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则报道分析中共基层“政改”的新动向

 


两年前的2005年8月,香港《大公报》就将四川前几年的“政改”动作搜罗出来,然后断言:“四川是\'中组部\'的改革试验田。”应该说在中共基层短期“政改”的历史上,四川是最值得记录的一个省份。早在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其他省份还刚刚掀起村委会主任直选热潮的时候,四川巴中市就已开始直选村支书;中共四川省委现场会在总结推广直选村干部经验的同时,鼓励试点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在全国率先将公推公选推进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层面。近年来四川常常成为中组部一些调研课题的首要省份,以及从相关重要会议屡作经验报告的情况来看,四川扩大\"党内民主\"的很多作法已经得到高层的肯定并有不断推广的倾向。


以上的事实与一位四川的中共女官员有直接的关系,就是本文标题\"两则报道\"的头一篇——《倾力推民主十年触坚冰女书记艰难试验不言悔》(朱红军《南方周末》2007-07-26)中提及的张锦明。以下是该文对张锦明的政绩总结:\"在国内首次公选镇长(保石)、首次直选乡镇长(步云)、首次县级党代表直选,以及在党代会内部试行监督、决策、执行三权相互制约等一系列\'超常\'之举,皆出自她手。\"1997年41岁的张锦明走马上任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1998年4月在其倡导、组织之下,保石镇实行镇长公选:六百多名人大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再经乡镇\"人代会\"投票决定最终镇长人选。经过横山镇、东禅镇和莲花镇的一系列改革尝试之后,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在张锦明脑中形成。即步云乡乡长直选:六千余名普通选民,扶老携幼,以手中的选票直接选官;乡镇\"人代会\"以确认的方式承认选民选举有效。事实上这是两个人的竞选,而其中之一还是\"党\"指定的该乡党委副书记;结果\"副书记\"高票胜出。尽管如此,此事件也是中国大地亘古未有的创举,竟然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而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


同时张锦明的惊人之举触及中共政治制度的底线,为上层所不容。虽然选举结果未被废止(笔者猜测也许高层认为一位小乡长不过是一滴浪花,翻不了大船!);可是\"张\"被\"明升暗降\",\"上调\"任遂宁市副市长,分管社会事务,离开了\"第一线\"……2002年8月张锦明由遂宁副市长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从此张锦明重操旧业——选举,仅一个月时间,雅安下辖的雨城区、荥经县就实现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张锦明的一系列\"党内民主\"举措表明,其在行政领域无法施展才能而不得不转向\"党\"内;因为\"党\"的纪律远强大于民主,上层才不会担心\"失控\",这是\"党内民主\"便于通行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张锦明的\"改革\"常常是\"人走政息\"、虎头蛇尾;源自于\"体制内\"顽强的腐朽势力与新生事物的明争暗斗,因\"新生事物\"势单力孤而总是输家。


事实表明张锦明是一位不甘心平庸、不囿于陈规陋习的中共女官员;可是她在\"坚冰\"面前不得不承认:\"尊重体制,才能改良\";因此她只是一位共产党的改良主义者。正因为如此,她才没有在改革的仕途上落马反而升职(也许她有后台);这样一位女人在中共党内实属凤毛麟角!在张锦明的努力得到上级的认可、形成制度并推广之前,一切举措只能称之为\"试验\";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质是探索着前行……


\"两则报道\"的另一篇是《成都政改玩真的?中共会\"渐进式民主\"吗?》(朱红《博讯》2007年7月27日);其后8月9日还是《博讯》称,此文被\"合众社\"翻译为英文发表。此文的主题:\"新华社报道,成都223乡镇书记已经全部由任职地方民众评议完毕,其中\'党员群众满意率\'不足半数的,将予以罢免。满意率不足70%的,责令限期整改。代表的产生,先由每户一票\'海推\'代表,再由这些代表中选举正式评议代表。今后新出缺的乡镇党委书记,一律实行公推直选。\"尽管该文的标题用的是问号;但是文中有一句话:\"从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中共高层有可能真的民主一下。\"依此笔者判断,该文的作者对\"新华社报道\"还是持肯定的态度。


