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京上访村的东北三省访民最多。那块黑土地,在孕育了特殊权贵阶层的同时,也孕育了太多的势力群体。无数的个人利益被侵害者在本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自发地来到了北京。他们在丰台区幸福路十八号的胡同里徘徊。 五十四岁的孙文艺来自于黑龙江省青冈县。他曾经是青冈县祯祥镇计划生育站合同制干部,他来上访的原因是自己的工作在撤乡并镇的改革中被“改掉”,他的饭碗被当地官权“卖给”他人。 在税务、财政、烟草、电力、电信等其他部门,象孙文艺这个年龄的公务员,五十岁就退休了,按月领取国家发的俸禄,而他五十岁被迫下岗。这位被当地政府称为“有22年的工作经验,医术高超,品质好”的职员被一脚踢出了公务员队伍后。其正式编制被政府官员借改革之机“改”给了临时工。 “他们盗、倒、卖掉了我们的公务员编制” 孙文艺与其他访民不一样,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衣服整洁,穿着讲究。他首先向笔者交了一大撂材料的复印件,这些复印件材料中,有当地青冈县祯祥镇政府,青冈县人事局解除他与另外四名合同制干部下岗、以及将另外五名临时工聘用的罪证。 孙文艺:我向您反映情况的是,我的工作在当地干部打着改革的旗号改掉了,我工作了几十年,白工作了。 笔者:改革年代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的工作在改制中被改掉的很多,你还有其它原因吗? 孙文艺:对,改革之年,改掉工作很正常;精减机构、精减人员都是必然的,我们没有意见。但是,我们那里不正常的情况是:从人事局局长到当地副镇长,他们相互勾结,要我们正式干部下岗无业,无退休金,将编制“改掉”后,又给了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每“改”给一个编制,从中获利五万元左右,他们盗、倒、卖我们五个指标给另外五个临时工,至少获利二十五万元。 笔者:解除你们合同制干部,取消你们编制,应该是你们同意了的吧? 孙文艺:他们不仅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和签字,而且连我们祯祥镇的镇长、主管计生工作的李文都不知道这件事。他们第一步是劝我们下岗,解释说,单位上人多了先休息,保留编制,等哄我们下岗了,就背着我们打了祯政[2002]4号文件:“关于祯祥镇计生站郭凤云等同志下岗的请示”。与青冈县人事局两个局长暗箱操作,把我们的编制给了临时工。 “减负”的骗局 二000年三月,黑龙江省省委办公厅发布黑办发[2000]6号文件《黑龙江省清理、清退乡镇超编人员、编外人员》,这个文件要求,对乡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和中小学校超编人员、编外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清退(以下简称“两清”)。“通过‘两清’工作,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减少乡镇财政开支,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份文件规定“两清”的范围和对象是:1996年1月1日以后的乡镇选聘合同制干部;聘用制干部、合同制干部合同期满且工作不需要的人员。 孙文艺是1992年被青冈县人事局聘任为祯祥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合同制干部的,是国家在编干部,享受二十二年工龄的国家干部各项待遇,中共党员,中专文凭,执业医师。按照黑办发[2000]6号文件规定,不属于“两清”人员,但是,祯祥镇领导在2001年3月撤乡并镇期间,并没有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这个文件,孙文艺在被清退四年后的2005年,在上访过程中才见到这个文件,才知道自己并非“两清”的范围。 2001年7月,祯祥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减负”与“两清”的宣传工作,采取动员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宣传“减负”与“两清”的意义(宣传过程中,并没有强调“两清”的标准与政策,只是虎头蛇尾地宣传文件的要求与步骤)。要求干部职工提高认识,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事业做出贡献。孙文艺所在的祯祥镇计生站共有五名正式在编人员和两名临时工。两名临时工理所当然地是清退对象。但是,镇政府要求在五名正式在编人员中下岗三名,其间,孙文艺、郭凤云与孙××(女)被领导找去谈话。镇党委隋书记、副镇长朝××和主管计生工作的李×找孙文艺谈话时,高度肯定了他的工作业绩,要求他作为党员,要服从大局,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当时,孙文艺考虑到自己是个党员,要“听党的话”,“服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同意下岗了。 