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去世至今,六十年过去了,与他有关的事情仍然为人关注,他的家人也不例外。斯大林有二子一女。《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有一些关於他们的内容,读来让人心情複杂.
大儿子雅科夫·约瑟夫维奇·朱加施维里生於1908年,是斯大林和第一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所生,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天这位年轻的炮兵连长就离开父亲上了前线,不到一个月的7月16日被德军俘虏,1943年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死於罪恶的纳粹之手。
小儿子瓦西里·约瑟夫维奇·斯大林生於1921年3月,是斯大林与第二个妻子娜傑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生的第一个孩子。这孩子小时候调皮,后来上了航校,青年瓦西里成为苏联空军飞行员,在卫国战争中曾击落敌机两架,当了空军的团长、师长,战后曾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和司令员.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就酗酒闹事,胡作非为,斯大林一死,他於1953年4月被捕,因侵吞国家财产、散佈反苏言论等罪被判刑。他服刑到1961年,期间有几个月获释。1962年3月死於过量饮酒,死的时候还差两天满四十一周岁.
斯大林唯一的女儿斯维特兰娜·约瑟夫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娜)是斯大林和阿利卢耶娃的第二个孩子,生於1926年,毕业於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在经历两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和在苏联的印度共产党员布拉傑什·辛格同居,1966年辛格病故於莫斯科,同年1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斯维特兰娜护送辛格的骨灰回印度,但把她的儿女留在苏联。到印度后,斯维特兰娜决定不回苏联,辗转欧洲后於第二年到达美国。1978年取得美国国籍。她在美国结婚离婚,养育女儿,写书出书。2011年11月因病在威斯康星州去世。
长子雅科夫:在德军战俘营中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有关雅科夫在和平的日子里的档案只有一件,是斯大林致妻子,也就是雅科夫的继母阿利卢耶娜的一个两句话的便条,斯大林写道:
“代我转告雅沙(雅科夫的爱称——本文注),说他的行为像一个小流氓,一个骗子,我和这种人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点.随他的便吧,喜欢在哪儿就在哪儿,愿意和谁在一起就和谁在一起。”
信写於1928年,雅科夫二十岁的时候。据妹妹斯维特兰娜在书中记载,父亲不喜欢大哥,对他非常粗暴,只是严厉训斥,从不倾心交谈,这让性格比较软弱的雅科夫很痛苦。而阿利卢耶娃对他却非常好,以母性的温柔和善良抚平他心灵的创伤。继母只比雅科夫年长8岁,却尽到了母亲的责任。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的注释说,“雅科夫因与父亲关系紧张而试图自杀,事后他去了列宁格勒,住在阿利卢耶娃的父母家里.斯大林的这张便条显然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据妹妹记述,外祖父和外祖母都非常善良、慈祥,对孙辈百般呵护,对雅沙也像对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关心爱护.
档案中有关雅科夫的另外三件给人沉重的感受。第一件是雅科夫被俘后,德国人审讯他的详细记录;还有两件一是难友写的雅科夫在战俘营的情况;二是战后参与审讯雅科夫的德国军官向苏联内务部柏林行动处交待的雅科夫的死因。
在德国人的审讯记录中,雅科夫多次被问到家庭情况,他并不隐瞒自己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的大儿子。在回答审讯时他说,自己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并说自己已经结婚,有一个3岁的女儿。在审讯者说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是犹太人时,雅科夫说,自己的母亲是格鲁吉亚人,继母是俄罗斯人。雅科夫说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德军入侵苏联那一天,在这之前他与父亲经常见面。德国人问:“6月22日,同父亲分别时,他对您最后说了什么?”雅科夫答:“他说:『去吧,去战斗!』”
在被问到作战和被俘情况时,雅科夫说自己的师受到重创,损失了约60%到70%的坦克,部队被击溃了,他曾想指挥周围的一些战士进攻,“但是,他们都被吓坏了,我一转身,已经一个人也没有了。”
德国人问:“您是自愿到我们这里来的,还是在战斗中被抓获的?”雅科夫答:“不是自愿的,我是被迫的。”问:“据说你们那里有这样的说法:由於害怕当俘虏,红军战士最好在被俘前开枪自杀。”答:“关於这个问题我可以坦率地表达:如果我的红军战士后退,如果我看见我的师后退,我自己也会开枪的,因为后退是不允许的。”德国人说,对苏联士兵来说,成为俘虏是一种耻辱,并问雅科夫,他被俘后他的家庭是否因此有不愉快的事情,雅科夫说,“我还活着,因此在父亲面前我将感到耻辱。”“妻子倒是无所谓的。”他不想让德国人通过电台广播他被俘的消息,他认为父亲将因此看不起他。
记录中有几处说到苏联,雅科夫对自己的国家很有信心:“在俄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俄国几乎不依赖於任何人,任何人都不依赖。俄国有自己的一切??”
