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覺:絕世奇才姚克(之一)

題目中的“絕世”,乃取“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之意,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況味。

姚克/姚莘農(1905-1991),



生平事蹟堪稱炎黃子孫中罕有其匹。其耶魯師弟夏志清教授(1921-2-19—2013-12-29)於所著《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未有隻字提及(儘管姚之所長主要在話劇及電影),實在不免遺珠之憾。

概而言之,姚克之絕在於:

1)他是毛乾綱獨斷點名批判的一部電影的製作者;
2)他是無辜捲入毛劉權爭的第三者;
3)他是大陸文革初起之際的文化人標靶;
4)他是公開反擊御用文人戚本禹誣陷的絕無僅有者;
5)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者;
6)他是編導演集於一身的奇才;
7)他是魯迅的忠實追隨者;
8)他屬於抗戰話劇的最早編劇者;
9)他是別出心裁的歷史劇的創作者;
10)他是李賀詩歌的出色研究者;
11)他是溝通中西文化的雙向翻譯者;
12)他是著名影星上官雲珠/韋均犖的發掘者;
13)他是夫妻合璧馳騁藝壇的幸運者;
14)他是子女成鳳成龍的福星;
15)他是江青姚文元的長輩親戚。

茲逐一縷述如下:

一/二

1965年12月11日中共杭州會議上,萬歲爺發話稱:

“《清宫秘史》有人說是愛國主義的,我看是賣國主義的,徹底的賣國主義。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愛國主義的?無非認為光緒皇帝是個可憐的人,和康有為一起開學校、立新軍,搞了一些開明的措施。”

毛這段話邏輯不通。“可憐”,“辦學”,“立新軍”和“搞了一些開明的措施”,這些跟“賣國主義”“徹底的賣國主義”有什麼相干嗎?

上述電影《清宮秘史》描繪光緒大婚至庚子之變十幾年間的宮廷鬥爭,反映光緒,慈禧和珍妃的矛盾,乃姚克1948年初於上海編劇,後由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拍攝,朱石麟導演,周璇(飾珍妃),舒適(飾光緒),唐若清(飾演慈禧太后)等主演,同年11月11日首映。上映後也許因為當時淮海戰役尚在進行,毛共並未理會。

但當《清宮秘史》1950年在大陸各大城市公映時,毛已認爲影片所包含的對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維新變法)的同情以及八國聨軍的妥協,對國策和人心會產生不良影響,便經由當時擔任文化部「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江青提出批判,可是據說劉少奇卻認爲該片是愛國電影(參看下文《戚本禹回憶錄》);

1954年10月16日,毛就兩個青年(李希凡和藍翎)寫的關於〈紅樓夢硏究〉批判的文章指出:
「這同影片《清宮秘史》和《武訓傳》放映時候的情形幾乎是相同的。被人稱爲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批判。」(同上)
這以後,毛又說過:

“《清宫秘史》五年来没有批評,如果再不批評,欠債越来越多了。”(同上)

但這部影片仍然遲遲没有受到批評。

據戚本禹回憶(見《戚本禹回憶錄》,2016年出版。以下同):

戚本禹回憶錄



胡喬木當時是中央宣傳部的常務副部長,負責審讀《人民日報》。他顧慮主席和副主席(劉)的團結關係,就悄悄把這事拖了下去,没有批判,他也有他的道理。胡到延安前,跟劉的關係的確比較好,劉是他的領導。後来他在延安参加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题的决議》的時候,就把劉列為白區正確路線的代表(當然這也是毛同意的)。所以胡不願意批判《清宫秘史》,也與他和劉有這麼一段特别的感情有關系。

戚本禹又回憶(同上)道:

毛說《清宫秘史》是賣國主義,他特别對影片中珍妃說的幾句話感到反感。珍妃對光绪说:“现在外国人都支持你这个皇帝,反对她(慈禧太后),你不要跟着她走,外國人打進北京来,會讓你来收拾這個攤子,外國人支持你,他們可以幫你把權力奪回来。”毛認為這個不行,不管我們中國人内部有什麼糾紛,都不能依靠外國人。毛的愛國主義思想是非常强烈的。

毛說過,儘管慈禧是個很反動的人,但是在民族立場上,她比光緒要好。

由此可見,毛獨夫為何在六十年代中,又一次舊話重提呢?明眼人不難看出,矛頭指向“有人”,即劉少奇也。蓋其時大陸經濟在劉主持下已渡過難關,毛故祭出“階級鬥爭為綱”的法寶,開始整肅政敵,首當其衝者自然非劉莫屬。

《清宮秘史》就這樣成了毛一再著力鞭撻的僅有的一部影片,堪稱史無前例!而姚克也成了捲入毛劉權爭的點火人!

至於戚本禹稱“毛是愛國主義思想非常強烈的”這句話,我們應當將其“愛國主義”加上引號,毛所愛的國是他孤家寡人乾綱獨斷的國,“朕即國家”的國,而絕非全體百姓的國,天下為公的國。抗戰時期他就明白地宣示:中共的方針是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日寇要消滅八路軍,新四軍及瓊崖縱隊,共軍不能不抵抗;國軍堅持抗日,與轄區內的共軍有摩擦,共軍自然要應付;但重中之重在於伺機擴充實力,擴大地盤。他堅持這樣做了,果然為1949年10月坐江山奠定了基礎。

然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親密戰友劉克思枉自精通馬列,卻忘記了這條常識,也就在劫難逃了!



1966年5月16日,毛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正式掀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但直到次年3月底,狂飆鋒芒一直集中於黨政軍首腦(彭,羅,陸,楊至劉,鄧,陶及周揚等),真正砍向文化人及其作品的第一刀劈的是身在境外香港的姚克和《清宮秘史》。

此前的1967年1月5日,朱石麟在香港的家裏讀到了《文匯報》上一篇署名姚文元的批判文章,其中提到了「毛主席指出:《清宮秘史》是一部賣國主義的影片,應該進行批判。」當天晚上,朱石麟便因腦溢血猝然逝世。
同年3月31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了《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第二天,在《人民日報》的頭版上全文發表了這篇文章,新華社也發了通稿,全國各大報紙也都刊登了。

這篇文章是毛指示周恩來主持文革小組參加的集體創作,戚本禹執筆,統稿兼署名。該文出爐前後的情況,戚本禹在其《回憶錄》中闢有專章,題為:《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一文的發表前後(第二十三章),下分五節,再附錄該文全文,即:

1.关于电影《清宫秘史》的一段旧事
2.文章的写作经过
3.毛主席对文章的修改和批示
4.文章发表之后所引起的反响
5.胡乔木和谭震林等人的掲发证明
附录:《爱国主义选是卖国主义? —— 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文中稱:

