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叶利钦逝世,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叶利钦已下葬 经济遗产尚未盖棺论定



2007年4月23日,一位巨星陨落了——叶利钦:埋葬苏联帝国的伟人。“盖棺定论”是中国人常用的语词,但对于叶利钦,似乎还没有“盖棺定论”,总的看来是“毁誉参半”。各不同媒体,各评论人士以及俄罗斯的百姓,站在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自说自话。


作为中国人,笔者却以为很清晰。中国人的情感当然首先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前苏联进行“公开化”新思维进程中,中国发生了1989年学生运动,应该说这一运动也是共产专制世界瓦解运动的一部分。虽然遗憾的是中国的民主运动被暴力镇压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变革了,这至少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是苏联共产帝国的埋葬着,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毫无疑问,叶利钦有很多失误,但瑕不掩瑜。正如刘晓波博士所说,“对于一个仍然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异见者来说,无论他所主导的改革因技术操作的失误而带来多少弊端,但作为领导前苏联转型的政治家,叶利钦的选择在政治方向上是正确的。前苏联极权帝国的崩溃和冷战的彻底结束,已经作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划时代功绩而载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南都报的社论有一段很精彩:“不必等待时间的裁决,叶利钦注定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他的一生如此丰富,以致在他驾鹤西去之后,各种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原料来烹制自己的美味。纵观国内舆论,要么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他的传奇故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演绎成以权谋论和厚黑学为理论基础的宫闱倾轧,要么重复着激进改革祸国殃民的老调,不顾一些学者早已深入论证其谬误,过分功利地急于为己所用。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而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中,回头检视叶利钦的政治遗产,这时你会发现他的成败功过都维系于面向自由的姿态。”


我们心里有辛酸,中国没有戈尔巴乔夫,中国没有叶利钦,中国人民依然在专制统治下。


叶利钦的逝世,勾起我们并不遥远的回忆。憧憬民主自由社会,并为此奋斗,依然激励着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决心。


本周新闻聚焦客观列举对叶利钦逝世的各方反应。1、叶利钦生平介绍;2、世界政要哀悼评价叶利钦;3、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4、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和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反应;5、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与评价。


● 叶利钦生平简介


▲维基百科对叶利钦的介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联邦第1任总统任期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继任者 弗拉基米尔•普京


出生 1931年2月1日


逝世 2007年4月23日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


叶利钦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政权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他执政时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最后更曾以武力镇压反对者。而在任内两次向车臣发动攻击,却未能平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也动摇他在国民的领导形象。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震惊朝野,从此结束他的政治生涯。


生平


早期生活叶利钦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亲Nikolai在1934年被指参与煽动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出狱后曾做建筑工人,其母Klavdiya Vasilyevna是一名裁缝。


叶利钦童年时曾就读Pushkin高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他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


1955年至1968年间曾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不同建筑单位任职,由建筑管工升至单位领导,直至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娜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


苏共时期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产党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1985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捩点。该年4月起他领导中央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乔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党政机构,但此举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谴责。1987年11月11日他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17日,被进一步革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5月失去部长级职衔。


不过,与苏共关系陷于谷底,却无损他的仕途。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所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结束近30年的共党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苏联解体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再加上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引诱,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政变。


同年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成为扭转政变的重要人物,也将他推上政治生涯的高峰。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各军队返回原驻地。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政变遂告失败。随后,叶利钦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戈尔巴乔夫亦宣布苏共“自动解散”并辞去总书记职务,拥有2,000万党员的苏共随即消失。


同年年底,与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是成立俄罗斯的促成者。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利钦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成为俄罗斯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黑色十月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爆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叶利钦孰意推行总统制,而俄罗斯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最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大会”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并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将刚被叶利钦免职的鲁茨科伊,接替其总统职务。


从9月24日开始,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最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苏共报纸被停办,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


1996年,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下,叶利钦成功连任总统。


除夕请辞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生活退休后的叶利钦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国媒体便形容,叶利钦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叶利钦淡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3日,别斯兰人质危机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7]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击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在中国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及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他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


而有“小叶利钦”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逝世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斯密诺夫宣布叶利钦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指叶利钦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死于心脏衰竭。


●世界政要哀悼评价叶利钦


▲俄罗斯总统普京:叶利钦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带来了自由、民主、宪法准许人民自由表达想法的新俄罗斯。要保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人民记忆中的道德和政治标杆。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我向逝者的家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他曾为国家的前途作出重要贡献,也曾犯下严重的错误。


▲美国总统布什:叶利钦是一位在巨大变革时期为国效力的历史性人物。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至少美国人民不会忘记他在俄国议会外站在坦克上抵制政变企图的情景。……我觉得他是俄罗斯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叶利钦先生是俄罗斯后共产主义转型时期的关键见证人。他担任总统期间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但他使西方和东方走近了,用合作取代了对抗。他站出来反对企图恢复集权体制的政变最让人铭记不忘。他巨大勇气是捍卫自由的典范。


▲英国首相布莱尔:得悉叶利钦前总统的死讯我深感悲痛。他是一位深知民主与经济改革重要性的了不起人物。而且在捍卫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他扮演了俄罗斯历史上关键时期的关键角色。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没有叶利钦,俄罗斯今天还会在共产主义的掌握之下,波罗的海国家也不会获得自由。他应当被誉为爱国者和解放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叶利钦在任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他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利钦的不幸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挚友。


▲流亡俄罗斯大亨别列佐夫斯基:非常非常不幸。我只想说,他是我的精神导师,俄罗斯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改革者。他给了成千上万俄罗斯人自由,包括我自己。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奴役。今天我身在伦敦,但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对自由的选择。他绝对是个独特的人物,会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重要地位。


▲南非总统姆贝基: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人民与叶利钦前总统的家人共同哀悼之际,南非政府和人民同国际社会一道表示我们的关心和祈祷。


▲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会怀念叶利钦的勇气、坚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胜利,引领俄罗斯走向民主。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叶利钦是一位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对独联体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是塔吉克斯坦真诚的朋友和塔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缔造者之一,塔吉克斯坦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实现塔国内和平与和解所作出的努力。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叶利钦为发展吉俄战略盟友关系做了富有成果的工作,为增进两国友好和相互理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叶利钦在俄罗斯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他的名字与建立俄罗斯国家的新阶段紧密相连。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叶利钦是哈萨克斯坦和哈人民的朋友,对建立新型哈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加利亚总统珀尔瓦诺夫向叶利钦的亲属发去唁电,对他的逝世表示最沉重的哀悼。珀尔瓦诺夫说,叶利钦为当代保俄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永远是保加利亚的朋友。


● 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


▲居住在北京的中国异议学者刘晓波博士在网刊《观察》发表纪念叶利钦文章:《叶利钦——极权帝国的终结者》。文章写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了,舆论的评价毁誉参半。比如,德国之声发表评论《叶利钦辞世-从民主英雄到病夫治国》。文中评价说:“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


然而,对于一个仍然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异见者来说,无论他所主导的改革因技术操作的失误而带来多少弊端,但作为领导前苏联转型的政治家,叶利钦的选择在政治方向上是正确的。前苏联极权帝国的崩溃和冷战的彻底结束,已经作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划时代功绩而载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首先,他与戈尔巴乔夫共同终结苏联极权帝国。尽管,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之争,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清除出党,但他由此走向与旧体制的彻底决裂,恰恰是对戈尔巴乔夫开创的事业的最好继承。他在失去了党内的位置之后,非但没有检讨和消沉,没有等待平反或重获启用,反而更坚定地走向民间。1990年1月,以叶利钦为首的包括众多前苏共党员的“民主纲领派”正式组建。换言之,叶利钦不再乞求体制内的改革道路,而是直接诉诸于体制外的民意与旧体制进行对抗,从而赢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和国际支持。


其次,在苏共保守派所发动的“8.19”军事政变中,面对政变者的坦克和全副武装的军队,叶利钦没有退缩或逃亡,而是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走出议会大厦,登上政变军的坦克发表演讲,一举扭转了大局。这种以有可能丧失生命为代价的冒险,不仅需要正确把握主流民意与历史机遇的政治远见,更需要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不畏个人安危的政治魄力。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政变的军队中没有人向他开枪,也许只是慌乱中的偶尔走火,就能结束他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本身。但他冒险了且成功了。即便不成功,对于一个顺应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历史潮流的政治家来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悲壮,也要比无声无臭的委曲求全,在道义上具有更长远的政治意义和生存价值。


再次,面对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或高度自治的局面,叶利钦正确地把握了政治大势:前苏联帝国的根基松动之后,靠刺刀维持的帝国必将崩溃。所以,他没有选择依靠武力来维持一个内在腐烂的大帝国,而是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分家”危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1991年12月8日,在叶利钦的主持下,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已不存在”。随后,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议定书,决定创建独联体,正式宣布苏联解体。