苏军少校米纳西扬在一份简短的证明中说到自己在战俘营亲眼见到的雅科夫的情况,说他们1942年4至6月在戈麦尔堡战俘营一同被关押。他写道:“苏联军官中很多人都认识雅沙·朱加施维里本人??他表现得非常坚强,他用苏联军官的勇敢和毫不动摇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愧是他的伟大父亲——元帅斯大林同志的儿子。他同其他的苏联军官一样,每天得到一百五十克水煮的『口粮』,一天一次不加任何调料的大头菜汤。”他说雅科夫在战俘营干活,用骨头雕小人、象棋等。
少校还写道:“每天都有法西斯报纸的摄影记者和盖世太保来向雅沙施加压力,逼迫雅沙说出他们需要的情报,但每一次都遭到了雅沙坚决的拒绝:『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任何时候都不会说它的坏话!』”
二战结束后,被苏军俘虏的德国翻译告诉苏联内务部人员,雅科夫审讯后被送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苏联内务部调查后确认,美军1945年曾逮捕了一些萨克森豪森的工作人员,经苏联请求,美国人将这些俘虏交给了苏联。审讯这些人时,党卫军上校、集中营警备司令卡因特尔和党卫军中校、警备营营长韦格纳说了一些雅科夫在萨克森豪森的情况.
韦格纳说,朱加施维里除了要一些他所感兴趣的反映前线形势的报纸以外,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请求。“他总是表现得很独立,对集中营管理当局总是带着有几分轻蔑的态度。”韦格纳证明说,1943年底他才知道,朱加施维里是在“企图逃跑的情况下”被值班哨兵开枪打死的。但枪杀的细节他不知道。
卡因特尔说的情况是:“朱加施维里若有所思地越过了通向铁丝网的中间地带。值班哨兵举起了枪做好了射击准备并喊道:『站住』。朱加施维里还继续向前走。值班哨兵又喊道:『我要开枪了』。在喊声之后,朱加施维里开始骂起来,并用双手抓住制服,撕破了衣领,露出了胸膛,向哨兵喊道:『开枪吧』。值班哨兵向他的头部开了枪,朱加施维里被打死了。”卡因特尔补充说:“朱加施维里在哨兵开枪的同时抓住了带有高压电的铁丝网并立即跌倒在前两排带刺的铁丝上。”
卡因特尔还说,在接到希姆莱的命令将屍体取下火葬前,“被击毙了的朱加施维里一直躺在那里长达二十四个小时.然后,帝国安全机构派了两名教授来到火葬场,他们做出了一份书面材料:朱加施维里先是被高压电电流击死,此后头部才遭到枪击。与此同时,文件里还写道:根据条例,值班哨兵的行动是正确的。”
“在教授们做出结论后,朱加施维里的屍体在火葬场被火化了,骨灰安放在骨灰盒里,并与死亡调查档一起被送到帝国安全总局。”
卡因特尔说,“朱加施维里被高压电电流击死是他编造出来的说法,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对朱加施维里遭枪击应负的责任。”
当被问到朱加施维里的个人档案存放在哪里时,卡因特尔回答说,档案曾存放在他的保险柜里,德国投降前夕,他命令副官将档全部销毁了。
传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国人想用雅科夫换回在战役中被苏军俘虏的德国陆军元帅包卢斯,斯大林不同意,说:“怎么能用元帅换上尉?”还说:“如果我的儿子换回来了,我怎么面对成千上万的苏联被俘官兵的父母?”不过,现有的档案中并没有有关记载.
