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用电影写政论——电影《总统之死》






这部英国电影对政治言论尺度的挑战,摇晃了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10月底以来,开始在部分美国院线上映。导演以仿纪录片风格,虚构了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2007年10月出席芝加哥商业领袖会议时遇刺身亡。警方的地毯式排查,渐渐把焦点放在一个现场被捕的叙利亚人,曾去过基地组织参加集训。一年后此人被判罪名成立。但电影中的独立调查暗示,真正的行刺者却极可能是一个参战伊拉克的美国大兵。几个特勤人员、白宫幕僚、CIA官员和嫌犯,一直端坐在采访镜头前铺陈整个故事,与电脑合成的纪录片场景穿插起来。将导演反战和反布什的政治立场,刻画得令人坐立不安。

从技术上说,这部电影达到了电影史上政治批评的颠峰。虚构的是未来的犯罪,落实的是现任国家元首,逼真的纪录片手法,完全使用政治人物的真实形象。连布什的头号政敌,一贯反战的民主党议员希拉里,也公开谴责这是一部丧失责任伦理的作品。

1981年行刺总统里根的约翰•辛克利,曾说自己看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车司机》,爱慕年轻的朱迪•福斯特,才萌生此念。但这部电影不同,从法律上说,它的尺度已无限挨近了“挑衅性言论”或“煽动性言论”。若未来当真发生行刺事件,导演还能否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得立法限制信仰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就很难讲了。美国的各大院线和电视台出于法律和道义上的谨慎,都拒绝了这笔买卖。导演公开否认他的电影有可能怂恿犯罪,只不过他出席首映式时,特别聘请了几位私人保镖。

没本事的肍LASH“恶搞”电影,有本事的用电影“恶搞”政治。英美两国的电影界都有恶搞的传统,全世界声名远播的两个“恶搞”电影团体,一是英国的“巨蟒剧团”,60年代末就开创了嘲讽政治和宗教的“无厘头”风格。一个著名的段落是,有妇人走进理发馆,说我想剪一个撒切尔夫人的发型,于是理发师举起剪刀,将她的头齐着脖子剪断。在代表作《生命的意义》中,“巨蟒”则对基督教信仰作了也许是艺术史上最粗俗的反讽和嘲弄。

英国的普通法传统,有一种特别的“亵渎罪”。专门针对“任何对上帝、耶稣或《圣经》的侮辱性、辱骂性及庸俗下流的出版物”。反对基督教和否定上帝存在的观念会受到保护,但上述侮辱性言论,却可能被视为“对英国国教教义的亵渎”而被禁止。“亵渎罪”只适用于英国国教,对其他宗教信仰的亵渎性批评仍在言论自由之内。显然这违背了“非歧视性”的人权标准,但最近的欧洲人权法院还是容许了这一“被历史的铰链所束缚”的特例,它相信英国的法治传统有足够的信用,担保这一罪名不被滥用。

事实上,这一罪名已长达50年没被惊动了。“巨蟒剧团”从未因他们搞翻天的谩骂而惹过官司。十几年前,英国的穆斯林曾企图以此罪名控告《撒旦诗篇》的作者,英国法律大臣对穆斯林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英国政府不会再利用这一罪名去保护信仰不被亵渎。他说,“宗教信仰自身的力量是反对嘲弄者和亵渎者最好的武器”。

世俗的政治就更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出现许多反对征兵的宣传,大法官霍尔姆斯在宪法判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限制言论自由的标准,若非某种言论引发了“明显和现存的危险”,就不应被禁止。他举了一个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最严格的言论自由,也不会保护一个在剧场中谎叫失火,而引起恐慌的人”。照此标准,这部《总统之死》颇有些在剧场谎叫失火的嫌疑。这一原则把政府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几乎缩到了最小,但仍然引起不断的批评。宪法学者米克尔•约翰反驳说,第一修正案是不能打折的,政治批评的言论自由,不应受到任何削减。

之后霍尔姆斯和最高法院逐渐修正了“明显和现存危险”的标准,到70年代,这位大法官发表了一个更著名的论述,他提出“观念市场”的概念,说人们如果信奉某种思想,就应该相信“思想具有使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被人接受的力量”。如果市场体制中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观念市场也同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谁不相信这一点,谁就会忍不住使用强制力。而不相信这一点的人,其实并不相信自己所宣称的真理。

