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去世

因“莫须有”罪名被打成“右派”兼“反革命”


曾被强迫劳改二十二年


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去世


 


2007826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重庆殡仪馆举行了一个简朴的遗体告别仪式,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先生的家人及亲友、老同事们聚在一起,向这位正直、坚强的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何鸿钧,四川省秀山县(今属重庆市)石堤乡人,生于19191124日(农历十月初三)。1940年由重庆求精中学考入抗战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新闻系。1944年毕业,并授文学士学位(系主任陈望道,文学院长伍蠡甫,学号10666)。


 


时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最后阶段,为抗战大局的需要,1944年重庆地区各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征调担任盟军(美军)译员,进行短期集训后,何鸿钧被分配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担任译员。报到后因得知该所与国民党特务系统的关系,何鸿钧和另外几个同学不愿在该所服役,先后向外事局、教育部反映,要求另行分配工作,但未获批准。何鸿钧等只好自行逃离,曾遭到通缉并被取消学籍。


 


1945年初,经何鸿钧申诉,外事局批准对他撤销通缉,恢复学籍。19453月至1952年,他在重庆《新民报》先后任记者、采访主任和编辑。19531956年在重庆市文化局出版科任审读组长。19566月至19584月在重庆人民出版社任政治编辑。1957年“整风”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因其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被征调到中美合作所任译员(并未到任)的那段历史,又于1958417日被重庆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以58年度刑字第1233号刑事判决书以“反革命”罪判处管制三年,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


 


1958419日到1979年底,在漫长的二十二年中,何鸿钧历尽苦难,先后在农场、铁路工地,在荒凉、贫困的边远山区的铅锌矿,与其他所谓“右派”、“反革命”们一起被强迫从事修路、开矿等劳役。1961年撤销管制,1962年解除劳教后,仍不让其回到重庆与家人团聚和重操新闻出版旧业,被迫“就地就业”。


 


19781227日,有关方面才为何鸿钧“摘掉右派帽子”,同时,四川省会东革委会发出78〕公摘字第28号文件,为何鸿钧“摘掉反革命帽子”。


 


19801月,何鸿钧被“落实政策”,回到刚恢复组建的重庆出版社,任政治经济编辑室主任。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人仍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工作,主持编辑了《重庆谈判纪实》、《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纪实》,、《政治协商会议纪实》等重要书籍。曾被安排为重庆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是重庆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2007823日晚817分,因患重症肺炎,经抢救无效,何鸿钧坚强刚毅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去世

因“莫须有”罪名被打成“右派”兼“反革命”


曾被强迫劳改二十二年


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去世


 


2007826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重庆殡仪馆举行了一个简朴的遗体告别仪式,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何鸿钧先生的家人及亲友、老同事们聚在一起,向这位正直、坚强的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何鸿钧,四川省秀山县(今属重庆市)石堤乡人,生于19191124日(农历十月初三)。1940年由重庆求精中学考入抗战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新闻系。1944年毕业,并授文学士学位(系主任陈望道,文学院长伍蠡甫,学号10666)。


 


时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最后阶段,为抗战大局的需要,1944年重庆地区各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征调担任盟军(美军)译员,进行短期集训后,何鸿钧被分配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担任译员。报到后因得知该所与国民党特务系统的关系,何鸿钧和另外几个同学不愿在该所服役,先后向外事局、教育部反映,要求另行分配工作,但未获批准。何鸿钧等只好自行逃离,曾遭到通缉并被取消学籍。


 


1945年初,经何鸿钧申诉,外事局批准对他撤销通缉,恢复学籍。19453月至1952年,他在重庆《新民报》先后任记者、采访主任和编辑。19531956年在重庆市文化局出版科任审读组长。19566月至19584月在重庆人民出版社任政治编辑。1957年“整风”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因其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被征调到中美合作所任译员(并未到任)的那段历史,又于1958417日被重庆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以58年度刑字第1233号刑事判决书以“反革命”罪判处管制三年,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


 


1958419日到1979年底,在漫长的二十二年中,何鸿钧历尽苦难,先后在农场、铁路工地,在荒凉、贫困的边远山区的铅锌矿,与其他所谓“右派”、“反革命”们一起被强迫从事修路、开矿等劳役。1961年撤销管制,1962年解除劳教后,仍不让其回到重庆与家人团聚和重操新闻出版旧业,被迫“就地就业”。


 


19781227日,有关方面才为何鸿钧“摘掉右派帽子”,同时,四川省会东革委会发出78〕公摘字第28号文件,为何鸿钧“摘掉反革命帽子”。


 


19801月,何鸿钧被“落实政策”,回到刚恢复组建的重庆出版社,任政治经济编辑室主任。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人仍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工作,主持编辑了《重庆谈判纪实》、《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纪实》,、《政治协商会议纪实》等重要书籍。曾被安排为重庆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是重庆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2007823日晚817分,因患重症肺炎,经抢救无效,何鸿钧坚强刚毅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