斯大林显然是看过《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这些关於雅科夫的档案,不知这位父亲知道儿子的死因时是什么心情。
据《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萨克森豪森”词条载,在这个集中营位於德国北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拘於该营的总人数前后达二十万,其中有十万人死於疾病、处决和在附近军工厂的繁重苦役劳动。”雅科夫是这十万惨死者之一。
次子瓦西里:父斥没有教养厚颜无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有关次子瓦西里档案比较多,有三十五件,从他小时候直到去世。最早的一件是瓦西里十二岁时,斯大林写给祖巴罗夫别墅警卫队长叶菲莫夫的,叫他“好好看着瓦夏(瓦西里的爱称——本书注),别让他胡闹.不要放纵瓦夏,对他一定要严格要求。”同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负责照看斯大林孩子的工作人员在给斯大林的汇报中说,“我提醒了瓦夏的一些毛病,并警告了他。他答应我从今天开始要好好表现.我建议老师不要包庇瓦夏的缺点??”还说,瓦夏现在上的小学有很多淘气包,最好是把瓦夏转到另一所要求非常严格的学校去。
转学后的瓦西里有点进步,他给爸爸写信说,这所学校非常好,表示自己要努力:“我想我也会成为一个好的红色瓦西卡”。学校不仅对瓦西里管得很严,还生怕他有闪失,以至他给爸爸写信说:“爸爸,我参加了学校的第一足球队,可每次我去踢球时,就这个问题总是要进行谈话,也就是说没有爸爸的允许任何事情都不准做。请您给我写信,告诉我,我能否去踢球。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上着上着学,瓦西里光爱踢足球不想学习的毛病又出来了。转学后的第二年,叶菲莫夫写信给斯大林的警卫队长弗拉西克说:瓦夏学习不好——懒惰,不是没上化学课,就是不上地理课;他的笔记本的书面作业是用各种颜色的墨水写的,而学校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在学校里他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忘记带作业本,就是忘记带钢笔,而另外一支钢笔不能用,这样就不做作业了”;有时还装病翘课.信中写道:“瓦夏非常喜欢踢足球,经常是每隔一天放学后在学校踢足球,回到家已经不是下午三点钟,而是晚上六七点钟,自然很疲倦,做功课就有点困难.”“9月17日又有两门课得分是『差』,而这种『差』的分数已经有五六次了。”
瓦西里的毛病没有改,到了青春期就更加严重。档案中有一件瓦西里十七岁时斯大林给老师的信,信的开头写道:“您的关於瓦西里·斯大林的不良行为的信我已经收到了。谢谢您的来信。”斯大林在信中对自己的小儿子定性为:“瓦西里,一个被惯坏的且天分一般的少年,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粗野型的),并不总是诚实的,喜欢恫吓软弱的『师长』,经常是厚颜无耻,意志薄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无组织性。”信中写道:“各种各样的『乾爹』和『乾妈』有时过分强调他是『斯大林的儿子』而把他宠坏了。”斯大林还说:
“我很高兴,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有自尊心的老师,对待瓦夏能像对待所有学生那样,并要求这个厚颜无耻的学生遵守学校的全部规定。瓦西里是被校长们惯坏了,就像您提到的那位。这些弱骨头的人,学校不是他们待的地方。而如果说瓦夏这个厚颜无耻的傢伙还没有来得毁掉自己,那么这是因为在我们国家里还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不放纵这些纨子弟。我的建议是:对瓦夏要更加严格地要求,不要害怕这任性的傢伙以『自杀』来进行虚张声势的讹诈性的威胁.在这方面我将支持您。”斯大林表示:“很遗憾,我不可能亲自管教瓦西里。但是,我保证会时常过问他的情况.”
这位向家长斯大林反映真实情况,并得到斯大林肯定并没有好果子吃,他第二学期就被学校除名。
因为斯大林不满意,苏联教育人民委员部免除了瓦西里所在学校校长助理的职务,这位助理给斯大林写信解释说他儿子实在没法儿管:“团支部书记和校长都证实,瓦夏要求特殊的待遇,他可以对任何行为都不承担责任。这个学期末,他的行为举止已达到了粗暴的地步??”