1978年,一些新纳粹在居住了几千名犹太人集中营幸存者的社区,高举纳粹标志进行示威。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认为这不算“挑衅性言论”,这些令人厌恶的家伙有权这样做。就像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性书大亨》中,色情杂志的老板佛林特,用一幅色情漫画辱骂天主教的教会领袖。他的律师在最高法院中宣称,我极其讨厌我为之辩护的这个家伙,但我更讨厌一个在思想领域使用强制力的政府。所以我要为他辩护。法治的基本精神,就是在流氓面前保持克制,所以大法官们说,佛林特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道德价值的藐视。

就这样,电影慢慢成了一种写政论的方式,或者严肃,或者恶搞。迄今为止,在银幕上被好莱坞杀害的美国总统,大概已超过历届总统的总和。也许当总统在银幕上被杀死,自由就在银幕下被成全。拍这部电影真的很奢侈,看着也很奢侈。他们有宪法第一修正案,但我们有盗版。

比“巨蟒”更恶搞的电影团体,是美国的“南方公园”。他们交替使用动画和真人秀,用淫秽粗鄙的方式,对一切政治和宗教信念进行亵渎。最近的碟市,还有另一套“南方公园”几年前嘲讽布什的肥皂剧。辱骂第一夫人是“高级妓女”,已算是剧中比较文明的语言。迄今为止,南方公园也没惹上任何官司。

但不被政府强制,并不等于在道德上免于被谴责。曾主演《刺杀肯尼迪》的凯文•科斯特拉,在公开批评这部电影后,越发的令我尊敬。他说,虚构一位总统被杀的真相,和诅咒现任总统被杀,是完全不同的。电影全然不顾布什及其家人的感受。凯文说,“如果你是他的妻儿、父母和亲人,你就知道这部电影无法令人接受。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它,是喜欢它还是嗤之以鼻,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却被导演抛弃了”。

说这么多,最后一句回到了常识。

2006-11-14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有本事用电影写政论——电影《总统之死》






这部英国电影对政治言论尺度的挑战,摇晃了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10月底以来,开始在部分美国院线上映。导演以仿纪录片风格,虚构了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2007年10月出席芝加哥商业领袖会议时遇刺身亡。警方的地毯式排查,渐渐把焦点放在一个现场被捕的叙利亚人,曾去过基地组织参加集训。一年后此人被判罪名成立。但电影中的独立调查暗示,真正的行刺者却极可能是一个参战伊拉克的美国大兵。几个特勤人员、白宫幕僚、CIA官员和嫌犯,一直端坐在采访镜头前铺陈整个故事,与电脑合成的纪录片场景穿插起来。将导演反战和反布什的政治立场,刻画得令人坐立不安。

从技术上说,这部电影达到了电影史上政治批评的颠峰。虚构的是未来的犯罪,落实的是现任国家元首,逼真的纪录片手法,完全使用政治人物的真实形象。连布什的头号政敌,一贯反战的民主党议员希拉里,也公开谴责这是一部丧失责任伦理的作品。

1981年行刺总统里根的约翰•辛克利,曾说自己看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车司机》,爱慕年轻的朱迪•福斯特,才萌生此念。但这部电影不同,从法律上说,它的尺度已无限挨近了“挑衅性言论”或“煽动性言论”。若未来当真发生行刺事件,导演还能否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得立法限制信仰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就很难讲了。美国的各大院线和电视台出于法律和道义上的谨慎,都拒绝了这笔买卖。导演公开否认他的电影有可能怂恿犯罪,只不过他出席首映式时,特别聘请了几位私人保镖。

没本事的肍LASH“恶搞”电影,有本事的用电影“恶搞”政治。英美两国的电影界都有恶搞的传统,全世界声名远播的两个“恶搞”电影团体,一是英国的“巨蟒剧团”,60年代末就开创了嘲讽政治和宗教的“无厘头”风格。一个著名的段落是,有妇人走进理发馆,说我想剪一个撒切尔夫人的发型,于是理发师举起剪刀,将她的头齐着脖子剪断。在代表作《生命的意义》中,“巨蟒”则对基督教信仰作了也许是艺术史上最粗俗的反讽和嘲弄。