第四,叶利钦领导了俄罗斯走向民主化、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艰巨转型。尽管在很多中国精英们的眼中,俄罗斯转型是失败的典型,叶利钦时代一无是处,联盟解体、经济衰退、供应紧张、腐败横行、寡头垄断、黑社会猖獗,等等。但是,首先,很少有人公正地指出,作为有着七十年共产极权历史的国家,刚刚进入转型期的叶利钦时代所要消化的负面遗产有多么沉重。如果普京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或叶利钦时代当政,他未必比二者更杰出,俄罗斯的情况也未必会更好。其次,经济效益的损失换来却是社会整体效益的增进:转型的纷乱换来的却是可以持之久远的民主制度,暂时的物质损失换来的却是有保障的自由。第三,当俄罗斯渡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之后,一向被外界病诟的俄罗斯经济开始走出困境,呈现强劲的复苏,而把这功绩完全归在普京一人名下实在有欠公允。恰恰相反,普京才是叶利钦改革的最大受惠者。


由此反观现在的中国,以家族为中心的权贵利益集团,其规模之大和财富之多,远非叶利钦时代的寡头经济所能比拟。中国权贵集团一手造就了掠夺式的权力市场化和权贵私有化。而他们所依靠的最大资本正是毛泽东留下的制度遗产:一党独裁的政治体制。所以,他们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邓式改革的庇护下,聚敛财富的理由更充分,胆子更大,手段更多,也更疯狂。更重要的是,已经民主的俄罗斯能够将寡头们的不义之财曝光,而仍然独裁的中国无法把权贵家族的掠夺放到阳光下。


中共权贵们所得到的,远远不止于特供的物质和贪污的金钱,更是合法的敛财特权——优先的市场准入资格、垄断经营、股市上翻云覆雨和把国有大企业变成家族公司等特权。从元老到新贵,几乎找不到不下海的权贵家族,他们的聚敛财富之手遍及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和所有高回报的领域。2001年11月24日出版的第九三期《证券市场周刊》发表马海林的《神奇的华能国际》一文,就揭露了李鹏家族怎样把大型国有电力公司变成家族公司“李家电(店)”。而这样的曝光,连权贵家族巨额财富的冰山一角都不及。所以,在没有叶利钦式政治家的中国,改革者所面对的负面制度遗产肯定比叶利钦所承袭的还要沉重,中国的转型之路将更加艰难和漫长。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中国人多谢叶利钦》。马鼎盛认为,俄国首任总统去世,正如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所说:他是个矛盾的人物;世人对他毁誉参半。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叶利钦一手瓦解了苏联,取缔了共产党,毕竟是二十世纪国际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凡是怀念前苏联争霸世界的人当然诅咒叶利钦,但是,俄国军力萎缩在客观上免除了北方强邻对我致命威胁,所有中国人实在要对叶利钦说一句多谢才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盛极而衰,在阿富汗战败,从东欧「卫星国」撤兵,标志着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半个世纪的对抗见了分晓。多年来驻外的军人和克格勃灰溜溜地撤回国内,苏共的精英将失败情绪带回老家,产生深层次的骨牌效应。三百年来以军事扩张打造出世界第一疆域、以进攻为生命的苏俄大帝国无可避免走向崩溃。


苏共死硬派在1991年妄图发动军事政变走回头路,叶利钦跳上坦克说服军人倒戈,因为他背后是对顽固派极端不满的两亿苏联老百姓。政论家容易忽视苏联经济崩溃对帝国瓦解的根本作用。当年苏军每年消耗四千亿美元的黄金岁月,是靠超经济掠夺一班东欧社会主义小兄弟,通过「经互会」作不平等交易,养肥了苏联老大哥。柏林墙一倒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体系分崩离析,引发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再解体,剩下俄罗斯的国民经济支离破碎,叶利钦内外交困孤掌难鸣。1999年12月31日他在作总统告别演说时承认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经济萎缩近半。其实那倒不只是他治国无方,而是百年苏俄气数已尽。


中国是苏俄衰落的最大受惠者之一,我们真是要多谢叶利钦。


▲俄罗斯经济学家亚辛认为,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叶利钦对俄罗斯贡献巨大,因此也将名留青史。


亚辛说:“今天,不管人们对叶利钦如何评价,俄罗斯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活。最简单和普通的证明是,只要走进商店,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不再需要排长队购物。这对当时的苏联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经济学家亚辛认为,叶利钦的主要功绩是:把当时已经走入死胡同的苏联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目前的市场经济。正是叶利钦创建的市场经济,为今天普京时代俄罗斯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苏联留下来的大量亏损企业被关闭,人们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但亚辛认为,90年代初俄国民众生活贫困,在抱怨和批评叶利钦政府的同时,俄罗斯老百姓也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他说:“当时国家财政预算拮据。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使人们摆脱生活贫困,叶利钦政府给了老百姓很大的经济自由。但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经济自由。一些敢冒险,最早使用这些经济自由的人都变成了成功者。这些人发财致富,其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俄罗斯财阀。”


亚辛认为,俄国老百姓当时的贫困,不完全是叶利钦政府推行经济改革造成的。因为叶利钦执政后所面对的经济形势不能用危机来形容,其实苏联经济已经崩溃。但经过叶利钦的改革,经济形势后来逐渐好转。


他说:“当时的原油价格同1985年相比已经下跌到三分之一,达到了每桶原油18美元的水平。而苏联经济早就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所以,叶利钦当时面对的经济形势十分险恶。”


▲亚洲时报专栏作家潘小涛发表文章:《叶利钦丧礼:北京当局为何表现冷淡?》。文章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病逝,普京为叶利钦举行国葬,与叶利钦打过交道的同期欧美政要都有出席,与叶利钦建立了“深厚友谊”的江泽民却没表示,北京官方也仅派出副总理吴仪,到北京的俄罗斯大使馆致祭,并无派出领导人到莫斯科出席叶利钦的丧礼。北京当局的冷淡,一点不像其外交部声明所说的“痛失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为什么?


普京颇念旧情,对叶利钦这位“政治恩师”评价极高,称他是“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为“俄罗斯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还指派自己的心腹、总统办公厅主任索布亚宁为治丧委员会主任,下令俄国外交部尽量邀请各国政要出席。


在俄国盛情相邀下,出席丧礼的外国政要,包括东欧国家及俄国盟友的元首,还有德国总统克勒,这些国家当年都受益于叶利钦解散前苏联,出于感激之情而前来送别叶利钦,情理之中。其余多是卸任的政治领油,包括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及克林顿、前英国首相梅杰(马卓安)等。令人奇怪的是,过去十多年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中国,却表现得比较低调,并无派人出席丧礼。


对于失去这位“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胡锦涛立即拍发唁电,副总理吴仪则到俄罗斯大使馆致祭,两人高度评价叶利钦对改善中俄关系的贡献。胡锦涛说:“叶利钦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在他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叶利钦为中俄友好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中俄友好的史册。”


胡锦涛的评价颇中肯。叶利钦在位八年,四度访华,令中俄关系突飞猛进:九二年首度访华时,两国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九四年江泽民访问莫斯科,与叶利钦会谈后,宣布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九六年,叶利钦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亲自拍板,将预先谈妥的“中俄联合声明”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改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至今仍维持这个定位;九八年访华时,解决两国大部分陆上边界问题。


此外,叶利钦主政其间,俄罗斯迅速恢复对华军售,从苏二十七、苏三十,到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等,虽然不是最顶尖武器,但已大大提升解放军的实力。他也大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当然,叶利钦并非中俄关系得以改善唯一因素,俄罗斯必须拉拢中国去遏制北约东扩,北京也需要俄罗斯去冲破西方的外交制裁,这是相得益彰的事。不过,叶利钦不像普京那样,处处防备中国,也没有流露出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或许正是这种心态,令他推动中俄关系时得心应手,并跟江泽民建立“深厚友谊”,两人每次见面,都用俄罗斯的熊式拥抱,展现这种亲昵关系。


叶利钦与江泽民见面十次,2001年他退位之后,仍应江泽民之邀到中国度假治病,并到中南海瀛台,与老朋友江泽民夫妇敍旧。在芸芸外国政要中,江泽民如此频密相见的,极为少见。


既然叶利钦对中俄关系贡献良多,与江泽民情谊又如此“深厚”,现在他去世了,为什么北京只派副总理级官员到俄罗斯大使馆吊唁,而非派出国家主席特使,甚或由江泽民亲自到莫斯科出席丧礼呢?


以何种方式向逝世的外国领导人致哀,既是外交礼仪,也反映两国关系深浅,当中以元首亲赴外国出席丧礼为最高规格,也是两国关系极深厚的表现,其次是派出代表团或特使前去吊丧,再次者则是拍发唁电或到外国使领馆吊唁。近年,沙特及科威特国王逝世,中国分别派出副总理回良玉及外长李肇星,以特使身份前去吊唁。


当然,叶利钦已非元首,也没公职,北京不派现任领导人到莫斯科,还勉强说得过去,而由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丧礼,则是再适当不过的安排。一方面,这是北京当局显示对俄国的重视,并向叶利钦致意,另方面也可让江泽民表达痛失老朋友的哀思!为什么北京当局两者皆不为呢?是中俄关系并非官方宣传所说的“最好时期”,还是有其他不得已的苦衷呢?


