,這一網捕到了十幾條麥穗般長的銀光閃閃的鯔魚。李德乾讓留福收了竹竿,讓小舟順流而下。留福騰出手來,一隻驢皮做的水囊,小心翼翼地把網中的撿到水囊裡。大沽河鯔魚極其嬌嫩,出水即死,落地則碎。從網中摘下必須馬上放入水中,魚不離水,直接送到廚房,做出的魚湯才鮮美嫩靚。

李德乾只撒了一網,就要收網回家。留福有些不甘心,叨叨著再撒兩網。德乾道:別貪心,這幾條魚如果回流入海,能長到二斤重呢。我們這個河段吃的鯔魚,其實是魚苗,咱們這是傷天理的營生。

原來,鯔魚是兩合水魚類,在淡水產卵,海水裡生長。膠州灣海潮每年只有春夏之交能夠沿著大沽河回流十公裡左右,膠州灣的鯔魚沿著這股海潮逆流而上,游到沙梁橋一帶產卵,等到了六七月份小麥成熟的季節,鯔魚魚苗正好長到麥穗大小,通體透亮,遇到風雨交加,河水暴漲的時節,鯔魚苗就會順流而下,直入膠州灣,在海水環境下長大。第二年,成年魚再返回大沽河產卵,重複前一年的生命旅程。李德乾在大沽河裡泡大,對這條河裡的二十幾種魚類習性了如指掌,鯔魚是大沽河罕見的魚類,他每年只打一次鯔魚,每次只打一網。每次打上來的魚,不管是十條八條,他都要送六條魚給馬鈴灘的譚田榮。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大沽河往事(小說)33大沽河鯔魚

大沽河


 

33大沽河鯔魚


1946年底,因為東北形勢緊張,南滿急需幹部,東北野戰軍從山東緊急調了一批幹部,王天華李貞夫婦隨這批人趕赴安東,離開了膠東,1948年,王天華夫婦才又調回膠東。

王天華臨走前,在李德乾的小酒館裡約獨眼狼喝了一次酒,當著李德乾的面把自家老爹譚田榮託付給他。王天華說,家裡在即墨和青島的生意基本上都變賣支持革命了,還有幾百畝地,地契本來都讓他給燒了,分給了村裡租地的農民。但是農民質樸,這些年來還是按過去的約定給老譚家交租子。王天華在外面鬧革命,也顧不上。這次土改,估計老頭的思想轉彎有點困難。王天華希望獨眼狼和舅舅李德乾能去馬鈴灘村勸勸老人家,不要成為土改的絆腳石。自己離開了山東,顧不上他,甚怕老人家頭撞南墻吃大虧。

李德乾跟譚田榮有交情,譚老財每當來趕沙梁大集,總到他的小酒館來喝兩盅。他最愛吃的就是李德乾從大沽河打來的鯔(大沽河流域當地人讀zhi)魚。

每年的麥収季節,大沽河特產的鲻魚從膠州灣迴游到此,這種魚只有麥穗大小,通體透明,從水中抓到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立刻摔得粉碎。此魚味道鮮美,被稱為魚類極品。北方有“沽鯔淮鯉海中鯧”之說,不過淮河的鯉魚東海的鯧魚都是平常魚種,尋常人都能吃到,鯔魚卻是大沽河獨有,只在每年春夏之交從膠州灣迴游到沙梁橋,產卵繁育,極其難得。

麥收過後,李德乾叫上釣友留福,在一個風雨欲來的傍晚駕著小舢板到大沽河去捕鯔魚。

褐色的濃雲籠罩著大沽河上空,東南方吹來的帶有海腥味的風吹皺河水,把密密層層的一道道波浪向岸邊推去。河岸樹林的後面,一道閃電劃破天空,稀疏的雷聲震撼著河水和舢板。留福划著船,德乾手裡拎著一條網,屹立船頭,在顛簸的波濤中穩如鐵塔。小舢板迎著河流的方向逆流而上,在河心,有一股灰黃色的煙柱盤旋著升起,徐徐晃動著,河水裡落下第一陣雨點子,打得河面升起一股股白煙。

雨下得又大又密,一股焦雷在船頭炸響,雷聲滾滾,向對岸而去。在白煙和雷電中,德乾突然撒開了手中的漁網,與此同時,他頭也不回地吼道:

把船停住,停住!

身後船尾的留福操起一根長竹竿向河中猛戳,雙手握竹竿,身子仰著,雙腳猛登舢板,兩眼憋得血紅,生生把小船停在激流中。趁著這機會,李德乾穩穩地將撒出去的漁網收回。哇,這一網捕到了十幾條麥穗般長的銀光閃閃的鯔魚。李德乾讓留福收了竹竿,讓小舟順流而下。留福騰出手來,一隻驢皮做的水囊,小心翼翼地把網中的撿到水囊裡。大沽河鯔魚極其嬌嫩,出水即死,落地則碎。從網中摘下必須馬上放入水中,魚不離水,直接送到廚房,做出的魚湯才鮮美嫩靚。

李德乾只撒了一網,就要收網回家。留福有些不甘心,叨叨著再撒兩網。德乾道:別貪心,這幾條魚如果回流入海,能長到二斤重呢。我們這個河段吃的鯔魚,其實是魚苗,咱們這是傷天理的營生。

原來,鯔魚是兩合水魚類,在淡水產卵,海水裡生長。膠州灣海潮每年只有春夏之交能夠沿著大沽河回流十公裡左右,膠州灣的鯔魚沿著這股海潮逆流而上,游到沙梁橋一帶產卵,等到了六七月份小麥成熟的季節,鯔魚魚苗正好長到麥穗大小,通體透亮,遇到風雨交加,河水暴漲的時節,鯔魚苗就會順流而下,直入膠州灣,在海水環境下長大。第二年,成年魚再返回大沽河產卵,重複前一年的生命旅程。李德乾在大沽河裡泡大,對這條河裡的二十幾種魚類習性了如指掌,鯔魚是大沽河罕見的魚類,他每年只打一次鯔魚,每次只打一網。每次打上來的魚,不管是十條八條,他都要送六條魚給馬鈴灘的譚田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