英国的普通法传统,有一种特别的“亵渎罪”。专门针对“任何对上帝、耶稣或《圣经》的侮辱性、辱骂性及庸俗下流的出版物”。反对基督教和否定上帝存在的观念会受到保护,但上述侮辱性言论,却可能被视为“对英国国教教义的亵渎”而被禁止。“亵渎罪”只适用于英国国教,对其他宗教信仰的亵渎性批评仍在言论自由之内。显然这违背了“非歧视性”的人权标准,但最近的欧洲人权法院还是容许了这一“被历史的铰链所束缚”的特例,它相信英国的法治传统有足够的信用,担保这一罪名不被滥用。

事实上,这一罪名已长达50年没被惊动了。“巨蟒剧团”从未因他们搞翻天的谩骂而惹过官司。十几年前,英国的穆斯林曾企图以此罪名控告《撒旦诗篇》的作者,英国法律大臣对穆斯林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英国政府不会再利用这一罪名去保护信仰不被亵渎。他说,“宗教信仰自身的力量是反对嘲弄者和亵渎者最好的武器”。

世俗的政治就更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出现许多反对征兵的宣传,大法官霍尔姆斯在宪法判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限制言论自由的标准,若非某种言论引发了“明显和现存的危险”,就不应被禁止。他举了一个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最严格的言论自由,也不会保护一个在剧场中谎叫失火,而引起恐慌的人”。照此标准,这部《总统之死》颇有些在剧场谎叫失火的嫌疑。这一原则把政府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几乎缩到了最小,但仍然引起不断的批评。宪法学者米克尔•约翰反驳说,第一修正案是不能打折的,政治批评的言论自由,不应受到任何削减。

之后霍尔姆斯和最高法院逐渐修正了“明显和现存危险”的标准,到70年代,这位大法官发表了一个更著名的论述,他提出“观念市场”的概念,说人们如果信奉某种思想,就应该相信“思想具有使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被人接受的力量”。如果市场体制中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观念市场也同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谁不相信这一点,谁就会忍不住使用强制力。而不相信这一点的人,其实并不相信自己所宣称的真理。

1978年,一些新纳粹在居住了几千名犹太人集中营幸存者的社区,高举纳粹标志进行示威。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认为这不算“挑衅性言论”,这些令人厌恶的家伙有权这样做。就像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性书大亨》中,色情杂志的老板佛林特,用一幅色情漫画辱骂天主教的教会领袖。他的律师在最高法院中宣称,我极其讨厌我为之辩护的这个家伙,但我更讨厌一个在思想领域使用强制力的政府。所以我要为他辩护。法治的基本精神,就是在流氓面前保持克制,所以大法官们说,佛林特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道德价值的藐视。

就这样,电影慢慢成了一种写政论的方式,或者严肃,或者恶搞。迄今为止,在银幕上被好莱坞杀害的美国总统,大概已超过历届总统的总和。也许当总统在银幕上被杀死,自由就在银幕下被成全。拍这部电影真的很奢侈,看着也很奢侈。他们有宪法第一修正案,但我们有盗版。

比“巨蟒”更恶搞的电影团体,是美国的“南方公园”。他们交替使用动画和真人秀,用淫秽粗鄙的方式,对一切政治和宗教信念进行亵渎。最近的碟市,还有另一套“南方公园”几年前嘲讽布什的肥皂剧。辱骂第一夫人是“高级妓女”,已算是剧中比较文明的语言。迄今为止,南方公园也没惹上任何官司。

但不被政府强制,并不等于在道德上免于被谴责。曾主演《刺杀肯尼迪》的凯文•科斯特拉,在公开批评这部电影后,越发的令我尊敬。他说,虚构一位总统被杀的真相,和诅咒现任总统被杀,是完全不同的。电影全然不顾布什及其家人的感受。凯文说,“如果你是他的妻儿、父母和亲人,你就知道这部电影无法令人接受。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它,是喜欢它还是嗤之以鼻,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却被导演抛弃了”。

说这么多,最后一句回到了常识。

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