普通中学念不下去的儿子被斯大林送进纪律严格的军校,瓦西里成了卡恰航空学校的学员,可他一进学校就是特殊人物,贝利亚在给斯大林的信中说:“学术的领导知道瓦夏要来后,为他做了特殊安排,这种安排违反了学校现有的给学员规定的统一的条件。”瓦西里不住宿舍,而是住在学校的宾馆里;他要点学校厨师不会做的“东方菜”,校方只好派人去城里打听怎样做这道菜;他还乘学校领导提供的汽车出门,用保密的高频电话往莫斯科打电话。深知斯大林心思的贝利亚建议:为了保证瓦西里的安全,撤销公开警卫,改为“隐秘的保护措施”;取消违反制度的特殊待遇,帮助他很好地学习,要他遵守纪律。
瓦西里是那种不爱动脑筋,而动手动脚能力极强的人,档案里的他在航校得到的鉴定是:不太重视理论学习,“对飞行非常感兴趣。热爱飞行。飞行技术掌握优秀,知识巩固,但不够重视驾驶技术中的『细节』,因此,在飞行中出现过几次偏航的现象。”
1940年春天,刚满十九岁的瓦西里从航校毕业,被授予中尉军衔,同时也成为联共(布)的预备党员.到空军部队一年后,瓦西里到莫斯科想见父亲,而斯大林正忙着不能见他,於是他写信给父亲说,自己的部队用的是毛病百出的旧式飞机,想换成其他部队已用上的新型飞机.在信的最后,儿子恳求:“父亲,如果有时间,请给我回信,哪怕一行字也好,这对我来说将是最大的快乐,因为我非常想念你。”
在部队瓦西里仍是玩主,升为上校团长的他结夥儿捕鱼,在用航空炮弹炸鱼时发生意外,一人死亡,瓦西里和另一人受伤。此事之后,斯大林签署的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命令免除了瓦西里的航空兵团长职务,命令写道:“斯大林上校由於酗酒和放纵自己,以及腐化和败坏该团风气而免除团长的职务。”斯大林在命令中说:“在没有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不许给他任何指挥职务。”并要求向他本人报告命令执行情况.
从档案中看不到瓦西里什么时候又恢复了指挥职务,档案中有一件卫国战争刚结束时的鉴定书,由空军上将鲁坚科等签字,上面记载:瓦西里在卫国战争中参战三年零九个月,1944年5月起先后担任航空学院教员和近卫歼击师师长,他指挥的部队进行了三十次空战,击落敌机十六架;在战争中他获得红旗勳章、二级苏沃洛夫勳章等多枚勳章。
下一份档案是五年以后的,克里姆林宫医疗保健管理局局长给斯大林的信,说瓦西里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粘膜和贫血等疾病。“上述疾病是由於长期严重酗酒所造成的。”信中说瓦西里曾癫痫病发作失去知觉,病情刚稳定,又大量饮酒,这样多次反复,“因此他的身体很快又垮了”。
三年以后,父亲死了,瓦西里惨了。老爸死后的第一份档案就是对他的审讯记录,记录说瓦西里非法地使用了公款。钱用来干什么了呢?瓦西里说他和一名游泳健将同居,这女子怂恿他建游泳池,二百多万卢布工程款是斯大林在世时苏联军事部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批的。瓦西里也承认是他欺骗部长说“是父亲委托我组织空军体育工作”;接着军事部副部长又支持瓦西里搞更大的运动中心,莫斯科市委书记把一个公园给他当建筑工地,总之是一路绿灯,一群人拍马屁。工程一年多就搁浅了,已经花了五百多万卢布。
档案中还有许多瓦西里的破事儿,如酗酒闹事,同下属乱搞男女关系,用住房和金钱拉拢运动员,拿公款给自己的情人、司机、按摩师开工资,乘坐军用飞机去打猎,以运动队为名花几十万马克在德国买小汽车自己用,把空军的飞机库改建成训马场,还用军费开支买饲料等等。
档案记载,瓦西里对父亲去世后对他的审查极为不满,表示打算同外国记者建立联系,就斯大林去世后他的处境问题发表答记者问。内务部长立即将瓦西里的动向报告给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并逮捕了他。到这种时候,斯大林活着时争当瓦西里乾爹乾妈的人没一个拉他一把。
贝利亚被捕后,瓦西里认为坑害他的是贝利亚及其手下,他又给莫洛托夫写信,又是发表声明,推翻了之前在审讯中的所有交待。苏共二十大之后,瓦西里写信给赫鲁晓夫套近乎,说他“还记得您在妈妈葬礼上的讲话,您在新圣母公墓讲话的照片我一直保存在家庭相册里”。赫鲁晓夫罢免了马林科夫、布林加宁等人后,瓦西里又致函苏共中央说布林加宁是伪君子。这类东西在档案中有好几件,可不管他怎么折腾也没有用。
刑期快满时,叔叔大爷中总算有伏罗希洛夫出面与瓦西里谈了一回话。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说:“现在你自由了,大家在帮助你在我们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应该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你妹妹就表现得很好,行为举止都很正确,没有谁能找她的茬。她认为你是个不坏的人。直截了当地说,全都是这该死的伏特加的罪过.”伏罗希洛夫还说:“我是爱你的,并且希望你能过上另一种好的生活。你要同妹妹和好。”瓦西里说:“七年里,她一次也没有来看望我,我不能原谅她这一点.”