▲自由亚洲电台时事评论员寒山发表文章:《从大恶到大善——苏联创建立和解体的联想》。文章写道,俄国前总统叶利钦去世了,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帝国终结者。回顾叶利钦的生平,也就是回顾苏联的历史,尤其是苏联解体的历史。


苏联这个名词在世界历史上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种政体。从建立到解体,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两个先例。第一是通过政变推翻合法政府,然后用暴力镇压政治反对派,建立起一个依靠专政治国的政权,然后对整个社会进行全盘改造。“政变”、“专政”、“社会工程”和“改造人”这些名词在俄国十月革命前是非常罕见的,而十月革命等于是给那些形形色色的政治野心家和政治狂人提供了一个启发:原来政治权力可以通过这种暴力手段获取,而对社会的支配欲也可以在“改造社会”的名义下轻易实现。而这个先例的产生,与其说是所谓历史必然性的结果,不如说是像列宁那样具有坚定意志和不择手段的政治家的胜利。


如果说苏联的建立在人类政治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恶的先例的话,那么它的解体倒是恰恰相反,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一个独裁权力也可以行善、甚至自动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的先例。苏联毫无疑问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即一个通过领土扩张建立起来的、用政治权力和武装力量所维持的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


今天很多左派喜欢谈论所谓“帝国”,说美国是今天的“世界帝国”,这是一种毫无历史常识的说法。二十世界真正的帝国是苏联,法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都太短命,而且都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作为帝国并不持久。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帝国和平地接受再也无法维持下去的现实,自动放弃帝国的权力,和昔日被控制的帝国各部分平等谈判、和气分手、再建立松散的联合体。绝大多数帝国都不甘心垮台,最终是在军事失败中分崩离析或者被新帝国取代的。但苏联不是这样,在世界历史上它是唯一一个在军事力量达到鼎盛时期不战而降、和平接受解体的帝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苏联了不起的地方。


哲学上有一个词叫“吊诡”,用在历史上可以指那些不可思议的而恰恰发生了的充满了辨证意味的事件。在这个意义上,苏联从聚到散七十多年的历史之吊诡之处,就在于它的建立是最大的恶,而它的解体又是最大的善——说它是最大的善,是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以苏联那样庞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它的统治集团坚决不肯放弃权力和对帝国的控制,那么对世界究竟意味著什么。


那么,为什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大善会发生在苏联呢?这又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又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人们通常用经济停滞、体制僵化和人心思变作为解释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些可能都很重要,但我想,在苏联面临体制性危机的重要时刻,如果掌权的不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而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强硬派,那么,以苏联当时的所谓“硬实力”和帝国的庞大版图,它完全可以挺过危机,然后不死不活地拖上很多年,让整个世界为它的苟延残喘付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苏联的解体又是在和十月革命相反的意义上重现了个人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当年列宁的大恶创立了苏联帝国;七十多年后戈尔巴乔夫和叶立钦的大善又导致了这个帝国的解体。这难道不又是一个历史的吊诡吗?


▲中国异议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秦耕在网刊《民主中国》发表文章:《叶利钦的背影》。他写道,对一个仍然生活在共产极权下的人来说,叶利钦的逝世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就像继续生活在法西斯铁蹄下的人们突然听到巴顿将军或麦克阿瑟将军去世的噩耗一样震惊。叶利钦以自己巨大的勇气、魄力和远见卓识,带领苏联人民终结了共产帝国的极权统治,使两亿多共产奴隶获得自由。但在他的身前身后,总是伴随争论,有些争论在他逝世很久也许仍会继续,包括对他的污蔑和诽谤。此时回望叶利钦走进历史深处的背影,不能不感慨万端。


争论之一:500天休克疗法


笑话是这样讲的:丘拜斯的哥哥把自己从全民所有制中分得的10000卢布股份,投资到一家公司,不几天公司破产,自己落得赤贫,于是在家里以“私有化之父”的哥哥身份破口大骂弟弟该死,使自己“一觉回到解放前”;而丘拜斯的侄子则把自己分得的10000卢布股份入资到另外一家投机公司,没多久就暴发了,成为新富阶层的一员,于是在任何场合总不忘记夸奖自己的叔叔……“500天休克疗法”方案在其制定者丘拜斯家里也面对如此针锋相对的争论,可见其在苏联的争论可能激烈到什么程度。


在讳疾忌医、秃子忌光的中国,当时人们很难从媒体上了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到底是什么,生活在共产党中国的人们,从媒体所了解的,只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肯定又把什么搞坏了”。我敢打赌,就是现在到中国的知识阶层做调查,95%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休克疗法是怎么回事。他们如果要记得,也许只记得“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以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等字眼。


“500天休克疗法”的核心,就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一夜之间平均分光国有资产。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当时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记得当时人们跟着官方腔调、人云亦云讽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或列举其所谓弊端时,我不客气的回击说:其实中国也正在进行私有化,甚至规模比俄罗斯的还要大,但区别在于,俄罗斯是公开的,我们是偷偷摸摸的,俄罗斯是合法的,我们是非法的,俄罗斯的起点是公正的,我们的起点是不公正的,俄罗斯是人人有份、公平合理的,我们是掌权者有份,老百姓无份而已。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来看我当初的判断,大家发现果然与权力有关的中国人都获得了财富,把原来全民共同所有的那些国有资产私有化到了自己名下。举例说明,某国有企业100人,有国有资产100万,俄罗斯的私有化是人人当场分到1万,而中国是偷偷摸摸的拿,最后企业老板名下也许私有化到了60万,另外40万私有化到了该企业的上级部门的各个领导名下,只不过中国的大街上增加了99个下岗职工罢了。


对比中国现实,……私有化和市场化进程在叶利钦手里完成后,俄罗斯经过阵痛,到普京任期内经济开始强劲增长,而且是持续、良性增长。而此时的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的确形成了一个富豪集团,一个据说其中91%的人都与权力有关的富豪集团。


争论之二:解体苏联


苏联消亡后,重新登记成为合法政党的俄罗斯共产党,在很长时间把追究叶利钦分裂苏联的罪行,当作其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妄想把他送进监狱。戈尔巴乔夫本人在其回忆录中认为:叶利钦本人无任何民主理念,只贪恋权力,以解体苏联的极端方式终结共产极权,虽然达到了实现民主化的目标,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无法以平等身份作为美国的民主伙伴,从而导致世界上失去了另外一支可以与美国协同与制衡的健康力量,这对人类来说,祸福未料。而生活在共产党中国的人,从中共媒体上所能获得的信息,几乎全部是关于如何避免苏共亡党亡国的前车之鉴,或者是苏联灭亡后官员们的悲惨遭遇,以惊醒人们防范和平演变。


我的观点是,首先,前苏联帝国是靠刺刀建立起来的,各加盟共和国进入苏联版图是武力吞并。所以,这些加盟共和国有权要求独立,与其说是叶利钦接替了苏联,不如说是靠刺刀维系的帝国或迟或早总要解体。其次,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在其延续的70余年里,主要是作为一个凶恶、残暴的邪恶帝国而存在的,它带给国内的是残暴屠杀、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专制和奴役,其历史是用一系列反人类的累累罪行和鲜血编织起来的;它带给世界的,则是冷战的恐惧和核战争的人类末日威胁,在世界各地挑起冲突,扶植、输出共产灾难。将这样一个暴政国家解体,无疑是包括苏联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福音。


争论之三:与戈尔巴乔夫的恩怨


很多人对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搞不明白,他们既像敌人又像朋友,令观者扑朔迷离。我从来没有看到叶对戈有什么人身攻击或负面评价,到是看到很多戈对叶的公开指责。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改革路线上的分歧。在终结共产极权统治、实现民主化的目标上,他们观点一致,可以说是朋友甚至战友,但在终结方式上,他们却存在尖锐分歧,叶坚持激进路线,而戈则想尝试温和的渐进路线。在戈氏主政苏联、进行改革的时期,苏联其实存在三种严重分歧的路线,叶和哈萨罗夫等人的“民主联盟”极右路线与“8.19分子”的极左路线针锋相对,而戈代表的当权派则处于二者之间,腹背受敌。极右派看不上戈的小脚女人走路,认为会丧失民主化的机会和时间,极左派则认为戈遭到了叶等人的挟持和利用,即将导致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灭亡。戈一边要和企图回归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极左派斗争,一边要压制叶等人即将爆发的急躁情绪。三派之间的游戏终于以“8.19政变”为爆发点,唱了一出精彩的俄罗斯版“三岔口”,戈与叶二人的命运在这时联系得最紧,而两人的分歧也达到顶点。


政变分子的策略也很有意思,对戈采取的是软禁,打算以胁迫、治病救人的方式拉拢挽救,但对叶则准备下毒手。他们欺骗被软禁的戈,说叶这个反革命已经被逮捕了,现在只要戈下命令把叶这伙人收拾了,紧急状态立即结束,戈就可以重新返回莫斯科当总统了。但戈很清楚,其代价是民主化必须叫停,一切向过去恢复。戈在他的一生中,可能再也没有这个时候更需要叶了,他在被软禁中默默的等待叶的消息,等待俄罗斯联邦的消息。果然,叶从外地赶回莫斯科,带领俄罗斯联邦人民走上街头,向苏联共产党反击,“8.19分子”很快就瓦解了,叶派出飞机把戈接回莫斯科,当飞机飞到度假地时,只有确信是俄罗斯联邦的飞机和来人,而不是苏联的人、更不是苏共的来人时,戈才知道自己安全了,政变也结束了……