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一部所謂歷史題材的影片,寫的是清代末年戌戌變法運動和义義和團鬥爭。它公開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任意歪曲歷史事實,美化帝國主義,美化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歌頌保皇黨,污蔑革命的群眾運動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争,宣揚民族投降主義和階級投降主義。(《戚本禹回憶錄》)

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永華影業公司攝製的。這是一家反動的電影公司,它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國魂》,就是借文天祥的幽靈,来为垂死的蔣家王朝招魂。它的第二部影片就是《清宫秘史》。作者姚克,是一个堅持反革命立場的反動文人。他經经編輯過反動的《天下》月刊,反對中国革命,積極為英、美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效勞。後来,又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并不斷寫點反動的、黄色的劇本。他是反動統治階級的一條小走狗。全國解放前夕,逃亡香港。這樣一個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文人寫出一部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絲毫不奇怪的。(同上)

5月間,毛在與外賓的談話中,把這篇文章的發表看作是文化大革命發展到了一個重要階段的標誌。他說: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從政策策略上講,大致可分四个階段:從姚文元文章發表到八届十一中全會,這可以算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發動階段。八届十一中全會到一月風暴,這可以算第二階段,主要是扭轉方向階段。自一月風暴奪權到大聯合、三結合,這可以算第三階段。自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及《修養的要害是背叛無產階級專政》發表後,這可以算第四階段。第三、第四階段,都是奪權問題。第四階段是在思想上奪修正主義的權,奪資產階級的權,所以這是两個階級、两條道路、两條路線的鬥争,是决戰的關键階段,是主題,是正題。”(同上)

戚本禹又回憶道:

毛曾與江青說,他提出批《清宫秘史》那麼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在出文章来,现往戚本禹寫出来了,所以要鼓勵他一下。江青本来提出要送我一架她用過的蔡斯照相机。我说我不會用。江青說,那你要什麼?我說我很喜歡主席寫的字,哪怕就幾個字都好。江青和主席一說,主席就把他過去寫的一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送給了我,而且江青叫汪東興當着中央文革小组所有的人的面送給我的。主席的詞寫在信箋上,一張紙纸寫不了幾個,所以形成了厚厚的一大摞。那天晚上,我回来以後,没喝酒,却覺得像喝了酒似的,捧着毛主席的手書,翻来覆去地看,一个字一个字看。从1967年4月,到1968年1月,我看了不知道幾次了。每次看完,都是再把它鎖在小保險櫃里。我曾請郭老(郭沫若)把他的詞也寫了一幅字給我。我把它們放在了一起。(同上)

戚本禹身為文化革命小組骨幹成員,對“今上”的崇拜是十足的封建皇權崇拜。他把御賜墨寶鎖在保險櫃,真有點莫名其妙。難道怕人偷去不成?

說起來,這段回憶裏說毛要江青“鼓勵”即犒賞戚本禹,第一夫人江青竟然提出送“一架她用過的蔡斯照相機”,這未免太小家子氣了!毛的稿費積存好幾個億元,江青買一架新的拿來打賞完全買得起呀。戚本禹說不定也是這麼想的,但又說不出口,靈機一動,謊說自己喜歡“今上”的墨寶。萬歲爺跟娘娘俯承戚愛卿心意,來了個“秀才人情紙多張”,結果皆大歡喜!

這君臣三人之間實在太假了!

戚本禹還回憶道:

《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影片(清宫秘史)》發表後,劉少奇也看了。聽說劉少奇看了文章之後氣壞了,血壓升高,睡不着覺,極力喊冤,說戚本禹的文章“有很多假話,我什麼時候說過那個電影是愛國主義的,什么时候說過紅色買辦?”為此胡喬木專門給中央寫了個材料,他說他記得清清楚楚的,劉少奇當時確實說過《清宫秘史》是愛國主義的。只是當時他對批判劉少奇有顧慮,所以没有貫徹主席指示,對此他向毛主席作出了檢討。胡喬木寫的這個材料,我親眼看過。(同上)

至于劉少奇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說過“我們也可以給美國人做紅色買辦”的話,劉少奇也不承認,王光美也說没有。他们不僅不承認,而且說他們都很反感這個話。這時,譚震林站出来了。譚震林剛因爲“二月逆流”事件挨了主席批评,在靠邊檢查。這時他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说這個事他可以證明,當時劉少奇和他都是新四軍的領導人,劉少奇是政委。劉少奇給他們說的就是,我們將来也可以做美国人的红色買辦嘛。譚震林寫的這個材料,字寫得很大,我也看過。毛主席看了譚震林的揭發材料以後說,譚老板還是革命的!你們老批他幹什麼!他是愛國主義的。他可以参加文革小组了。(同上)

這譚震林個子又小,文化又低,當時被辱稱作“武老譚”,正處於“全黨共誅之,全民共討之”的靶心位置,就靠出賣新四軍老戰友劉克思,一下獲得解脫。

戚本禹文又稱:

這事我們當時也問過陳毅,陳毅說,他也聽到劉少奇這樣說過,好像是主席重慶談判回来以後,討論與美國的關係的時候,劉少奇這樣說過。陳毅說這話時,總理在場。(同上)

從戚本禹以上的回憶看,他對文中質問劉少奇的所有問題都做足了功課。然而,對於涉及姚克的指控除了亂扣帽子之外,卻全出於想當然,查無實據。

針對山東大漢戚本禹的無恥讕言,儒雅書生姚克真理在手,列舉事實,公開予以有力反擊。所幸他身處毛共魔爪未及的香港,能夠暢所欲言。寫於1967年4月19日的〈《清宮秘史》劇作者的自白〉,全文不下二萬二千八百字,同年五月號的〈明報月刊〉全文刊登。該刊老闆查良鏞(金庸)彼時尚未左傾,而〈明月〉又廣有海內外華人知識分子和文化人讀者群,姚克真是如魚得水也!