以下笔者就上述\"两则报道\"结合起来分析中共基层\"政改\"的走势和新动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在全中国开始实施农村村委会成员、村主任直接选举;成就当然有,\"有\"就胜于\"无\"。但是十多年后距真民主还是遥遥无期,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共既要\"倡导\"民主又要求基层选举产生的组织必须服从同级党支部的领导,这样民主过后\"党\"还要管制民主,矛盾如何调和?\"党\"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推荐\"党员作村主任候选人,这样就实现了民主过后还要由\"党\"来领导的图谋;据说此\"经验\"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和其上级——被任命的乡镇领导同样难以同心协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推行乡镇长直选就是必要的措施。对此国内中共基层的少数锐意改革的官员做过有益的尝试,包括\"前一文\"已言的女干部张锦明;但是他们的行为并未得到上级的认可,更不可能推而广之……而\"后一文\"则表明张锦明们的深化改革——\"党内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化;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曾言:\"党内民主\",也许\"十七大\"之后这一举措将在中共的全国基层组织中普遍实施。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乡镇长直选可能导致中共丧失基层权力,这是它不能接受的;而明目张胆地宣称选出来的行政干部必须接受同级\"党\"的领导,又是站不住脚的蛮横无理。但是不改革的现实是大批中共基层的庸官、贪官无所作为或胡作非为,令老百姓怒火中烧而直指中共高层;上梁不正下梁歪,然而高层也不愿意背此黑锅。而把改革引入\"党\"内则是两全其美的锦囊妙计——\"党\"能够操控的民主。由\"党\"推荐乡镇党委书记的候选人(各级职能部门都是\"书记\"为\"一把手\"或者是\"党\"、\"政\"由一人担当),\"党\"外人士无权过问;让广大群众选举,实现大多数人讨厌的人无法做官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中共对“政改”煞费苦心而诡计多端,由此说明中共不会自主改良、让权而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有弊端的改革举措也比无所事事更好(这是现实逼出来的),因为改革毕竟是中共不断让权的历程。民主化历程的长短取决于民众给予中共当局压力的大小;没有压力不可能有\"政改\",适度的压力就会实现“民权进、官权退”,压力过大难免导致冲突。可是谁又能掌握好火候!


2007-8-23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从两则报道分析中共基层“政改”的新动向

 


两年前的2005年8月,香港《大公报》就将四川前几年的“政改”动作搜罗出来,然后断言:“四川是\'中组部\'的改革试验田。”应该说在中共基层短期“政改”的历史上,四川是最值得记录的一个省份。早在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其他省份还刚刚掀起村委会主任直选热潮的时候,四川巴中市就已开始直选村支书;中共四川省委现场会在总结推广直选村干部经验的同时,鼓励试点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在全国率先将公推公选推进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层面。近年来四川常常成为中组部一些调研课题的首要省份,以及从相关重要会议屡作经验报告的情况来看,四川扩大\"党内民主\"的很多作法已经得到高层的肯定并有不断推广的倾向。


以上的事实与一位四川的中共女官员有直接的关系,就是本文标题\"两则报道\"的头一篇——《倾力推民主十年触坚冰女书记艰难试验不言悔》(朱红军《南方周末》2007-07-26)中提及的张锦明。以下是该文对张锦明的政绩总结:\"在国内首次公选镇长(保石)、首次直选乡镇长(步云)、首次县级党代表直选,以及在党代会内部试行监督、决策、执行三权相互制约等一系列\'超常\'之举,皆出自她手。\"1997年41岁的张锦明走马上任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1998年4月在其倡导、组织之下,保石镇实行镇长公选:六百多名人大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再经乡镇\"人代会\"投票决定最终镇长人选。经过横山镇、东禅镇和莲花镇的一系列改革尝试之后,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在张锦明脑中形成。即步云乡乡长直选:六千余名普通选民,扶老携幼,以手中的选票直接选官;乡镇\"人代会\"以确认的方式承认选民选举有效。事实上这是两个人的竞选,而其中之一还是\"党\"指定的该乡党委副书记;结果\"副书记\"高票胜出。尽管如此,此事件也是中国大地亘古未有的创举,竟然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而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