之后,戈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自行解散,叶接着宣布苏共在俄罗斯为非法组织,在叶的别罗韦日协议签署后,戈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戈与叶这两个敌人堪称配合默契,就这样联手铲除了世界上当时最庞大、最恐怖的专制政权。在后来剖白心迹时,戈对自己在“8.19政变”后的作为十分坦然,有人说他背叛了苏共,他理直气壮的回击:首先是苏共背叛了自己的领袖!……正是“8.19分子”的政变彻底断送了苏共的未来,也断送了政变分子自己回到极权时代的梦想,而此时的俄罗斯,只有剩下一个选择,这就是欢呼着以翻跟头的速度实现民主化。


我认为叶与戈其实没有根本的矛盾,下台后的戈,正是在叶的庇护下,过起了退休老人的安适生活,他一生深爱的夫人去世后,俄罗斯给予国葬般高规格的礼遇。这一切充分说明,不论戈怎样指责叶,叶从来都没有把戈当作自己的敌人。


叶利钦今天走了,告别了他热爱着的俄罗斯,但俄罗斯不会忘记他,仍然生活在极权下的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他正在离去的背影,也许还有更多值得人们思索和缅怀的。


▲旅居在美国的政治观察人士方觉先生发表文章:《新威权主义的教父》。他这样评价叶利钦:1999年末,他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此时离他最后一届总统任期的法定终结时间仅有几个月了。辞去总统职务是狡猾的政治伎俩。在此之前几个月,他把自己选定的政治接班人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任命为总理。然而,以克格勃(KGB)职业特工身分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普京先生,既没有国内威望,更没有国际威望。在一场公平的竞争性选举中,很难设想这位冷战时代的特工上校能够成为总统就职典礼的主角。但是,按照俄罗斯法律,如果总统辞职,总理即接替总统职务。于是,叶利钦先生创造了俄罗斯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最荒诞的政治奇迹:一个来自不仅俄罗斯人民十分厌恶、世界人民更为厌恶的克格勃的不见经传的人,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总统。这开启了一个方向错误的源流:俄罗斯的民主派长期无法在总统大选中与占据着政权优势的新威权主义的候选人抗衡。


叶利钦先生1991年6月当选苏联(U.S.S.R)的“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仅仅过了半年,苏联就解体了。从那之后,叶利钦先生没有在民主化的道路上继续走多远,而是日益滑向新威权主义。……在苏共的统治结束后为自己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他不参加任何政党,而是凌驾于一切政党之上;他指使总理切尔诺梅尔金(Chernomyrdin)……组建了一个专门维护政权的“政党”。这开启了另一条方向错误的源流:俄罗斯长期无法形成现代政党政治,最重要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被总统垄断,政治运作和决策过程只在极少数新威权主义的寡头之间进行。


普京先生是这两条错误源流的受益者和扩展者。今天,普京总统对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垄断超过了叶利钦总统,他正在筹划如何在明年把自己到期的总统职务通过徒有形式的选举移交给自己遴选的政治接班人。今天,俄罗斯仍然没有现代政党政治,普京总统指使亲信组建的专门维护政权的“政党”,比叶利钦时期的类似“政党”更强大,在目前的俄罗斯议会-国家杜马里,已经没有任何民主政党的议员。


叶利钦先生的新威权主义在他的对华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更坚定了抗拒民主转型的立场。在所有世界大国中,只有叶利钦总统领导的俄罗斯支持中国在政治上逆世界潮流而动。叶利钦总统对中国的支持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从叶利钦时期开始,俄罗斯成为中国的先进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甚至中国的宇宙飞船也是仿照俄罗斯的宇宙飞船设计的,中国的宇航员也是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冷战时代在共产党东德长期从事反对“帝国主义”的秘密斗争的普京总统,当然乐于继承并光大叶利钦总统的对华政策。俄罗斯对共产党中国的政治支持和军备支持,是中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动力。俄罗斯对共产党中国的政治支持和军备支持,大大延缓了中国内部的政治改革力量的形成。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中国的保守分子们不再感到孤独;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一些本来有可能分享民主目标的人更愿意分享现实利益;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相信只要中国强盛了就能够抵御民主。


在共产主义阵营中,真正的大国只有两个:苏联和中国。苏联及俄罗斯的变化轨迹能够给中国的转型提供哪些教训呢?最重要的教训可能也是两个:必须防止出现新威权主义的走向;必须形成基于普选和议会的政党政治。而有效的相互制衡的政党政治,是抑制新威权主义的主要途径。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建伟博士说,叶利钦在担任俄罗斯总统的8年多时间正值俄罗斯国内处在最动荡的时候。虽然叶利钦推行的经济改革,尤其是以开放价格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出现巨大的倒退,通货膨胀超过2500%,但是在国际事务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国内经济一蹶不振的影响。


王建伟说:“相反的,在他的任内,中国和俄国建立了战略协作夥伴关系。叶利钦在国内政治方面虽然跟中国领导人有比较大的不同,但在国际问题上他跟中国领导人还是有比较多的共同点,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要反对一级,要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理念,是俄国和中国当时发展和建立战略夥伴关系的政治基础。”


叶利钦在任内曾几次访华,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1992年12月17号,叶利钦首次访问中国,俄中双方达成共识,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着眼建立睦邻友好关系。1996年6月24号,叶利钦再次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夥伴关系”。


王建伟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本解决了困扰俄罗斯和中国关系的边界问题。他说:“另外一个,他对中俄关系的贡献是基本上解决了中俄在边界问题上的一些争端,基本上在他的任内解决了,而且当时俄国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在边界问题上跟中国做出让步。但是,叶利钦基本上还是力排众议把中俄边界问题基本解决,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王建伟博士说:“普京上台以后,他的任务就是怎么使中俄之间所谓的战略协作夥伴关系变得更加实质化。比如说,叶利钦时代中俄之间的贸易就很少,普京上台以后在具体的经贸问题上的合作大大推进一步。当然这和普京在任时俄罗斯自己的实力的改善和增长也有关系。”


王建伟说,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基本上是稳固的,但两国历史上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和疑虑都在或多或少地笼罩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俄罗斯向中国的能源供应上,先进武器的对华出口问题上等等。不过,王建伟指出,尽管如此,中国和俄国在北韩核问题、伊朗核项目等很多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要远远超过中美,或俄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他说,这些都体现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实质内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教授接受BBC中文部记者跃生采访时说,90年代中俄双边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叶利钦总统的努力。叶利钦在1992-6年期间4次访问中国。他说,由于叶利钦在这5年期间的努力,中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


1992年叶利钦访华时明确提出俄中建立互惠友好关系,1994年访问是提出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访问时提出俄中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叶利钦下决心要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对经贸关系积极态度。最重要的而且也不为人说道的是,在叶利钦执政八年间,他对中国、中共没有说过坏话。


陆南泉教授认为苏联解体的问题复杂,叶利钦只是直接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如何评价叶利钦的作用,和对苏联解体的评价是两个问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式的政治体制不能运作下去,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问题重重,政治局势动荡,苏联人和苏共对原来体制已经丧失了信心。


有人说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是叶利钦留下的重要遗产。陆南泉说,经过7年再看这个问题的确有道理。普京一方面继承了叶利钦的政策思路,继续搞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但普京也做了大的调整,一是稳定了国内政治,二是调整了国内经济,把经济年增长维持在6%的水平,所以选择普京是叶利钦为俄罗斯做的好事。


▲香港明报发表潘小涛文章:《叶利钦阻延中国政治改革?》。文章指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风云变色的90年代,叶利钦曾是为人称颂的民主斗士、铁血总统,然后变成一代枭雄,最后沦为酒鬼病夫。这道轨迹,不仅对俄罗斯及国际秩序有深远影响,也间接令中国的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另方面,叶利钦时代的中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新蜜月期」,比50年代及现在还要好。


1989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的“破冰之旅”双方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结束近30年的冷战。不过,紧接着北京发生举世震惊的“六四”惨案,然后东欧变天、苏联瓦解,叶利钦于1年底入主克里姆林宫,这段时期,中俄关系并无寸进。直至92年12月,叶利钦首次以俄国总统身分访问北京,两国关系又再提升,是名副其实的“融冰之旅”,当时两国宣布“互视为友好国家”;到了94年江泽民访问莫斯科,双方关系又进一步,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另一个里程碑出现在96年,叶利钦准备第2次访华时,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读两国已谈妥的《中俄联合声明》,他当即向助手表示,中俄关系不应停滞不前,然后提笔将“建设性伙伴关系”改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个定位,至今仍是中俄关系的基本框架。


此外,他透过与江泽民的频密互访,令中俄在边界谈判、能源合作等问题,也取得不少突破,甚至签定了铺设天然气管道连接西伯利亚与中国的备忘录。叶利钦主政期间,俄国向中国出售大量战机、潜艇、驱逐舰等先进武器,虽然性能上逊于给印度的同类武器,但已令中国的军备水平大幅提高。


中俄关系在叶利钦主政时不断出现突破,固然有他个人的因素。相对其继任人普京,叶利钦对中国的态度友善很多,他很少批评中国或中伤中国人,也不像普京那样处处提防中国的崛起。不过,国家元首的个人意愿,并非国与国关系的最关键因素,两国关系好坏,更多取决於双方的战略考虑及国家利益。


90年代中期的俄罗斯形同在废墟中重建,国力大减,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所剩无几,西方国家在协助叶利钦建立民主制度之馀,更多的想压缩俄国战略空间,减低其重新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北约东扩就有这种战略意图。因此,叶利钦急需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盟友,作为他与欧美谈判的筹码,中国就是这样雀屏中选。


民主化被中共妖魔化


当然,对北京来说,俄罗斯伸过来的橄榄枝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六四”血腥镇压北京民运后,中国在国际社会受到空前孤立,西方国家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施种种制裁,北京急於打开外交困局的意图,彰彰明甚。新加坡、韩国在这段「困难时期」与北京建交,事后便获得北京丰厚的政治回报,而俄国此时发出重建关系的信号,北京焉会拒绝?