姚克文章包括四部分,依次為:
第一,我寫〈清宮秘史〉的經過;
第二,所謂“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的嚴重鬥爭;
第三,從阿Q談到〈白皮書〉和〈清宮怨〉;
第四,異議與圍剿。(見〈自白〉)

以下扼要摘錄姚克該文。

第一部分篇幅甚長,約6345餘字,縷述將〈清宮怨〉舞台劇改編成〈清宮秘史〉電影劇本,和攝製〈清宮秘史〉及最後剪輯該片“國際版”的經過,旨在“將有些不分青紅皂白得議論澄清一下,使讀者知道關於〈清宮秘史〉的內幕真相和關於我個人的一些事實。”為此,姚克將之歸納成五個要點:

1)〈清宮秘史〉是根據〈清宮怨〉舞台劇改編的,所寫的主要是宮廷內的事變和衝突,外邊的事多用暗場來交代,絕少正面的描寫。(見〈自白〉)
上述〈清宮怨〉舞台劇脫稿於抗戰時期的1943年6月,7月上海首演,費穆導演。當時毛尚處於延安窯洞,誰也預料不到兩年多之後國共內戰爆發。

2)〈清宮秘史〉的電影劇本雖然是我編的,但其中有若干場戲是出於導演的手筆或製片者的要求,並未於攝製前徵得我的同意,對於這些鏡頭我當然不能負責。(同上)
編劇本人無錢,片子拍成什麼樣子關鍵在導演,拍板者是製片者,故假如當局認為若干場戲存在“問題”,不能向編劇問責,此理不言自明。

3)《清宮秘史》的中心故事是家庭和政治的雙重鬥爭;它的主題是骨肉的互相殘殺,新舊的拼命搏鬥,結果必定造成兩敗俱傷的悲劇。至於別人羼入的意識應由別人負責,我不敢掠人之美。(同上)
該劇實質為家庭倫理劇,主題不涉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語云一萬個觀眾有一萬個莎士比亞,評論者的立場觀點與角度,跟劇作者相同或相異俱不足為奇,不能把帳算到原作者身上。

4)我於1948年3月初次來港,到同年夏天第二次來港時已決定在此作久居之計;那時距上海“解放”尚遙,有人說我在“全國解放前夕”“逃亡香港”,不知何所據而云然。事實上,促使我離開上海的是1948年上海經濟情形的惡化;若說是“解放軍”把我嚇跑的,那豈不是把金圓券誤認為五星旗了麼?(同上)
這是戳穿戚本禹妖言惑眾的致命一擊。至於戚本禹把“反動”的大帽子扣在李祖永的頭上,其依據乃李曾製作電影《國魂》為國府招魂云。筆者讀小學五年級時看過該片,它是歌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真不知道那位《正氣歌》的作者,哪裏開罪了毛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說錯了嗎?也許富豪子弟出身的文文山,身為狀元宰相,與一眾胸無點墨的土八路實在判若天淵,根本不是一路人,“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也!難怪中共建政75年,從來沒有拍過一部謳歌文天祥的影片或劇集。
這樣想下去,對於大陸至今沒有拍過一部魯迅的傳記片或劇集,似乎也捉摸出一點道理。原因無他,儘管抗戰時期毛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把魯迅捧上天,說什麼“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但一旦坐穩江山,毛就變臉了。1957年反右時,毛回答羅稷南提問“如果魯迅今天還在,他會怎麼樣”,答稱“要麽識大體不作聲,要麽坐班房還要說”。這絕非危言聳聽。延安時期王實味一篇《野百合花》就換來人頭落地。五十年代起趙丹為拍魯迅傳準備多年,造型酷似,結果還是胎死腹中。
扯遠了,回到姚克的《自白》吧。

5)我不覺得《清宮秘史》是一部愛國電影,至於說它是一部賣國電影,我更覺得“受寵若驚”,不知道應該怎麼說才好。因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我已經在上面說明,無非是些老生常談而已,既說不上“愛國”,更說不上“賣國”。李祖永所強調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也一樣。說它是“愛國”或說它是“賣國”,無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劇作者的自白》)
第二部分題為《所謂“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的嚴重鬥爭》。

首段提及“上文曾經指出,在1949年春我曾經聽說過:上海左傾文藝界看過《清宮秘史》後,意見頗不一致,有些人以為它是一部極優秀的作品,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一部反動的影片。可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部渺乎其小的電影。竟然會引起中國共產黨內部的一場嚴重鬥爭;更料不到在該片初映後十九年的今日,還會被重新提出來徹底批判!”(同上)

姚克寫道:
這些年來,有人罵我是“反動文人”,近來又給我加上“賣國主義者”,“反動統治階級的一條小走狗”和“漢奸”等等的頭銜;另有一些人則斥我是“匪諜”。對於這些辱罵,我一概置之不理。因為事實上我僅是一個以寫劇本和教書來糊口,而家裡除了幾本破書之外別無長物的小資產階級文人。我對自己所做的事,問心無愧,別人的笑罵又何足介意?(同上)

下面列舉了近來批判《清宮秘史》的幾篇最重要的文章,指出其內容大同小異,舉一可以反三。他從戚本禹文中歸納出一百三十四個字,羅列的罪名有七:
(一)公開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資產階級立場上,
(二)任意歪曲歷史事實,
(三)美化帝國主義,
(四)美化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五)歌頌保皇黨,
(六)污衊革命的群眾運動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爭,
(七)宣揚民族投降主義和階級投降主義。

戚本禹文章所提出的證據為何呢?

在“怎樣對待帝國主義的侵略?”的分段標題下,戚本禹提出了幾句許景澄的話,來證明《清宮秘史》是完全一副“極端可恥的恐帝,崇帝,親帝的奴才面孔”。這幾句話是從朱石麟的修訂本第廿一場摘出來的。......

許:臣許景澄啟奏太后,義和團是左道旁門,妖言惑眾,萬萬靠不住。
……
許:太后,我們無緣無故的亂殺洋人,一定要闖大禍,萬萬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
許:皇上真是聖明,這件事皇上一定要據理力爭,決不能由著他們去胡鬧,決不能由著他們去胡鬧!
西太后:你說胡鬧?好大的膽子!你不要命了麼?還不給我攆出去?
……
許:皇上,皇上!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
光:皇阿瑪!
西:不必多說。我已打定主意,跟洋鬼子拼了!端王!
西:我把義和團的事交給你了。你瞧著吧!(《自白》)

姚克繼續寫道:這一場戲雖不是百分之百的歷史實錄,卻不是編導們“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憑空虛構出來。......這一場所依據的史料,可以從中國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九種—“義和團”—中找到許多身歷其境者的記載。(《自白》)

姚克引文中有一位名叫柳堂的《宰惠紀略》,柳是惠民縣的知縣官。他所記述的事實跟劇中許景澄的話基本上差不多。限於篇幅,這個話題不再展開了。

姚克接著分析史紅兵的批判文章,從該文所提1950年3月中共黨內對《清宮秘史》確有兩種絕對相反的看法(“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一事,發表議論稱:

這兩種看法,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哪一種是錯誤的,也許再過一百年也得不到一個定論。試以蘇聯為例,列寧在世的時候,他的最親密的戰友不是斯大林,也許倒是托洛斯基。可是斯大林“奪權”成功之後,托洛斯基就變成“反革命”的“托派”頭子,他的政治理論和主張也就變成了異端邪說了。斯大林在世的時候,他的聲望簡直和馬克思列寧不相上下;他說的話,做的事,沒有不被認為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可是身死之後,抔土未乾,他的偶像已讓人家從蘇共的“三清殿”裏摔了出去。(《自白》)

在這一部分末尾,姚克概括道:
蘇聯自十月革命以來,政治的氣候已變易了幾次。中國大陸的政治氣候又何嘗不然?今日之香花,誰知不是明日的毒草?反過來說,今日之毒草,誰知它明日不會被捧為香花?《清宮秘史》究竟是“賣國主義”影片?還是“愛國主義”影片?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文藝批評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立場的問題,一個派系鬥爭的問題。......如果有人問我自己對《清宮秘史》的看法如何,我的答覆是:它不過是抗戰以來,一部比較可以看看的歷史影片而已。(《自白》)

筆者欽佩姚克的洞察力,認同其對該片的評價。但感到他未免有點過謙了!太史公在《李將軍列傳》末尾寫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姚克立德立言,有目共睹!

第三
此部分的內容完全屬於政治範疇,但由於戚本禹的控告斷言《清宮秘史》“實際上是公開抗拒毛主席對艾奇遜《白皮書》的批判”,姚克雖然“覺得沒有反駁或為自己辯護的必要。可是這段控告中所涉及的一些事實,卻不能任他混淆顛倒,應該澄清一下;因為事隔多年,三十幾歲的人也許不會受蒙蔽,年輕的一代就不免信以為真了。”

《白皮書》於1949年8月中出版;它的內容是敘述中美兩國過去及當時的關係,尤其是從1944年到1949年這個時期。

艾奇遜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他在7月30日給杜魯門的信中對白皮書有一個精簡的摘要。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回憶錄》中曾將之摘要轉載成九段。據此,姚克寫道:

艾奇遜《白皮書》的重點無非是:(一)將國民政府軍事政治經濟的整個垮台,諉過於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措置不當和失去民心,藉以卸脫美國政府應負的一切責任。(二)力言繼續援助國民黨實屬枉費心力,不如洗手不管。(三)警告美國政府及兩院:如果美國大規模軍事支持國民政府,參加作戰,其結果必招致中美兩國人民的反感。(《自白》)

艾奇遜的主張被華府接納了,從1949年十月起,美國停止對國民政府的援助,直至韓戰爆發才改變態度。

姚克根據以上事實寫道:
《清宮秘史》如果是“為處於崩潰中的國民當反動派出謀劃策”的,它就不可能為艾奇遜的《白皮書》張目;如果是“公開抗拒毛主席對艾奇遜《白皮書》的批判”,就不可能對國民黨有利。二者之間的矛盾,任何一個小學生都看得出來,可是戚本禹卻能從《清宮秘史》影片中看到這兩個矛盾的統一;若非熟讀兼能“活用”“毛主席的矛盾論”,曷能臻此?不過專心讀“寶書”的積極份子,哪裡有功夫讀其他的書呢?戚本禹同志大概是根本沒看過《白皮書》的吧!
……
拿艾奇遜的《白皮書》來證實《清宮秘史》及其作者的反動,和把總老爺(《阿Q正傳》末尾判處阿Q死刑的清朝官員—張註)斷定阿Q是江洋大盜,二者簡直是異曲同工,不相上下。據說當年羅曼羅蘭讀了法譯本的《阿Q正傳》後,曾為阿Q的不幸遭遇,灑了一把傷心之淚。在辛亥革命時代發生這樣的事,已足以使人覺得可悲;道1967年的今日,類似的事還在繼續發生,而且聽說可能有“千百萬人頭落地”,這豈不是更可悲了麼?(《自白》)

第四
姚克一開始就落筆寫道:
可是最可悲的不是阿Q糊裏糊塗的被槍斃,也不是千百萬人頭之可能落地,而是未莊的輿論只有“無異議”三個大字。誰曾為阿Q辯護來著?誰敢說一句不偏不倚的公道話?輿論說:阿Q的被槍斃是罪有應得,是正確的。“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

幸而表面的“無異議”,骨子裏還是有異議的。在1949年《清宮秘史》初次在國內公映時,我聽說左派人士對它有異議,但到“解放”之後就不聽見什麼異議了現在我才知道,事情並不這麼單純,事實上異議還是有的。(《自白》)

戚本禹文章回顧了當時陸定一周揚和胡喬木,一擊背後支持他們的劉少奇,公然對抗毛的指示,拒絕對《清宮秘史》進行批判。江青則堅持真理,力排眾議,......

對此,姚克說:
我並不因為有人稱它為“愛國主義影片”而高興。我覺得可喜的是:“輿論”非但不是沒有異議,而且是十幾年來對《清宮秘史》一直都有異議。對一部影片尚且有異議,其他可想而知。由此推想,實際上輿論現在還是不一致,而將來也仍然不會沒有異議的。這倒是健康的現象。本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歷史上的大獨裁者,未造成無異議的輿論,不惜用焚書坑儒興文字獄利黨人碑誅九族等等的鎮壓手段,可是自古至今還沒有一個統治者能把輿論搞成真正的無異議。(《自白》)

接著姚克舉了秦始皇和凱撒的例子作為殷鑑。然後又說看近日報紙,對《清宮秘史》口誅筆伐似已成圍剿的形勢。他願意蒼天降下一把天火,將它燒個一乾二淨。可是《清宮秘史》被徹底批判後,輿論就真正“無異議”了麼?

姚克又扼要重提1950年以來,十七年中毛一再下令批判《清宮秘史》均未能如願的情況,指出此次參加圍剿的戰士們以往閉目失聽。然後向之喊話道:

得了吧,圍剿的戰士們:《清宮秘史》僅是一部微不足道的電影,不值得你們大動干戈,浪費這麼多筆墨,精力和報刊上寶貴的地位,你們還記得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裏描寫把總老爺圍捕阿Q的那一段妙文麼?魯迅先生是這樣寫的:

……那時恰是暗夜,一隊兵,一隊團丁,一隊警察,五個偵探,悄悄地到了未莊,乘昏暗圍住土谷祠,正對門架好了機關槍。然而阿Q不衝出。......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機關槍左近,他(指阿Q-張註)才清醒了。

拘捕一個手無寸鐵不會拳棒的貧僱農,把總老爺竟要帶領這麼多人馬和槍械,擺下這麼大的陣仗!這並不可笑,我覺得實在是可哀的。謹以這一段絕妙好辭,奉獻給圍剿《清宮秘史》的武士們。(《自白》)

(未完待續)2024-5-20上午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張成覺:絕世奇才姚克(之一)