在谈话中,领导们向孙文艺信誓旦旦地承诺说:保留合同制干部编制不变,以后有什么待遇,理所当然地和计生干部同等。 2001年8月,孙文艺和郭凤云、孙××(女)三个人离开了祯祥镇计生站,保留国家公务员编制自谋。另外两名临时工孙××、安××自然在清退之列,祯祥计生站仅留下两人。 欲盖弥彰的下岗报告 孙文艺离开从医22年工作岗位“自谋”后,在没有别的工作技能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双手做一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尽量生存的压力很大,思想包袱太重,但他认为,既然撤乡拼镇,精减机构和人员,自己作为党员,要服从大局。 不久,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与他一同下岗的孙××(女)被聘用上岗了,孙文艺与郭凤云冷静地思考上认为,孙××(女)比他们都年轻,重聘也很正常。孙与郭都没有发生疑义。 但是,到了2002年7月,计生站又将两个解聘的临时工孙××(男)与安××聘用上岗了,孙文艺与郭凤云经过进一步打听得知,这两人不仅重聘了,而且弄到正式的编制成为国家公务员了。孙文艺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打探内情,经过历时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弄清了地方当权者偷梁换柱的黑幕。 祯祥镇副镇长朝××与青冈县人事局副局长吕×相互利用,炮制了一出解聘的游戏:首先是将孙文艺等人解聘,祯祥镇向县人事局打了《祯政[2002]4号》文件《关于祯祥镇计生站郭凤云等同志下岗的请示》。 青冈县人事局: 按照撤乡并镇和人事机构改革的要求,经过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和本人同意,郭凤云、孙文艺、于春贵等三名同志下岗,请予批复。 祯祥镇人民政府。2002年4月20日 这个报告里面,有两个疑问:第一,“本人同意”;第二,冒出一个“于春贵”。 据孙文艺讲,他和郭凤云牙根都不知道这件事,怎么会有“本人同意”呢?当初叫他们“自谋”时,明明白白说得清楚:保留合同制干部编制不变,待遇与在职的计生干部同等,更何况,二十二年工龄怎么会放弃不要呢?而“于春贵”本来不是合同制干部,而是临时工。 不仅如此,孙文艺调查得知,镇政府的这份报告,竟然连分管计生工作的镇长孙×都不知道,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也不知道。《祯政[2002]4号》越过了分管计生工作的镇长,又越过了青冈县计生委,直接“送达”到县人事局。 依据祯祥镇的“报告”,青冈县人事于2002年4月30日以《青人字[2002]19号》文件做出批复: 你镇《关于解除孙文艺等同志合同制干部的请示》收悉,经二00二年四月十日人事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同意解除孙文艺、郭凤云、孙铁铭、晃省信、武宇琨五名同志合同制干部。请你镇根据黑人联字[1988]12号文件和县政府党务会议(2002年第4次会议)纪要精神等有关政府做好解聘后的相关工作。 青冈县人事局 二00二年四月三十日 这里面有两个疑团是孙文艺无法解开的。第一,青冈县人事局是2002年4月10日根据祯祥镇上报的“请示”,做出的“研究决定”,而祯祥镇政府《祯政[2002]4号》文件下达时间是2002年4月20日,人事局的“研究决定”怎么会早于祯祥镇下达文件十天时间呢?第二,《青人字[2002]19号》解除合同是五人,冒出了孙铁铭、晃省信与武宇琨三人。为什么是下岗五人而不是祯祥镇所请示下岗的三人呢?这两份牛头不对马嘴的文件说明了什么?据孙文艺讲,孙铁铭、晃省信与武宇琨三人不是合同制干部,早在1996年就离岗不在计生委部门工作;第三,“报告”与“批复”只字未提到“黑办发[2000]6号文件”,而是运用了“黑人联字[1988]12号文件”及该县“政府党务会议纪要”做出的决定。其意图再明白不过了:打着“两清”的牌子,利用过去的文件而达到解聘孙文艺等人的目的。因为孙文艺和郭凤云不属于“两清”范围内的人员。不在“两清”之列。 揭示黑幕:编制被张冠李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公务员队伍最大的动作是人员改制定编,即:强调各地区各部门的人员编制,不能超编。据孙文艺讲,撤乡并镇后,祯祥镇计生站的人员编制是五个人,二00一年,该站连同孙文艺、郭凤云正好五个人,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两个人。 但是,祯祥镇有关领导与青冈县人事局利用改制与“两清”的机会,将孙文艺、郭凤云赶出了公务员队伍后,将另外两名临时工安××、孙×ד补”上了孙文艺、郭凤云的“空缺”。孙、郭有编制变成无编制;而两位临时工无编制变成了有编制。