其后,虽然中美关系解冻,但北京跟华盛顿交手时处于下风,手上除了“捉完又放、放完再捉”的异见人士,几乎再没筹码。另方面,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永远都是最好用的武器,70年代,美国拉拢中国来制衡苏联,到了90年代,中俄双方都需要摆出联手的姿态,作为对付美国的“武器”,中俄此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完全符合彼此利益,自然水到渠成。


不过,叶利钦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止推动中俄关系进入新纪元,而是在中国的民主化改革中,一直不由自主的替中共扮演“反面教材”角色。当然,这角色是中共强加给他的。叶利钦上台后,宣布苏联解体,国家经济开始走下坡,政治动荡,民生困顿,国家倾颓不已。这固然是制度改革、经济转型的必然代价,但也有叶利钦治国不力、颟顸无能的因素。


正因为叶利钦推动民主化后,俄国经济每况愈下,国家四分五裂,中共保守派以此告诫党员,切莫重蹈俄国民主化的覆辙,并以此恫吓试图引入民主政体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等,被中共彻底妖魔化,变成“国家分裂”、“经济衰败”的同义词。虽然这绝非叶利钦所乐见,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遭中共肆意歪曲、抹黑后,叶利钦及他治下的俄罗斯,多年来成了中共拒绝政治改革的挡箭牌。


逝者已矣,俄国经济现在也全面复苏,北京是否应该放下这面挡箭牌,切实面对政改这个刻不容缓的议题呢?


● 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和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反应


▲俄罗斯民众彻夜排队同刚刚去世的前总统叶利钦的遗体告别。俄国媒体认为,叶利钦一生功过不能简单地用黑白两种颜色来描述。有俄罗斯民众认为,叶利钦犯下的最大错误不是发动车臣战争,也不是他执政后期财阀政治和贪污腐败的泛滥,而是他选错了政治接班人。


俄国前总统叶利钦的灵柩星期二中午从莫斯科中央医院运到了离红场不远的救世主大教堂供人瞻仰。根据克里姆林宫治丧委员会的决定,从星期二下午到星期三中午,救世主大教堂彻夜对普通民众开放。叶利钦成为自沙皇俄国崩溃以来第一位全部按照东正教礼仪安葬的国家元首。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救世主大教堂中专门为叶利钦举行了安灵弥撒。


俄国东正教会特别感谢叶利钦在促使共产党垮台和东正教复兴方面做出的贡献。一名东正教高级神职人员在叶利钦的灵柩旁祷告时这样说:“叶利钦是一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国者。他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俄罗斯。他是一位崇尚自由和公正的完美的人。”


星期一去世的叶利钦静静地躺在救世主大教堂大厅中央。教堂唱诗班不停地唱著圣歌,为叶利钦的灵魂祷告。


在圣歌声中,人们络绎不绝地缓缓走到叶利钦的灵柩前,献上鲜花,或者是在旁边的烛台上点燃蜡烛,许多人的眼中含着眼泪。叶利钦的遗孀以及两个女儿和女婿、还有孙子和孙女等亲属静静地坐在灵柩旁为叶利钦守灵。不少莫斯科人在下班后赶到救世主大教堂向叶利钦的遗体最后告别。为了进入教堂,人们排起长队。媒体统计,同叶利钦告别的俄国民众到星期二晚间已经达到了好几千人。


一位排队的莫斯科市民说,只要有民主信仰,人们都能原谅叶利钦犯下的错误。


他说:“如果人们拥有民主信念,他们一般都支持叶利钦。看一看来这里排队同叶利钦告别的人,就能知道他们的政治倾向。”


星期二出版的俄罗斯主要报纸都在头版报导了叶利钦去世的消息。媒体评论都认为,随著叶利钦的离去,一个在俄罗斯充满了动荡、成功和失败并存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媒体还认为, 叶利钦最大的成功和贡献是给普通人带来了自由。但叶利钦的失败之处是发动车臣战争、私有化失误以及他执政后期广泛出现的财阀政治和贪污腐败泛滥。但一家报纸评论说,叶利钦一生功过不能简单地用黑白两种颜色来描述。


叶利钦去世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主管意识形态的前苏共领导人利加乔夫仍然认为,叶利钦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


也有俄国民众认为,叶利钦应该对以下几个事件负责,这些事件是:苏联解体、休克疗法造成的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93年叶利钦下令用武力攻击反对自己的议会大厦、以及1998年的俄国金融危机。


但1993年曾站在议会一方,同叶利钦对抗的前任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原谅了叶利钦。他说,他对叶利钦去世感到悲伤。


也有一些俄国民众认为,叶利钦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是选错了接班人。


一位名叫伊戈里的大学教师说:“我的生活水平在叶利钦执政后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变坏了。这并不是叶利钦的过错。但我却感到自己是一个自由人,而且生活在相对来讲是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但现在俄国的自由程度同叶利钦时代相比大打折扣。所以,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叶利钦选择了这样一个接班人。这是他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唯一我无法理解的地方。”


叶利钦时代的经济部长亚辛认为,在物色接班人时,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普京之外,叶利钦没有其他选择。


他说:“当时摆在叶利钦面前,有可能成为他接班人的那些人的公众形像都很差。比如象盖达尔、丘拜斯等人。虽然这些人的治国能力都要超过普京,但是这些人不被选民接受。”


亚辛说,把众多的候选人比较后,普京就成为叶利钦唯一的接班候选人。


▲俄罗斯各界对前总统叶利钦去世感到意外和悲伤。许多人在怀念叶利钦时代的自由气氛。叶利钦的幕僚更感叹,叶利钦时代的原油价格低廉,因此治理国家比普京时代艰难。叶利钦将安葬在中共前领导人王明长眠的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因为心脏病突然发作星期一在莫斯科去世。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宣布本月25日是全国哀悼日。当天在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将举行叶利钦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叶利钦在同一天将被安葬在莫斯科西南部著名的新圣母公墓。


1974年在莫斯科去世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还有苏共前领导人赫鲁晓夫,以及文豪果戈里和屠格涅夫等人也都安葬在新圣母公墓中。


普京总统还取消了原定在25日发表国情咨文的计划。星期一晚间,普京向全国发表讲话,他高度评价叶利钦在建设俄罗斯民主体制方面做出的贡献。


普京接着说:“我们知道的叶利钦,是一个有勇气,同时又是热心和诚恳的人。叶利钦是个直截了当和勇敢的民族领袖。”


叶利钦的亲信和俄国政府前副总理尼免佐夫认为,在叶利钦时代争取到的民主和自由,在普京时代已经丧失殆尽。尼免佐夫称,叶利钦的接班人普京所谈到的俄罗斯民主现在已经成为一句空话。


俄罗斯“因德姆基金会”主任萨塔罗夫曾但任过叶利钦的政治顾问。萨塔罗夫认为,叶利钦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叶利钦曾取得许多成绩,但他也犯过很多错误。萨塔罗夫说,叶利钦领导俄罗斯度过了最困难的转折时期。


他说:“仅仅比较一下原油价格就非常清楚。在叶利钦时代,原油价格低廉。但在目前的普京时代,原油价格昂贵。所以,在两种不同的原油价格形势下治理俄罗斯完全是两回事。”


萨塔罗夫称,在叶利钦辞职后,俄罗斯至今也没有出现象叶利钦那样的历史性人物。


叶利钦去世让俄罗斯民众感到惋惜。 电视台记者伊连娜说,苏联解体,叶利钦执政之后,俄罗斯社会当时洋溢着一片浪漫的自由气氛。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十分开放,不象当今的俄国社会气氛压抑。


她说:“看一看现在,克格勃人员占满了执政岗位。俄国目前的发展趋势让人非常担忧。媒体也完全在普京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我认为,叶利钦时代的空气要比现在更乾净。”


俄罗斯人权活动家,赫尔辛基俱乐部主席阿列克谢耶娃认为,叶利钦的最大错误是发动了车臣战争。但叶利钦对新闻媒体非常宽容。


从事律师工作的安纳多里认为,在叶利钦执政时,他的经济收入远远不如现在。但叶利钦给他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