題目中的“絕世”,乃取“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之意,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況味。

姚克/姚莘農(1905-1991),



生平事蹟堪稱炎黃子孫中罕有其匹。其耶魯師弟夏志清教授(1921-2-19—2013-12-29)於所著《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未有隻字提及(儘管姚之所長主要在話劇及電影),實在不免遺珠之憾。

概而言之,姚克之絕在於:

1)他是毛乾綱獨斷點名批判的一部電影的製作者;
2)他是無辜捲入毛劉權爭的第三者;
3)他是大陸文革初起之際的文化人標靶;
4)他是公開反擊御用文人戚本禹誣陷的絕無僅有者;
5)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者;
6)他是編導演集於一身的奇才;
7)他是魯迅的忠實追隨者;
8)他屬於抗戰話劇的最早編劇者;
9)他是別出心裁的歷史劇的創作者;
10)他是李賀詩歌的出色研究者;
11)他是溝通中西文化的雙向翻譯者;
12)他是著名影星上官雲珠/韋均犖的發掘者;
13)他是夫妻合璧馳騁藝壇的幸運者;
14)他是子女成鳳成龍的福星;
15)他是江青姚文元的長輩親戚。

茲逐一縷述如下:

一/二

1965年12月11日中共杭州會議上,萬歲爺發話稱:

“《清宫秘史》有人說是愛國主義的,我看是賣國主義的,徹底的賣國主義。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愛國主義的?無非認為光緒皇帝是個可憐的人,和康有為一起開學校、立新軍,搞了一些開明的措施。”

毛這段話邏輯不通。“可憐”,“辦學”,“立新軍”和“搞了一些開明的措施”,這些跟“賣國主義”“徹底的賣國主義”有什麼相干嗎?

上述電影《清宮秘史》描繪光緒大婚至庚子之變十幾年間的宮廷鬥爭,反映光緒,慈禧和珍妃的矛盾,乃姚克1948年初於上海編劇,後由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拍攝,朱石麟導演,周璇(飾珍妃),舒適(飾光緒),唐若清(飾演慈禧太后)等主演,同年11月11日首映。上映後也許因為當時淮海戰役尚在進行,毛共並未理會。

但當《清宮秘史》1950年在大陸各大城市公映時,毛已認爲影片所包含的對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維新變法)的同情以及八國聨軍的妥協,對國策和人心會產生不良影響,便經由當時擔任文化部「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江青提出批判,可是據說劉少奇卻認爲該片是愛國電影(參看下文《戚本禹回憶錄》);

1954年10月16日,毛就兩個青年(李希凡和藍翎)寫的關於〈紅樓夢硏究〉批判的文章指出:
「這同影片《清宮秘史》和《武訓傳》放映時候的情形幾乎是相同的。被人稱爲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批判。」(同上)
這以後,毛又說過:

“《清宫秘史》五年来没有批評,如果再不批評,欠債越来越多了。”(同上)

但這部影片仍然遲遲没有受到批評。

據戚本禹回憶(見《戚本禹回憶錄》,2016年出版。以下同):

戚本禹回憶錄



胡喬木當時是中央宣傳部的常務副部長,負責審讀《人民日報》。他顧慮主席和副主席(劉)的團結關係,就悄悄把這事拖了下去,没有批判,他也有他的道理。胡到延安前,跟劉的關係的確比較好,劉是他的領導。後来他在延安参加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题的决議》的時候,就把劉列為白區正確路線的代表(當然這也是毛同意的)。所以胡不願意批判《清宫秘史》,也與他和劉有這麼一段特别的感情有關系。

戚本禹又回憶(同上)道:

毛說《清宫秘史》是賣國主義,他特别對影片中珍妃說的幾句話感到反感。珍妃對光绪说:“现在外国人都支持你这个皇帝,反对她(慈禧太后),你不要跟着她走,外國人打進北京来,會讓你来收拾這個攤子,外國人支持你,他們可以幫你把權力奪回来。”毛認為這個不行,不管我們中國人内部有什麼糾紛,都不能依靠外國人。毛的愛國主義思想是非常强烈的。

毛說過,儘管慈禧是個很反動的人,但是在民族立場上,她比光緒要好。

由此可見,毛獨夫為何在六十年代中,又一次舊話重提呢?明眼人不難看出,矛頭指向“有人”,即劉少奇也。蓋其時大陸經濟在劉主持下已渡過難關,毛故祭出“階級鬥爭為綱”的法寶,開始整肅政敵,首當其衝者自然非劉莫屬。

《清宮秘史》就這樣成了毛一再著力鞭撻的僅有的一部影片,堪稱史無前例!而姚克也成了捲入毛劉權爭的點火人!

至於戚本禹稱“毛是愛國主義思想非常強烈的”這句話,我們應當將其“愛國主義”加上引號,毛所愛的國是他孤家寡人乾綱獨斷的國,“朕即國家”的國,而絕非全體百姓的國,天下為公的國。抗戰時期他就明白地宣示:中共的方針是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日寇要消滅八路軍,新四軍及瓊崖縱隊,共軍不能不抵抗;國軍堅持抗日,與轄區內的共軍有摩擦,共軍自然要應付;但重中之重在於伺機擴充實力,擴大地盤。他堅持這樣做了,果然為1949年10月坐江山奠定了基礎。

然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親密戰友劉克思枉自精通馬列,卻忘記了這條常識,也就在劫難逃了!



1966年5月16日,毛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正式掀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但直到次年3月底,狂飆鋒芒一直集中於黨政軍首腦(彭,羅,陸,楊至劉,鄧,陶及周揚等),真正砍向文化人及其作品的第一刀劈的是身在境外香港的姚克和《清宮秘史》。

此前的1967年1月5日,朱石麟在香港的家裏讀到了《文匯報》上一篇署名姚文元的批判文章,其中提到了「毛主席指出:《清宮秘史》是一部賣國主義的影片,應該進行批判。」當天晚上,朱石麟便因腦溢血猝然逝世。
同年3月31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了《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第二天,在《人民日報》的頭版上全文發表了這篇文章,新華社也發了通稿,全國各大報紙也都刊登了。

這篇文章是毛指示周恩來主持文革小組參加的集體創作,戚本禹執筆,統稿兼署名。該文出爐前後的情況,戚本禹在其《回憶錄》中闢有專章,題為:《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一文的發表前後(第二十三章),下分五節,再附錄該文全文,即:

1.关于电影《清宫秘史》的一段旧事
2.文章的写作经过
3.毛主席对文章的修改和批示
4.文章发表之后所引起的反响
5.胡乔木和谭震林等人的掲发证明
附录:《爱国主义选是卖国主义? —— 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文中稱:

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一部所謂歷史題材的影片,寫的是清代末年戌戌變法運動和义義和團鬥爭。它公開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任意歪曲歷史事實,美化帝國主義,美化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歌頌保皇黨,污蔑革命的群眾運動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争,宣揚民族投降主義和階級投降主義。(《戚本禹回憶錄》)

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永華影業公司攝製的。這是一家反動的電影公司,它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國魂》,就是借文天祥的幽靈,来为垂死的蔣家王朝招魂。它的第二部影片就是《清宫秘史》。作者姚克,是一个堅持反革命立場的反動文人。他經经編輯過反動的《天下》月刊,反對中国革命,積極為英、美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效勞。後来,又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并不斷寫點反動的、黄色的劇本。他是反動統治階級的一條小走狗。全國解放前夕,逃亡香港。這樣一個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文人寫出一部反動影片《清宫秘史》,是絲毫不奇怪的。(同上)

5月間,毛在與外賓的談話中,把這篇文章的發表看作是文化大革命發展到了一個重要階段的標誌。他說: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從政策策略上講,大致可分四个階段:從姚文元文章發表到八届十一中全會,這可以算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發動階段。八届十一中全會到一月風暴,這可以算第二階段,主要是扭轉方向階段。自一月風暴奪權到大聯合、三結合,這可以算第三階段。自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及《修養的要害是背叛無產階級專政》發表後,這可以算第四階段。第三、第四階段,都是奪權問題。第四階段是在思想上奪修正主義的權,奪資產階級的權,所以這是两個階級、两條道路、两條路線的鬥争,是决戰的關键階段,是主題,是正題。”(同上)

戚本禹又回憶道:

毛曾與江青說,他提出批《清宫秘史》那麼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在出文章来,现往戚本禹寫出来了,所以要鼓勵他一下。江青本来提出要送我一架她用過的蔡斯照相机。我说我不會用。江青說,那你要什麼?我說我很喜歡主席寫的字,哪怕就幾個字都好。江青和主席一說,主席就把他過去寫的一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送給了我,而且江青叫汪東興當着中央文革小组所有的人的面送給我的。主席的詞寫在信箋上,一張紙纸寫不了幾個,所以形成了厚厚的一大摞。那天晚上,我回来以後,没喝酒,却覺得像喝了酒似的,捧着毛主席的手書,翻来覆去地看,一个字一个字看。从1967年4月,到1968年1月,我看了不知道幾次了。每次看完,都是再把它鎖在小保險櫃里。我曾請郭老(郭沫若)把他的詞也寫了一幅字給我。我把它們放在了一起。(同上)

戚本禹身為文化革命小組骨幹成員,對“今上”的崇拜是十足的封建皇權崇拜。他把御賜墨寶鎖在保險櫃,真有點莫名其妙。難道怕人偷去不成?

說起來,這段回憶裏說毛要江青“鼓勵”即犒賞戚本禹,第一夫人江青竟然提出送“一架她用過的蔡斯照相機”,這未免太小家子氣了!毛的稿費積存好幾個億元,江青買一架新的拿來打賞完全買得起呀。戚本禹說不定也是這麼想的,但又說不出口,靈機一動,謊說自己喜歡“今上”的墨寶。萬歲爺跟娘娘俯承戚愛卿心意,來了個“秀才人情紙多張”,結果皆大歡喜!

這君臣三人之間實在太假了!

戚本禹還回憶道:

《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影片(清宫秘史)》發表後,劉少奇也看了。聽說劉少奇看了文章之後氣壞了,血壓升高,睡不着覺,極力喊冤,說戚本禹的文章“有很多假話,我什麼時候說過那個電影是愛國主義的,什么时候說過紅色買辦?”為此胡喬木專門給中央寫了個材料,他說他記得清清楚楚的,劉少奇當時確實說過《清宫秘史》是愛國主義的。只是當時他對批判劉少奇有顧慮,所以没有貫徹主席指示,對此他向毛主席作出了檢討。胡喬木寫的這個材料,我親眼看過。(同上)

至于劉少奇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說過“我們也可以給美國人做紅色買辦”的話,劉少奇也不承認,王光美也說没有。他们不僅不承認,而且說他們都很反感這個話。這時,譚震林站出来了。譚震林剛因爲“二月逆流”事件挨了主席批评,在靠邊檢查。這時他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说這個事他可以證明,當時劉少奇和他都是新四軍的領導人,劉少奇是政委。劉少奇給他們說的就是,我們將来也可以做美国人的红色買辦嘛。譚震林寫的這個材料,字寫得很大,我也看過。毛主席看了譚震林的揭發材料以後說,譚老板還是革命的!你們老批他幹什麼!他是愛國主義的。他可以参加文革小组了。(同上)

這譚震林個子又小,文化又低,當時被辱稱作“武老譚”,正處於“全黨共誅之,全民共討之”的靶心位置,就靠出賣新四軍老戰友劉克思,一下獲得解脫。

戚本禹文又稱:

這事我們當時也問過陳毅,陳毅說,他也聽到劉少奇這樣說過,好像是主席重慶談判回来以後,討論與美國的關係的時候,劉少奇這樣說過。陳毅說這話時,總理在場。(同上)

從戚本禹以上的回憶看,他對文中質問劉少奇的所有問題都做足了功課。然而,對於涉及姚克的指控除了亂扣帽子之外,卻全出於想當然,查無實據。

針對山東大漢戚本禹的無恥讕言,儒雅書生姚克真理在手,列舉事實,公開予以有力反擊。所幸他身處毛共魔爪未及的香港,能夠暢所欲言。寫於1967年4月19日的〈《清宮秘史》劇作者的自白〉,全文不下二萬二千八百字,同年五月號的〈明報月刊〉全文刊登。該刊老闆查良鏞(金庸)彼時尚未左傾,而〈明月〉又廣有海內外華人知識分子和文化人讀者群,姚克真是如魚得水也!

