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发言人宣布,前总统叶利钦,4月23日去世了。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令人惊讶,去年的2月1日,这位“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庆祝了75岁生日,包括克林顿、科尔等前世界政要,以及俄罗斯各界名流前往祝寿。据报道,当时的叶利钦,显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次生日晚会,是由克里姆林宫操办的。由于对普京有提携之恩,叶利钦一直受到克里姆林宫的礼遇,与戈尔巴乔夫受到的冷遇形成鲜明对比。
现任总统普京曾指出:“正是在叶利钦执政的那个时期,我国人民得到了最主要的东西——自由,所有改革都是围绕自由进行的。这是叶利钦的巨大历史功绩。”
但是人民在得到自由以后,会进一步要求得到更多的东西,叶利钦执政有过蜜月期,接下来,却又曾由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被许多人所怨恨。今天的俄罗斯人对于叶利钦时代,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不过,对于普京的这段评论,则不会有太多的异议。
国人对叶利钦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91年的“8·19”事件中近乎传奇般的表现。当时,副总统亚纳耶夫、部长会议主席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内务部长普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八名核心领导人,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了正在黑海克里米亚半岛别墅休养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紧急状态”。
亚纳耶夫等保守派官僚发动政变,旨在阻止苏联解体,因为一天以后,也就是8月20日,戈尔巴乔夫就将和各加盟共和国签署新的联盟条约,按照新的联盟条约,各加盟共和国将成为主权国家,有权与外国直接建立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从而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主权共和国联盟”。
所谓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呼吁苏联公民支持该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同日,发布了“第一号命令”,宣布禁止游行、示威、集会等活动,并且对新闻进行“监督”等等紧急措施。
坦克开上莫斯科街头,并没有吓倒在6月份刚当上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这个年已60的老人凭借其惊人的勇气,跳上俄罗斯议会大厦前的坦克,向周围的群众发表演说,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企图恢复铁幕统治,号召举行总罢工。同时,俄罗斯议会代表们纷纷来到议会大厦集合。到8月20晚,议会大厦前已经聚集了数万名反对政变的群众。人们开始构筑堡垒,誓死保卫议会大厦。在此关键时刻,军队的倒戈起到了关键作用,军人们拒绝执行向议会大厦进攻的命令。保守派优柔寡断,一筹莫展,最终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8月21日下午,国防部撤回了进驻莫斯科实施紧急状态的军队。21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近日内将重新完全行使其总统职权。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休养地乘坐飞机返回莫斯科。同日上午,叶利钦宣布,发动政变的领导人,除了内务部长普戈自杀、部长会议主席帕夫洛夫因病住院被就地监护以外,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被拘留。
“8·19”事件以保守派的彻底失败而告终。随后,戈尔巴乔夫以总书记的名义,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他以为自己可以保住苏联总统的职位。但叶利钦这位前莫斯科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提携过、也罢黜过的旧部下,此刻正被人们视为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众望所归,如日中天,率同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从而架空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力,迫使戈尔巴乔夫于年底辞去了业已名存实亡的苏联总统职位。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共同埋葬了苏联这个庞大帝国,但前者多少有些无奈,是被历史拽着走的,而后者则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惊人的勇气,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各国也相继发生巨变,给20世纪末叶的世界带来惊天动地的震撼。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来,起源于西方的一种理论,风起云涌地在将近半个世界施展影响,或许其初衷,旨在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但由于种种内在的缺陷,美好的理想往往在残酷的实践中,被权欲所绑架,暴力的机器一旦攫取政权,必然试图控制社会的每个领域、每个层次,乃至支配一切,从而形成与人的自由天性、与社会的内在需求之间的巨大而深刻的矛盾。
戈尔巴乔夫试图缓解这种矛盾,他适时地出现,以改革家的面目,也曾赢得了人民的支持。然而旧的官僚体制感到了威胁,拼命阻止即将失控的改革步伐。叶利钦在危急时刻,成功地扮演了历史英雄的角色。当然,在他背后,是已经觉醒、并且要求深度变革的人民。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历史进程几乎是无法阻挡的,但个人或群体的特殊作用,的确可以减缓或加速历史进程。
叶利钦执政以后,采用“休克疗法”,使得俄罗斯人民尝到“改革阵痛”,私有化进程中,又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出现了财富向少数寡头集中的问题。改革,远非一帆风顺或十全十美。但在大的方向上,总体上他把握得还好,使得俄罗斯不断向前。
1999年卸职之前,叶利钦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接班人——普京,在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与修正以后,逐渐把俄罗斯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04年的俄罗斯,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是中国的4倍)。俄罗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叶利钦去世了,但历史将记住这个不朽的名字。
2007年4月2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