他说:“我曾经是一个共产党员,有25年的党龄。我诚实地履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但是在共产党统治时期,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自由,限制个人发展。正是叶利钦带领人们摧毁了共产党体制,这使我能大展拳脚。我在叶利钦执政后就开公司赚钱,所以我有今天得感谢叶利钦。”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去世感到意外和悲伤。


戈尔巴乔夫说:“我同所有人一样对叶利钦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叶利钦虽然最近一直生病,但是他仍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所以,叶利钦去世是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件。我已经向他的家属表达了慰问。”


戈尔巴乔夫承认,在民主建设方面,他同叶利钦之间曾出现过重大分歧,这些分歧当时被苏联和俄罗斯的保守势力利用。


▲53岁退休工程师基尔斯科娃﹕“叶利钦时代坏透。国家所有资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数人手里,给我们带来寡头财阀。他是凭谁都不会忘记的糟糕领导。”


66岁退休工会成员布拉绍夫:“苏联瓦解后,我们其实需要一段较顺畅的过渡,但结果得到的却是充斥不公和欺诈的乱局。他的时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阵子更差。”


44岁司机伊万诺夫:“他创造了一个由歹帮控制的国家。他除制止了一场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无干过好事。”


47岁医生科季尔尼科娃:“叶利钦治下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分化。科学不获资助,许多科学家离婚或自杀。他没有真正代表我们的利益,而是以美国利益为先。”


20岁学生奥梅尔先科:“他使我国非常穷困和堕落。他酗酒。他干得最好的是选了普京继任。”


61岁退休牙医弗拉基米尔:“我信任他,他却卖国。他做的一切都为贪官。”


44岁退伍军人阿莱姆巴耶夫:“我们原能轻易结束车臣 战争,但军政高官却发战争财。”


20岁大学生乌利瓦诺夫:“我不满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进行私有化。”


▲国营俄罗斯电视台(Rossiya TV):无论人们会怎样谈论他,叶利钦将永远被视为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和富有色彩的政治家之一……这位刚刚逝去的人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扮演了及其重要,而且尚未得到完全了解的角色。在俄罗斯历史上最尖锐的转折点上,虽然很多人都预言流血事件必然发生,他却设法避免了流血。


▲俄罗斯独立电视台(HTB):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他是苏联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抗争的象征。叶利钦大概是最能激起俄罗斯人矛盾情绪的人物……有人把他视为全新的、民主的俄罗斯的希望与象征,一个不怕批评那似乎牢不可灭的系统的人;也有人记得苏联是在叶利钦领导下倒台的,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一去不返,社会也随之解体,出现贫富分化。


▲《公报》(Gazeta):俄罗斯的国家元首几乎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但和他的一众前任比起来,叶利钦仍然是位非凡人物。从个人信念来看,他既是共产党人也是自由派;从执政风格来看,他既是专制领袖也是民主派;从人民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既广受欢迎但也令人讨厌。


▲《独立报》(Nezavisimaya Gazeta):政治改革者注定不会在生前得到肯定。他给了人民新的生活和实现自我的新机会,他同时也扫除了人们内心的恐惧,而这对他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点。公民们把适应新生活方式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国家领袖的失误,而正因为人们不再心存恐惧,国家元首几乎遭到所有人的排斥。叶利钦“不民主地”做了一些不受欢迎的决定,但他仍然是民主党的救星,而现在民主则将成为苏维埃复辟的受害者。


▲第一频道电视台:一个做事果断的人,握手象农民一样有力。他曾被俄罗斯政坛第一个“乡巴佬”。在他踏入政坛之初,曾被叫做“推土机”,有人这样叫他是出于亲热,也有人是抱着厌恶之心……历史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叶利钦这样有着“推土机”精神的人正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Ren电视台:如果叶利钦当时没有爬上坦克,宣读他所签署的有关政变不合法的政令,挺身领导公民抗命,谁知道我们现在会生活在怎样的国家中。不过国民对叶利钦的支持和爱戴并不长久。同年(1991年)12月,叶利钦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导人合伙拆散了苏联。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特别是老人,就是因此至今不能原谅他。


▲《商人报》(Kommersant):叶利钦曾说,他把俄罗斯留给“新一代政治家”,在他们领导之下国家“永远不会回到从前”。但是执政七年以来,普京证明俄罗斯可能回到从前……许多反对派成员认为,“委任”普京作接班人是俄罗斯首任总统最大的错误,但是叶利钦本人从未承认过这点——至少在公开场合没有过。


▲莫斯科回声电台(Ekho Moskvy Radio):一个名垂青史的人,一个新纪元的领袖。我们国家已经很多没有出现这样一个让我们觉得他的死与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关的人物了……叶利钦做了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那又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埋葬了作为俄罗斯支配性思想的共产主义……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身边找不到任何年轻而健康的人可以把他任内的美好事物持续下去。


● 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与评价


▲南方都市报社论:《叶利钦最大政治遗产是面向自由》。社论说,不必等待时间的裁决,叶利钦注定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他的一生如此丰富,以致在他驾鹤西去之后,各种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原料来烹制自己的美味。纵观国内舆论,要么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他的传奇故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演绎成以权谋论和厚黑学为理论基础的宫闱倾轧,要么重复着激进改革祸国殃民的老调,不顾一些学者早已深入论证其谬误,过分功利地急于为己所用。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而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中,回头检视叶利钦的政治遗产,这时你会发现他的成败功过都维系于面向自由的姿态。


叶利钦政治生涯中最动人的身影,是在1991年苏联发生“8.19”政变之际,他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戒严坦克上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反对政变者复辟专制铁幕的企图。他的勇敢、坚定和激昂的声音,成为历史关键时刻的一面旗帜,让那些在政变中迷惘无助的人们,让这个天空刚刚现出一缕曙光旋即又被乌云遮蔽的民族,清晰地听见了自由的召唤。他虽然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敌,这种姿态却使他成为戈氏新思维精神的传承者,也使他获得了一生中最大最宝贵的政治资本。在那一刻,坦克上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民族新的雕像,其光芒远远盖过了政变的对象戈尔巴乔夫,成为叶利钦时代的真正的起点。


叶利钦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在集权专制留下的荆棘丛中,带领俄罗斯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尽管他大权牢牢在握,并不时重蹈旧时代的积习,但是他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带来了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市场、自由的选举和自由的市民社会。他使俄罗斯有了公认的议会与总统选举,也使别的十多个民族获得了独立发展的自由。尽管他的市场经济功败垂成,但是他实践了一次公正的机会,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他没有带领国家走向公正,也没有引导人民达到自由,但是他强化了公正观念,打开了自由之门。


人们习惯于认为,叶利钦是一个破旧有功而立新乏术的人物。如果历史地看,其实破旧本身就是立新的一部分。打破70多年的旧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在他执政5年之后,俄罗斯人终于放心地说,我们不会再回到旧时代了,因为权力监督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他本人也时常在权力的宝座中摇晃。这是对他的政治成就最大的肯定,也是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建设的行动、摇晃是一种真正的稳定的现代观念的证明。


叶利钦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也正是在于他没有始终坚定自由的姿态,没有彻底地兑现自由的承诺。他作为一个旧时代培养出来的政客,一旦爬上权力的巅峰,身上带有的种种旧习随时都在发痒。有人认为他的一些行为是被迫的,那么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建设新时代的广场时,他没有能够彻底地清扫旧时代的瓦砾,甚至随手捡起瓦砾来打人。


备受争议的是他的经济政策。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陷入经济困境,引发了人们对所谓“休克疗法”的反思。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从私有化程度说,俄罗斯不如民主德国;从财政货币紧缩政策看,它不如波兰等东欧诸国;从市场经济的深入化看,它甚至不如中国。因此,所谓“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是一个难以讨论的伪命题。越来越清晰的是,阻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是旧有的权贵势力而不是市场新兴力量形成的寡头经济。这些寡头统治,阻碍了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剥夺了人民自由创业的机会,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得叶利钦的政治声望一步步走向低谷。


正如一些学者敏锐地指出,最后使政治强人叶利钦陷入四面楚歌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他对自由民主的背叛,企图建立新权威主义。但是他所主张的自由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他所建立的民主政治已经让反对派足够强大,他的旧时代政客风格总是面临质疑,他的独断倾向总是遇到抵挡,他所放任的寡头经济最终使自己尝到了苦果,在政治生涯的最后关头,他不得不作出一个交权的选择。他的交权,是民主政治中的一个权谋。一个掌权者必须通过提前退位来确保自己中意的接班人,这本身就是对民选政治的一种尊重和依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叶利钦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如释重负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为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作了一个最后的注释。


▲美国之音记者白桦报道:《利钦葬礼世界政要云集未见中国》。报道说:虽然中国称赞叶利钦为两国战略夥伴关系做出贡献,但在世界政要云集叶利钦葬礼上,并没有看到中国代表团的身影。


星期三,在莫斯科举行了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叶利钦的葬礼。这是自从沙皇亚里山大三世去世后,113年以来俄罗斯第一次按照东正教礼仪安葬国家元首。莫斯科市民说,从1985年苏共领导人契尔年科被安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后,2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大规模的葬礼。叶利钦的葬礼隆重、冗长。星期三中午,俄国东正教会的三位大主教再一次在救世主大教堂为叶利钦举行了安灵弥散。