释放前的1961年4月,有关部门向苏共中央报告对瓦西里的处理办法时说:“在监禁期间,瓦·约·斯大林没有悔过自新,表现恶劣,具有挑衅性质,经常要求提供他父亲在世时他所享有的特权。”报告说本想按最优惠的条件发给瓦西里每月三百卢布退休金,后考虑到他的行为败坏了将军的称号,建议给他一百五十卢布。同时建议,将他安置在喀山一个工厂工作;并认为发他一个“用其他姓名的身份证是适宜的”。
出狱后的瓦西里照喝不误,酗酒无度,不到一年就死了,死因是过量饮酒。死的时候瓦西里只是一个退役军人,不过因为他是斯大林的儿子,国家安全委员会非常重视,由主席亲自报告苏联党政一把手赫鲁晓夫,并建议:“我们认为不举行军事葬礼,将约·瓦·朱加施维里安葬在喀山市是适宜的。”
女儿斯维特兰娜:教育良好富叛逆性
档案中关於斯维特兰娜的有二十二件。唯一的女儿是斯大林的掌上明珠。不知道斯大林对妻子阿利卢耶娃的自杀是否有点歉疚,据雅科夫的舅妈日记记载,阿利卢耶娃死后,斯大林变得比较温和,比较有人情味。他把对女人的关爱都倾注到女儿身上,尽量抹去孩子失去母亲的阴影。
女儿小时候是个乖乖女,只是因为是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有点孤独。她7岁时,斯大林在给警卫队长叶菲莫夫的信中写道:“斯维特兰娜应尽快送到学校上学,否则,最后她会变得很孤僻的。”内务部安全总局的人给找了学校后,还请示斯大林:“最好给她找一个家庭女教师,今天我找到了一位,这位老师通晓德文、法文,自1919年起就党员,单身,四十一岁,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小时候的斯维特兰娜过得还可以,也很爱爸爸。档案中有许多她给父亲的信,感谢父亲给她写信、带水果、给她有各种美味的包裹,从信中可见,斯维特兰娜经常住在斯大林的别墅,有时骑马,有时在森林里玩一整天,还送她去索契度假,去在第比利斯的奶奶家玩。
成年后,斯维特兰娜有了许多烦恼,她爱的男孩爸爸不喜欢,爸爸相中的人她又不爱,最后还是遵从父亲的意志嫁给门当户对的小日丹诺夫。生了孩子后,斯维特兰娜决定离婚,档案中她1952年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还在新年前夕,我就已经决定同他彻底分手了。这完全是必然的结局,因为我们差不多已有半年时间丈夫不像丈夫、妻子不像妻子、不知道谁是谁了。他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证明了——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我对他来说既不珍贵,也不重要。此后,又要求我把女儿留给他。不!对这个无情无义的教授、没有心肝的『学问家』我已经受够了。”
斯大林去世后,性格独立的斯维特兰娜并不想继续享受原有的待遇,父亲去世十几天,她就给马林科夫写信,“谢绝提供我的家庭的那些权利??我认为我们不能享受这些权利”;“谢绝每月四千卢布的临时生活补贴”。苏联政府做出一项决定,给斯维特兰娜和她的孩子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帮助,她可享用茹科夫卡别墅村的别墅,可以从苏联部长会议汽车基地叫车。批判斯大林后,讲人情的赫鲁晓夫也没有取消这些权利。1964年11月17日,赫鲁晓夫下台几天后,斯维特兰娜就写给新任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说自己已享受了十一年特权,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别墅已再无必要了,也不需要使用汽车了,她说:“在我们总的来说还很困难、很朴素的生活背景下,拥有汽车和别墅,并且由国家付费,这一点使我在朋友面前很难为情,总之,在所有人面前都感到很不自在。”
1966年秋天,同居的印度男友布拉傑什·辛格病逝后,11月3日斯维特兰娜致信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请求同意她去印度把辛格的骨灰撒到恆河里,“恳求您,帮助我完成对他最后的义务。”还说:“这是他们的民族传统.”她在信中说,她将乘飞机到新德里,然后去恆河边的卡拉甘卡尔撒骨灰,并表示:“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我什么地方也不去。除了最亲近的亲属以外,我谁也不见。我向您保证,从政治立场方面绝不会发生任何可受指责的事情。”
由於斯大林的女儿是特殊人物,她出国是大事情,谁也不愿独自承担责任,档案中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说,苏共中央的八位政治局委员通过电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表决,“同意阿利卢耶娃·斯维特兰娜的请求,批准她赴印度逗留七天。”并命克格勃派两人陪同,还责成苏联驻印度大使“给予帮助”。
档案中关於斯维特兰娜的内容到此为止。到印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斯维特兰娜脱离了克格勃的控制,从印度到了欧洲,再到美国,开始了另一段完全不同於过去的人生。我看过斯维特兰娜写的三本书,都是离开苏联后出版的。分别是《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和《遥远的乐声》,这几本书中,有她对苏联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后来生活的记述和感悟。