姚克文章包括四部分,依次為:
第一,我寫〈清宮秘史〉的經過;
第二,所謂“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的嚴重鬥爭;
第三,從阿Q談到〈白皮書〉和〈清宮怨〉;
第四,異議與圍剿。(見〈自白〉)

以下扼要摘錄姚克該文。

第一部分篇幅甚長,約6345餘字,縷述將〈清宮怨〉舞台劇改編成〈清宮秘史〉電影劇本,和攝製〈清宮秘史〉及最後剪輯該片“國際版”的經過,旨在“將有些不分青紅皂白得議論澄清一下,使讀者知道關於〈清宮秘史〉的內幕真相和關於我個人的一些事實。”為此,姚克將之歸納成五個要點:

1)〈清宮秘史〉是根據〈清宮怨〉舞台劇改編的,所寫的主要是宮廷內的事變和衝突,外邊的事多用暗場來交代,絕少正面的描寫。(見〈自白〉)
上述〈清宮怨〉舞台劇脫稿於抗戰時期的1943年6月,7月上海首演,費穆導演。當時毛尚處於延安窯洞,誰也預料不到兩年多之後國共內戰爆發。

2)〈清宮秘史〉的電影劇本雖然是我編的,但其中有若干場戲是出於導演的手筆或製片者的要求,並未於攝製前徵得我的同意,對於這些鏡頭我當然不能負責。(同上)
編劇本人無錢,片子拍成什麼樣子關鍵在導演,拍板者是製片者,故假如當局認為若干場戲存在“問題”,不能向編劇問責,此理不言自明。

3)《清宮秘史》的中心故事是家庭和政治的雙重鬥爭;它的主題是骨肉的互相殘殺,新舊的拼命搏鬥,結果必定造成兩敗俱傷的悲劇。至於別人羼入的意識應由別人負責,我不敢掠人之美。(同上)
該劇實質為家庭倫理劇,主題不涉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語云一萬個觀眾有一萬個莎士比亞,評論者的立場觀點與角度,跟劇作者相同或相異俱不足為奇,不能把帳算到原作者身上。

4)我於1948年3月初次來港,到同年夏天第二次來港時已決定在此作久居之計;那時距上海“解放”尚遙,有人說我在“全國解放前夕”“逃亡香港”,不知何所據而云然。事實上,促使我離開上海的是1948年上海經濟情形的惡化;若說是“解放軍”把我嚇跑的,那豈不是把金圓券誤認為五星旗了麼?(同上)
這是戳穿戚本禹妖言惑眾的致命一擊。至於戚本禹把“反動”的大帽子扣在李祖永的頭上,其依據乃李曾製作電影《國魂》為國府招魂云。筆者讀小學五年級時看過該片,它是歌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真不知道那位《正氣歌》的作者,哪裏開罪了毛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說錯了嗎?也許富豪子弟出身的文文山,身為狀元宰相,與一眾胸無點墨的土八路實在判若天淵,根本不是一路人,“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也!難怪中共建政75年,從來沒有拍過一部謳歌文天祥的影片或劇集。
這樣想下去,對於大陸至今沒有拍過一部魯迅的傳記片或劇集,似乎也捉摸出一點道理。原因無他,儘管抗戰時期毛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把魯迅捧上天,說什麼“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但一旦坐穩江山,毛就變臉了。1957年反右時,毛回答羅稷南提問“如果魯迅今天還在,他會怎麼樣”,答稱“要麽識大體不作聲,要麽坐班房還要說”。這絕非危言聳聽。延安時期王實味一篇《野百合花》就換來人頭落地。五十年代起趙丹為拍魯迅傳準備多年,造型酷似,結果還是胎死腹中。
扯遠了,回到姚克的《自白》吧。

5)我不覺得《清宮秘史》是一部愛國電影,至於說它是一部賣國電影,我更覺得“受寵若驚”,不知道應該怎麼說才好。因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我已經在上面說明,無非是些老生常談而已,既說不上“愛國”,更說不上“賣國”。李祖永所強調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也一樣。說它是“愛國”或說它是“賣國”,無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劇作者的自白》)
第二部分題為《所謂“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的嚴重鬥爭》。

首段提及“上文曾經指出,在1949年春我曾經聽說過:上海左傾文藝界看過《清宮秘史》後,意見頗不一致,有些人以為它是一部極優秀的作品,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一部反動的影片。可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部渺乎其小的電影。竟然會引起中國共產黨內部的一場嚴重鬥爭;更料不到在該片初映後十九年的今日,還會被重新提出來徹底批判!”(同上)

姚克寫道:
這些年來,有人罵我是“反動文人”,近來又給我加上“賣國主義者”,“反動統治階級的一條小走狗”和“漢奸”等等的頭銜;另有一些人則斥我是“匪諜”。對於這些辱罵,我一概置之不理。因為事實上我僅是一個以寫劇本和教書來糊口,而家裡除了幾本破書之外別無長物的小資產階級文人。我對自己所做的事,問心無愧,別人的笑罵又何足介意?(同上)

下面列舉了近來批判《清宮秘史》的幾篇最重要的文章,指出其內容大同小異,舉一可以反三。他從戚本禹文中歸納出一百三十四個字,羅列的罪名有七:
(一)公開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資產階級立場上,
(二)任意歪曲歷史事實,
(三)美化帝國主義,
(四)美化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五)歌頌保皇黨,
(六)污衊革命的群眾運動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爭,
(七)宣揚民族投降主義和階級投降主義。

戚本禹文章所提出的證據為何呢?

在“怎樣對待帝國主義的侵略?”的分段標題下,戚本禹提出了幾句許景澄的話,來證明《清宮秘史》是完全一副“極端可恥的恐帝,崇帝,親帝的奴才面孔”。這幾句話是從朱石麟的修訂本第廿一場摘出來的。......

許:臣許景澄啟奏太后,義和團是左道旁門,妖言惑眾,萬萬靠不住。
……
許:太后,我們無緣無故的亂殺洋人,一定要闖大禍,萬萬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
許:皇上真是聖明,這件事皇上一定要據理力爭,決不能由著他們去胡鬧,決不能由著他們去胡鬧!
西太后:你說胡鬧?好大的膽子!你不要命了麼?還不給我攆出去?
……
許:皇上,皇上!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
光:皇阿瑪!
西:不必多說。我已打定主意,跟洋鬼子拼了!端王!
西:我把義和團的事交給你了。你瞧著吧!(《自白》)

姚克繼續寫道:這一場戲雖不是百分之百的歷史實錄,卻不是編導們“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憑空虛構出來。......這一場所依據的史料,可以從中國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九種—“義和團”—中找到許多身歷其境者的記載。(《自白》)

姚克引文中有一位名叫柳堂的《宰惠紀略》,柳是惠民縣的知縣官。他所記述的事實跟劇中許景澄的話基本上差不多。限於篇幅,這個話題不再展開了。

姚克接著分析史紅兵的批判文章,從該文所提1950年3月中共黨內對《清宮秘史》確有兩種絕對相反的看法(“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一事,發表議論稱:

這兩種看法,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哪一種是錯誤的,也許再過一百年也得不到一個定論。試以蘇聯為例,列寧在世的時候,他的最親密的戰友不是斯大林,也許倒是托洛斯基。可是斯大林“奪權”成功之後,托洛斯基就變成“反革命”的“托派”頭子,他的政治理論和主張也就變成了異端邪說了。斯大林在世的時候,他的聲望簡直和馬克思列寧不相上下;他說的話,做的事,沒有不被認為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可是身死之後,抔土未乾,他的偶像已讓人家從蘇共的“三清殿”裏摔了出去。(《自白》)

在這一部分末尾,姚克概括道:
蘇聯自十月革命以來,政治的氣候已變易了幾次。中國大陸的政治氣候又何嘗不然?今日之香花,誰知不是明日的毒草?反過來說,今日之毒草,誰知它明日不會被捧為香花?《清宮秘史》究竟是“賣國主義”影片?還是“愛國主義”影片?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文藝批評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立場的問題,一個派系鬥爭的問題。......如果有人問我自己對《清宮秘史》的看法如何,我的答覆是:它不過是抗戰以來,一部比較可以看看的歷史影片而已。(《自白》)

筆者欽佩姚克的洞察力,認同其對該片的評價。但感到他未免有點過謙了!太史公在《李將軍列傳》末尾寫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姚克立德立言,有目共睹!

第三
此部分的內容完全屬於政治範疇,但由於戚本禹的控告斷言《清宮秘史》“實際上是公開抗拒毛主席對艾奇遜《白皮書》的批判”,姚克雖然“覺得沒有反駁或為自己辯護的必要。可是這段控告中所涉及的一些事實,卻不能任他混淆顛倒,應該澄清一下;因為事隔多年,三十幾歲的人也許不會受蒙蔽,年輕的一代就不免信以為真了。”

《白皮書》於1949年8月中出版;它的內容是敘述中美兩國過去及當時的關係,尤其是從1944年到1949年這個時期。

艾奇遜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他在7月30日給杜魯門的信中對白皮書有一個精簡的摘要。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回憶錄》中曾將之摘要轉載成九段。據此,姚克寫道:

艾奇遜《白皮書》的重點無非是:(一)將國民政府軍事政治經濟的整個垮台,諉過於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措置不當和失去民心,藉以卸脫美國政府應負的一切責任。(二)力言繼續援助國民黨實屬枉費心力,不如洗手不管。(三)警告美國政府及兩院:如果美國大規模軍事支持國民政府,參加作戰,其結果必招致中美兩國人民的反感。(《自白》)

艾奇遜的主張被華府接納了,從1949年十月起,美國停止對國民政府的援助,直至韓戰爆發才改變態度。

姚克根據以上事實寫道:
《清宮秘史》如果是“為處於崩潰中的國民當反動派出謀劃策”的,它就不可能為艾奇遜的《白皮書》張目;如果是“公開抗拒毛主席對艾奇遜《白皮書》的批判”,就不可能對國民黨有利。二者之間的矛盾,任何一個小學生都看得出來,可是戚本禹卻能從《清宮秘史》影片中看到這兩個矛盾的統一;若非熟讀兼能“活用”“毛主席的矛盾論”,曷能臻此?不過專心讀“寶書”的積極份子,哪裡有功夫讀其他的書呢?戚本禹同志大概是根本沒看過《白皮書》的吧!
……
拿艾奇遜的《白皮書》來證實《清宮秘史》及其作者的反動,和把總老爺(《阿Q正傳》末尾判處阿Q死刑的清朝官員—張註)斷定阿Q是江洋大盜,二者簡直是異曲同工,不相上下。據說當年羅曼羅蘭讀了法譯本的《阿Q正傳》後,曾為阿Q的不幸遭遇,灑了一把傷心之淚。在辛亥革命時代發生這樣的事,已足以使人覺得可悲;道1967年的今日,類似的事還在繼續發生,而且聽說可能有“千百萬人頭落地”,這豈不是更可悲了麼?(《自白》)

第四
姚克一開始就落筆寫道:
可是最可悲的不是阿Q糊裏糊塗的被槍斃,也不是千百萬人頭之可能落地,而是未莊的輿論只有“無異議”三個大字。誰曾為阿Q辯護來著?誰敢說一句不偏不倚的公道話?輿論說:阿Q的被槍斃是罪有應得,是正確的。“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

幸而表面的“無異議”,骨子裏還是有異議的。在1949年《清宮秘史》初次在國內公映時,我聽說左派人士對它有異議,但到“解放”之後就不聽見什麼異議了現在我才知道,事情並不這麼單純,事實上異議還是有的。(《自白》)

戚本禹文章回顧了當時陸定一周揚和胡喬木,一擊背後支持他們的劉少奇,公然對抗毛的指示,拒絕對《清宮秘史》進行批判。江青則堅持真理,力排眾議,......

對此,姚克說:
我並不因為有人稱它為“愛國主義影片”而高興。我覺得可喜的是:“輿論”非但不是沒有異議,而且是十幾年來對《清宮秘史》一直都有異議。對一部影片尚且有異議,其他可想而知。由此推想,實際上輿論現在還是不一致,而將來也仍然不會沒有異議的。這倒是健康的現象。本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歷史上的大獨裁者,未造成無異議的輿論,不惜用焚書坑儒興文字獄利黨人碑誅九族等等的鎮壓手段,可是自古至今還沒有一個統治者能把輿論搞成真正的無異議。(《自白》)

接著姚克舉了秦始皇和凱撒的例子作為殷鑑。然後又說看近日報紙,對《清宮秘史》口誅筆伐似已成圍剿的形勢。他願意蒼天降下一把天火,將它燒個一乾二淨。可是《清宮秘史》被徹底批判後,輿論就真正“無異議”了麼?

姚克又扼要重提1950年以來,十七年中毛一再下令批判《清宮秘史》均未能如願的情況,指出此次參加圍剿的戰士們以往閉目失聽。然後向之喊話道:

得了吧,圍剿的戰士們:《清宮秘史》僅是一部微不足道的電影,不值得你們大動干戈,浪費這麼多筆墨,精力和報刊上寶貴的地位,你們還記得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裏描寫把總老爺圍捕阿Q的那一段妙文麼?魯迅先生是這樣寫的:

……那時恰是暗夜,一隊兵,一隊團丁,一隊警察,五個偵探,悄悄地到了未莊,乘昏暗圍住土谷祠,正對門架好了機關槍。然而阿Q不衝出。......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機關槍左近,他(指阿Q-張註)才清醒了。

拘捕一個手無寸鐵不會拳棒的貧僱農,把總老爺竟要帶領這麼多人馬和槍械,擺下這麼大的陣仗!這並不可笑,我覺得實在是可哀的。謹以這一段絕妙好辭,奉獻給圍剿《清宮秘史》的武士們。(《自白》)

(未完待續)2024-5-20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