在哀乐声中,叶利钦的家属、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00多位各国政要缓缓地走在叶利钦灵柩后面。 随后8名俄国军官抬着叶利钦的灵柩来到墓地旁。在同叶利钦最后告别之际,同叶利钦共同生活了50年的遗孀纳伊娜,长时间依依不舍地亲吻和抚摸叶利钦的脸颊。稍后,响起了俄罗斯的国歌和礼炮。在国歌和礼炮声中,叶利钦的灵柩被缓缓放入墓穴。离叶利钦的墓地不远处,长眠着中共前领导人王明。王明1974年在莫斯科去世后,也被安葬在新处女公墓中。


叶利钦的遗孀纳伊娜透露,叶利钦去世时没有任何痛苦。她说:“叶利钦是个开朗豁达的人。他去世时也正值阳光明媚的复活节时期。上帝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使叶利钦在瞬间失去知觉。叶利钦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离开我们而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叶利钦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尤杰佛维奇说,两个星期前叶利钦就对未来有了预感。他说:“叶利钦本人给我打来电话。这个电话很不寻常。他先是问了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等。然后,叶利钦突然意外地对我说,他现在很身体很不好,心脏疼痛,医生们束手无策。”


大约20多个国家的新任和前任领导人参加了叶利钦的葬礼。俄国媒体说,日本由于不满在叶利钦任内北方领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次仅派日本驻俄罗斯大使参加葬礼。中国虽然赞赏叶利钦为两国战略夥伴关系做出贡献,但在各国政要云集的叶利钦葬礼上,看不到中国代表团的身影。


俄罗斯人权团体计划星期四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集会,悼念叶利钦。莫斯科赫尔辛基俱乐部主席阿列克谢耶娃说:“在叶利钦时代,反政府示威游行没有象今天这样被武力驱散。在叶利钦时代,公民自由也没有象今天这样遭到破坏。”


俄罗斯共产党人仍然不原谅叶利钦。星期三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所举行的会议上,共产党议员拒绝起立向叶利钦默哀。在讨论叶利钦的功过时,一家俄罗斯自由派新闻媒体说,虽然叶利钦的主要功绩是争取到了自由,但不少俄罗斯老百姓对来之不易的民主和自由并不珍惜,许多人对自由也没能很好利用。


星期三,俄罗斯各家电视台都现场直播了叶利钦的葬礼。电视台还配上专门音乐播放叶利钦的生平介绍,让人们怀念这位倍受争议的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 德国之声报道:《叶利钦辞世-从民主英雄到病夫治国》。报道说,叶利钦亲手结束了苏联帝国的命运,但是却未能实现建设一个强大俄国的梦想。


“记住了,我不会让你再沾政治的边!”按照叶利钦在回忆录里的说法,这是1987年秋天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训斥他的话。其实,戈尔巴乔夫是发现叶利钦的伯乐,正是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州官”(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提拔到了莫斯科市委书记的高位。


1985年掌握了苏共大权的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和“透明化”政治改革,同龄的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相中。但是仅仅两年后,叶利钦就因为过激的政治改革态度而偏离戈氏路线,遭到革职处理。此时,由于提倡更大胆激进的改革,叶利钦已经成为一名受到民众欢迎的政治家。


1991年8月19日发生的写进俄罗斯历史的政变中,叶利钦风云际会中利用民众对改革路线的支持粉碎了企图维系苏共传统体制的政变者的计划,又成功迫使因政变权力受到削弱的戈尔巴乔夫退出了政治舞台。同年12月,登上克里姆林宫最高权力宝座的叶利钦宣布了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原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存在了69年的苏联共产帝国寿终正寝。


1993年10月,叶利钦领导的政府与议会发生权力冲突,经过导致100多人死亡的喋血战斗,叶利钦瓦解了议会反改革派势力的武装抵抗,成为无人能够挑战的强势“铁血总统”。


但是,稳固了权力的叶利钦越来越依靠保守的国家官僚机制,建立起由军队、情报部门和总统办公室组成的不透明的权力机器,让民主派越来越感到失望。突然的人事变动和意外的决策成了他的一个执政风格,与俄共和民族右翼势力占多数的议会发生冲突也成了俄罗斯政坛的家常便饭。


在外交上,叶利钦也很快就偏离了原来的亲西方路线,宣称前苏联所属领域是俄罗斯的“致命利益空间”,并开始限制独联体国家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叶利钦也明确显示出俄罗斯要继续当一个世界大国的野心。


经济上的严重困境和对车臣战争的不利局面使得叶利钦的民意支持急剧下降。尽管如此,叶利钦还是在1996年得以连任总统,这倒不是多数民众都喜欢叶利钦,而是担心共产党会重新掌权。连任后不久,叶利钦就因心脏病动了一次大手术,此后其实他在健康上就没有真正恢复过。成为克里姆林宫“病夫”的叶利钦自己也成了俄罗斯的一个心病,经济上的持续危机和有关他个人及其家族的腐败传闻让叶利钦的声望大打折扣。


1999年夏天,叶利钦将昔日的克格勃头目普京提携为政府总理和他的接班人选。普京出任总理不久就指挥了一次全新的车臣战役,这为他带来了民意支持和声望,虽然战役遭到西方的激烈批评。在1999年11月经合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叶利钦为车臣战争进行了辩护:“你们没有权利因为车臣而批评俄罗斯!”其实,车臣只是影响叶利钦与西方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北约东扩、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危机上以及战略核武器裁军上,叶利钦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主合法性的总统。但是,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


▲香港《太阳报》日前发表评论指出:“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民主运动的关键人物,其作用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但一九九一年八月政变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是叶利钦登高一呼,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民主进程,另一方面则使八月政变以和平结果收场。叶利钦的胆识和手腕由此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一九九二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对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不但在当时引起社会巨大震荡,而且其后遗症也一直留到今天。……叶利钦跨越了从共产党苏联到所谓民主俄罗斯的急剧演变过程,而且在他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也直接担负了俄罗斯过渡期的重要责任。关于叶利钦在这一过渡时期的功过,相信历史学家未来一定也会有巨大的争论,一如对于叶利钦对苏联解体的功过之争一样。”


评论写道:“叶利钦执政后期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钦点了普京出任总统。实际上,叶利钦执政后期,就已开始注意培养普京,但一九九九年除夕晚上叶利钦忽然宣布由普京接任总统,并从此从政坛上几乎销声匿迹,则充分显示了叶利钦作为政治人物的远见、胆识和魄力,一如他九九年八月政变时的表现。当然,在中俄关系上,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与中国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而且两国的边界谈判也走上良性轨道。因此,对中国来说,叶利钦到底是\'会主义的叛徒\'是中俄友好关系的推手,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东森新闻报》报道,西方国家形容叶利钦是民主斗士,建立了民主的俄罗斯,曾经与叶利钦打交道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么说,“命运让他在一个困难时刻统治国家,而历史会善待他,因为他在三大问题上展现勇气和坚定:和平,自由和进步。”但在俄罗斯人眼里的叶利钦,却不是这么回事。莫斯科的美国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克列门纽克说,“这个总统用大炮轰国会,杀害议员,摧毁政府组织中唯一一个可以挑战他的机关。这一切和民主无关。”


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将近九年期间,经济改革开放,但是却在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让财富集中在少部分大财阀手中,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跌将近50%,数百万人的毕生积蓄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化为废纸,国民寿命跌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


俄罗斯著名的历史学家梅维德夫说,“叶利钦在1991年承接了俄罗斯,卸任时留下的却是更糟糕的国家。他留给后世的多半是不愉快的,我不认为俄罗斯人民会以多温暖的态度缅怀他。”


这种西方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观点也反映在其它两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身上。戈尔巴乔夫大刀阔斧改革苏联时,受到西方热烈欢迎,国内却对他冷漠以待,转而投向激进改革者叶利钦的怀抱。但如果说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自己弄丢了王国,那么叶利钦就是“破坏者”。


莫斯科的世界经济暨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楚夫林说,“叶利钦最大的动力就是把所有一切都拆毁,这是他最擅长的。叶利钦从来没建设,国家的财富从他手中溜走,被企业财阀、地方领袖和犯罪集团把持。叶利钦时代的领导原则就只有混乱。”


车臣战争,贪污,滥权和经济衰败,让叶利钦的国内支持度直线下滑,但是他在国际间的形象并未因此受到影响,1997年俄罗斯获邀出席七大西方民主国家集团(G7),取得正式会员资格,七大因此成为八大(G8)。


叶利钦1999年交棒给普京后,普京带来俄罗斯史上的繁荣时期,梅维德夫说,“普京是个开创者,重建这个国家,军队,有效治理,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而西方眼中的普京政权,却是逐渐走回独裁专制的老路。


克列门纽克说,如果要说民主在俄罗斯示威,俄罗斯人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叶利钦。他说,“摧毁国会后,叶利钦制定新宪创造超级总统,普京沿袭了这部宪法,是叶利钦种下俄罗斯专制的种子。”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叶利钦留下的民主思辩”的社论,指出刚在前天去世,享年76岁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绝对是个时代人物。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时代结束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民选总统。苏联解体后,他继续大力推行俄国的民主化和市场经济,同英美等西方国家领袖频频亲密地打交道,获得对方的同声称誉。