直接的后果是:孙文艺、郭凤云的饭碗被同一个单位的临时工安××、孙×ד合法”地抢走了。 而帮助安××、孙××抢走孙文艺、郭凤云饭碗的,是地方政府与人事局。他们采取的步骤并不巧妙,唯一的做法是不公开,不透明。孙文艺和郭凤云经过调查戮穿了他们的阴谋,结果发现,那些程序与步骤漏洞百出。 第一、 各项“报告”及“批文”从来不公开,2002年7月,人事局局长李×× (已故)和吕×与祯祥镇副镇长朝××把同一个单位的编制外临时工孙××、安××冒名顶替了孙文艺、郭凤云的干部编制,混入该镇重新续聘合同的公务员队伍里。而将工作了二十二年的孙文艺、郭凤云扫地出门,工作了大半辈子,既没有资金补偿,又没有解决其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 第二、权钱交易。祯祥镇除了给同一个单位的孙××与安××两个临时工编制外,另外还给本镇尹××、张××与武××三个临时工正式编制。孙文艺经过调查得知,这五个过去的“两清”范围外临时工被“重用”,重新获得公务员身份,其家人都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每个人送礼在五万元左右才达到目的。 “重聘”陷阱 从2002年7月份开始,孙文艺和郭凤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讨个说法”的维权之路,他们先后到省、地、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该镇采取了“缓兵之计”:返聘孙文艺、郭凤云上岗的文件。2002年11月27日,祯祥镇打了《祯政[2002]37号》文件: 县人事局:祯祥镇人口3、5万人,102个自然屯,耕地面积24万亩,计生服务半径15公里以上,工作十分繁重,给计生站现有5名工作人员带来非常不便的工作条件。鉴于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重新聘用孙文艺、郭凤云同志在计生站工作。这两位同志都有22年的工作经验,医术高超,品质好。呈请人事局审批。 祯祥镇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为了证实祯祥镇领导们的“诚意”,镇政府又给孙文艺写了一个介绍信:“县人事局:我镇同意孙文艺同志返聘为计生工作人员,有关手续请给予酌情办理。” 郭凤云由于身体不好,更由于识破了镇政府重聘的骗局,不愿意再跑了,只在家等待重聘的消息。但是,孙文艺还抱有一种纯洁的念头,他当时想,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去努力争取,解决了工作,生活才有保障。 他高高兴兴地将《祯政[2002]37号》文件和介绍信交给县人事局后,就回家等待“重聘上岗”的好消息。然而,他先后跑了近两年,坐破了来返的公共汽车,踏破了人事局的门槛,也没有达到“重聘”的目的。每次到人事局,吕副局长等人都答复说:“马上办”。但实际上一直不给“办”,“马上办”变成了“马拉松”办,一直拖到2004年年底也没有“办”。 上访,激怒了人事局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孙文艺被激怒了,他又开始上访省、地有关部门。通过镌而不舍地调查,于2005年12月13日才找到了黑办发[2000]6号关于“两清”的文件,弄清了自己不属于“两清”的范畴;后来又到青冈县人事局,通过熟人查到了该镇打的“报告”及“本人同意”下岗的依据。一些问题水落石出地暴露出来后,当地有关官员害怕了起来,千方百计地阻止他的上访。 他的上访或多或少地引起地方官员的“关注”。2005年12月14日上午9.30分,青冈县纪律检查委员会请孙文艺到人事局座谈,参加座谈地还有人事局分管编制工作的副局长吕××。座谈现场,孙文艺严肃地问吕××:“吕局长,我是有编制的国家干部,当时休息时承诺要保留我们的编制,有机会优先安排我们,那么,你们现在把我的编制弄到哪里去了?”吕××气势汹汹地道:“你找李仁德局长去(已故),我不知道。材料都给李局长了,我不管。”孙文艺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的解聘就是你与李局长办的,我的编制就是你们卖给了临时工,现在李局长死了,你却不管了,你是故意装糊涂!”吕××恼羞成怒地大吼:“你胡说八道,妈的×!”连骂三声,手舞足蹈地指着孙文艺的眼睛说:“出去!出去!出去!”象撵狗一样地将孙文艺往外赶。在场的县纪委官员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孙文艺见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长叹着走了出去。 孙文艺于2006年7月来到北京上访村,上访三个月,向国务院信访办、最高人民法院信访办、纪委检查委员会信访办交了近二十份填写后的《上访登记表》,手里的一大撂证据材料无法交出去,除了交给笔者外,大多数都交给了路人。他手里的钱也用完了,于九月底回到了黑龙江。 孙文艺联系电话:0455——3331130 0455——3228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