同时张锦明的惊人之举触及中共政治制度的底线,为上层所不容。虽然选举结果未被废止(笔者猜测也许高层认为一位小乡长不过是一滴浪花,翻不了大船!);可是\"张\"被\"明升暗降\",\"上调\"任遂宁市副市长,分管社会事务,离开了\"第一线\"……2002年8月张锦明由遂宁副市长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从此张锦明重操旧业——选举,仅一个月时间,雅安下辖的雨城区、荥经县就实现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张锦明的一系列\"党内民主\"举措表明,其在行政领域无法施展才能而不得不转向\"党\"内;因为\"党\"的纪律远强大于民主,上层才不会担心\"失控\",这是\"党内民主\"便于通行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张锦明的\"改革\"常常是\"人走政息\"、虎头蛇尾;源自于\"体制内\"顽强的腐朽势力与新生事物的明争暗斗,因\"新生事物\"势单力孤而总是输家。


事实表明张锦明是一位不甘心平庸、不囿于陈规陋习的中共女官员;可是她在\"坚冰\"面前不得不承认:\"尊重体制,才能改良\";因此她只是一位共产党的改良主义者。正因为如此,她才没有在改革的仕途上落马反而升职(也许她有后台);这样一位女人在中共党内实属凤毛麟角!在张锦明的努力得到上级的认可、形成制度并推广之前,一切举措只能称之为\"试验\";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质是探索着前行……


\"两则报道\"的另一篇是《成都政改玩真的?中共会\"渐进式民主\"吗?》(朱红《博讯》2007年7月27日);其后8月9日还是《博讯》称,此文被\"合众社\"翻译为英文发表。此文的主题:\"新华社报道,成都223乡镇书记已经全部由任职地方民众评议完毕,其中\'党员群众满意率\'不足半数的,将予以罢免。满意率不足70%的,责令限期整改。代表的产生,先由每户一票\'海推\'代表,再由这些代表中选举正式评议代表。今后新出缺的乡镇党委书记,一律实行公推直选。\"尽管该文的标题用的是问号;但是文中有一句话:\"从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中共高层有可能真的民主一下。\"依此笔者判断,该文的作者对\"新华社报道\"还是持肯定的态度。


以下笔者就上述\"两则报道\"结合起来分析中共基层\"政改\"的走势和新动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在全中国开始实施农村村委会成员、村主任直接选举;成就当然有,\"有\"就胜于\"无\"。但是十多年后距真民主还是遥遥无期,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共既要\"倡导\"民主又要求基层选举产生的组织必须服从同级党支部的领导,这样民主过后\"党\"还要管制民主,矛盾如何调和?\"党\"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推荐\"党员作村主任候选人,这样就实现了民主过后还要由\"党\"来领导的图谋;据说此\"经验\"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和其上级——被任命的乡镇领导同样难以同心协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推行乡镇长直选就是必要的措施。对此国内中共基层的少数锐意改革的官员做过有益的尝试,包括\"前一文\"已言的女干部张锦明;但是他们的行为并未得到上级的认可,更不可能推而广之……而\"后一文\"则表明张锦明们的深化改革——\"党内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化;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曾言:\"党内民主\",也许\"十七大\"之后这一举措将在中共的全国基层组织中普遍实施。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乡镇长直选可能导致中共丧失基层权力,这是它不能接受的;而明目张胆地宣称选出来的行政干部必须接受同级\"党\"的领导,又是站不住脚的蛮横无理。但是不改革的现实是大批中共基层的庸官、贪官无所作为或胡作非为,令老百姓怒火中烧而直指中共高层;上梁不正下梁歪,然而高层也不愿意背此黑锅。而把改革引入\"党\"内则是两全其美的锦囊妙计——\"党\"能够操控的民主。由\"党\"推荐乡镇党委书记的候选人(各级职能部门都是\"书记\"为\"一把手\"或者是\"党\"、\"政\"由一人担当),\"党\"外人士无权过问;让广大群众选举,实现大多数人讨厌的人无法做官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中共对“政改”煞费苦心而诡计多端,由此说明中共不会自主改良、让权而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有弊端的改革举措也比无所事事更好(这是现实逼出来的),因为改革毕竟是中共不断让权的历程。民主化历程的长短取决于民众给予中共当局压力的大小;没有压力不可能有\"政改\",适度的压力就会实现“民权进、官权退”,压力过大难免导致冲突。可是谁又能掌握好火候!


200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