《致友人的二十封信》是斯维特兰娜“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而写的,书中是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书信体的作品亲切感人。斯维特兰娜说自己在克里姆林宫度过的二十五年岁月是“幕后的生活”。她写道:“幕后是半明不暗的。从那里你能看到观众在鼓掌,他们欣喜欲狂、目瞪口呆、全神贯注地听着台词,被耀眼的五彩灯光和佈景照得睁不开眼睛。在那里也能看到演员在扮演各种角色:沙皇、上帝、奴仆、跑龙套。你可以看到他们什么时候在演戏,什么时候像常人一样地相互谈话。幕后是半明不暗的,有老鼠、胶水和陈旧的佈景的气味。”斯维特兰娜认为在幕后观察是有趣的,“在幕后生活的有:化妆师、提词人、服装管理人员.这些人无论如何不愿意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人生不过是个大舞台,懂得在这个舞台上,并非人人都能扮演他们预定想要充当的角色。”
写在克里姆林宫的生活,难免不说到苏联高层的人和事,所以这本书在西方出版后,很多人把它当作瞭解铁幕背后的重要资料。而斯维特兰娜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是个人生活的回忆,的确,她在书中用大量笔墨深情地回忆着她与母亲、外祖父们曾有过的普通人家的美好生活:母亲的关爱、家人的亲情,还有黑海岸上的沙滩,森林中的别墅??是父亲权力的登峰造极,是母亲失望后的自杀破坏了一切,斯维特兰娜失去了普通人的家庭幸福。
她离开祖国之后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从《仅仅一年》和《遥远的乐声》中读者听到了一些回答。
《仅仅一年》是斯维特兰娜走出过去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的最初感受。在美国,她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的社会,普通人享受着与克里姆林宫权贵不相上下的富裕生活,而且更轻松、更自由。可是这一切属於她吗?一面是苏联说她是叛国者,并严加谴责;一面是美国的沙俄侨民认为她是斯大林的后代,反对她在美国定居;还有各种反苏势力都想利用她作反苏宣传。斯维特兰娜太不容易了,真像她说的是“历尽孤独和艰辛”。“斯大林的女儿”这个定语像梦魇一样缠绕着斯维特兰娜,不管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都难以摆脱。她说:“我这一生太沉重了,沉重得不堪倾诉,更不堪活下去。”
《遥远的乐声》是斯维特兰娜对以后生活(1968年至1982年)的片断回忆。在美国的这15年中,她结婚离婚、养育孩子,也开车旅游、看女儿学骑马,还与一般美国人一样不时从一个城市迁居到另一个城市,美国也不是初识时那般美好,她同时承受着政治的压力、经济上的不顺??经历了无数“希望与热情、痛苦与失望、损失与成熟”后,斯维特兰娜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明白了自己最希望的是像普通人那样过日子,希望成为与大家完全一样的人。她终於艰难地、渐渐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多的人们理解了她,接受了她。斯维特兰娜觉得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妇女最同情她,认为有类似经历的女人最能理解家庭的变故和人生的悲剧。
在回首几十年的生活时,斯维特兰娜写道:“我这一代人就爱这样做习惯於『听从权威』,而不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作为小锡兵、作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非党的或党内的『苏维埃人』,现在都长大成人了,为了顺利地生存在世界上,必须重新学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是享有自我的,而且自身也在寻求对他更好的东西。”
在告别了父亲和他那个时代多年之后,女儿找回了自己普通人的生活。据近些年媒体对斯维特兰娜的简短报导说,她厌倦了初来美国那些年在聚光灯下的生活,后来很多年住在威斯康辛州南部,尽量避开媒体,过着隐居生活。她1984年曾回到苏联,见到她当年留在苏联的儿女,两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对生母没有多少感情。苏联解体后,斯维特兰娜可以自由进出俄罗斯,但她还是长住已经习惯了的美国。患癌症去世时她已八十五岁高龄,比两个哥哥多活了半个世纪.
斯大林的三个孩子是三种命运,没有一个一生幸福。自己的子女都没有幸福,他能给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