社论指出,叶利钦的逝世,目前西方政界对他的评价基本上仍是正面的,褒多于贬,认为他让苏联和平解体,国际上是个“民主先生”,因此贡献是划时代的。


然而,俄罗斯国内的一般民众,则大都表露出与此相反的情绪。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叶利钦担任总统八年,是国家的一场灾难,国力出现大衰退,人均收入锐减75%,成千上万人陷入贫困。由于公共卫生水平猛跌,人口减少了200多万。甚至有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是“窃国大盗”。


社论称,叶利钦无疑是个魅力领袖。个性豪爽,有号召力,很容易同民众打成一片的这些素质,使这位建筑工程师很快从地方领导晋身克里姆林宫,登上权力的高峰。


叶利钦声誉最隆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不断强调,当时的苏联锐意改革开放,推行民主步伐迅猛,勇往直前。这样的论调,刻下也正用来评价“世界最大民主政体”印度,认为印度的发展步伐将会超越中国。


当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正面对着众多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但现在让人看得很清楚的是,对于制度僵化、资讯封闭的政体来说,民主确是大众所渴望的,但民主不是富国强民的万灵药。甚至有经济学家说,民主是财富增加、中产阶级扩大之后的结果,而不是走在社会前面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社论点出,关键在于,民主是个渐进的过程,它与社会的发展是相应而成的,更要配合财富的积累和秩序的维持。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不公正”还比不上“脱序”糟糕,因为即使出现不公正,影响的是只是某些得不到公平待遇的人,而“脱序”将导致全盘崩溃。


叶利钦的悲剧的确在于他仓促与“民主”认同,匆忙同西方国家拍肩膀的冲动。事实上,当选总统两个月后面对权力危机,他那解散政党、以坦克包围俄罗斯议会的做法,幷不民主。


“休克疗法”,是在私营法律与企业管理还未上道之际,把市场经济硬套在70多年来只知有国营企业的俄罗斯人头上,结果是只有几个寡头财阀成为暴富,贪污腐败横行,国企贱卖,国家资源廉价流入西方。雪上加霜的是,这时的俄罗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还在西方抵制的情况下同车臣分离主义分子打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尽管后来普京总统派兵敉平动乱,但车臣的后遗症延续了一段很长的时日。


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淡出政坛十多年的叶利钦,如今是以“民主先生”之名,在逝世的时刻一度让世人提起。但即使是西方民主,根本的问号仍是:“牛肉在哪里?”国家的昌盛繁荣,仍须来自开明稳定的领导,公平体制与法治的运作,资源的善用,而不是徒具虚名的“民主”。


▲南方周末发表署名熊丽的报道:《英雄,还是叛徒?》。报道说,叶利钦走了,正当人们正在纷纷猜测俄罗斯下任总统将花落谁家之际。叶利钦走了,他昔日治下的俄罗斯用什么样的心情为他送行呢?


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历史,有人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治死了那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叶利钦签署了死亡证书;戈尔巴乔夫埋葬那个神话般强盛的帝国,叶利钦为其举行了葬礼。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是旧世界的终结者,那么叶利钦就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有功之臣。当苏联体制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走进死胡同,失去动力机制”之时,是叶利钦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在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他把俄罗斯带出了苏联半封闭的状态,打开了国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是叶利钦在俄罗斯建立了市场经济框架和民主政治体制。


有人说他对俄罗斯而言是个带罪之人。是他一手埋葬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苏联,一手把俄罗斯经济送入休克,一手喂养了俄罗斯的寡头。他执政的8年时间里一手撤换了7个总理、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在“叶利钦时代”,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50%,内外债增至2250亿美元。


至于叶利钦在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恐怕就连最睿智的人都要思考再三后才能说清楚其中一二,这是因为叶利钦身上集中了太多矛盾的东西。


4月24日出版的《生意人报》公布了一份调查:2000年1月时,俄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关于叶利钦的消息占俄罗斯新闻总量的3.2%;2003年11月,叶利钦赴德就医并访问乌克兰期间,这一比例为0.8%;2006年2月叶利钦过75岁大寿时,这一比例已降到0.5%。


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叶利钦指定为接班人。他对于叶利钦颇多褒奖之词,“叶利钦为俄罗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他领导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民主的俄罗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在叶利钦的坚持和直接倡议下,俄罗斯出台新的保护人民权力的宪法,它使人民获得了自由表达意愿、自由选举政权、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普京最后强调,“叶利钦的高尚卓越的意愿和\'保护好俄罗斯\'的教诲将永远成为我们精神道德和政治目标。”


在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之一涅姆佐夫看来,叶利钦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被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多民众所理解”。涅姆佐夫说:“他将作为解放和获得自由而尝试一切的国家领导人走入历史。”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功绩在于,让俄罗斯获得了九年的完全自由。


前苏联总统、与叶利钦颇多政治恩怨的戈尔巴乔夫给了两面评价:“叶利钦是一位对俄罗斯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的政治家”。


4月25日,俄罗斯杜马的会议上,俄罗斯共产党的议员却拒绝起立为叶利钦默哀。


有俄罗斯的分析家认为,现在评价叶利钦的历史作用还为时尚早。苏联解体、独联体的建立、俄罗斯宪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俄现代议会制度的建立、重拳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和平交接总统权力,以及挑选普京为总统接班人等等,无不与叶利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早已成为俄罗斯一个时代的符号。


记者发现,叶利钦去世的消息被证实后,许多西方人士对叶利钦在俄罗斯历史上作用和地位都是“不吝美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美欧等国领导人对叶利钦的“美言”之后其实暗含着对普京“民主倒退”的担忧。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对叶利钦有多热爱,就对普京有多担忧”……


俄罗斯老百姓对叶利钦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据本报记者观察,在允许普通民众吊唁叶利钦的最初1小时45分钟,就有近千人自发地赶到救世主大教堂与叶利钦做最后的告别。但另一面,记者也遇到了一些不喜欢叶利钦的民众,有人称他是“酒鬼”和“恶棍。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教授说,”我一直就不喜欢他,他毁了我们的生活,他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退休金是多少?我的退休金是多少?这就是他所说的民主吗?“另一位四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我是不会参加他的葬礼的,让那些想去的人去参加吧!我还要生活!“许多西方政治家说,”我们喜欢叶利钦,因为他把俄罗斯领上了民主之路。”


无论是作为苏联的掘墓人,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塑造者,叶利钦的一生都充满着争议。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有自己的悲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也有自己的悲剧,而政治家也许是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的。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叶利钦逝世,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叶利钦已下葬 经济遗产尚未盖棺论定



2007年4月23日,一位巨星陨落了——叶利钦:埋葬苏联帝国的伟人。“盖棺定论”是中国人常用的语词,但对于叶利钦,似乎还没有“盖棺定论”,总的看来是“毁誉参半”。各不同媒体,各评论人士以及俄罗斯的百姓,站在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自说自话。


作为中国人,笔者却以为很清晰。中国人的情感当然首先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前苏联进行“公开化”新思维进程中,中国发生了1989年学生运动,应该说这一运动也是共产专制世界瓦解运动的一部分。虽然遗憾的是中国的民主运动被暴力镇压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变革了,这至少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是苏联共产帝国的埋葬着,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毫无疑问,叶利钦有很多失误,但瑕不掩瑜。正如刘晓波博士所说,“对于一个仍然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异见者来说,无论他所主导的改革因技术操作的失误而带来多少弊端,但作为领导前苏联转型的政治家,叶利钦的选择在政治方向上是正确的。前苏联极权帝国的崩溃和冷战的彻底结束,已经作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划时代功绩而载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南都报的社论有一段很精彩:“不必等待时间的裁决,叶利钦注定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他的一生如此丰富,以致在他驾鹤西去之后,各种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原料来烹制自己的美味。纵观国内舆论,要么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他的传奇故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演绎成以权谋论和厚黑学为理论基础的宫闱倾轧,要么重复着激进改革祸国殃民的老调,不顾一些学者早已深入论证其谬误,过分功利地急于为己所用。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而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中,回头检视叶利钦的政治遗产,这时你会发现他的成败功过都维系于面向自由的姿态。”


我们心里有辛酸,中国没有戈尔巴乔夫,中国没有叶利钦,中国人民依然在专制统治下。


叶利钦的逝世,勾起我们并不遥远的回忆。憧憬民主自由社会,并为此奋斗,依然激励着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决心。


本周新闻聚焦客观列举对叶利钦逝世的各方反应。1、叶利钦生平介绍;2、世界政要哀悼评价叶利钦;3、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4、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和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反应;5、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与评价。


● 叶利钦生平简介


▲维基百科对叶利钦的介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联邦第1任总统任期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继任者 弗拉基米尔•普京


出生 1931年2月1日


逝世 2007年4月23日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


叶利钦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政权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他执政时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最后更曾以武力镇压反对者。而在任内两次向车臣发动攻击,却未能平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也动摇他在国民的领导形象。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震惊朝野,从此结束他的政治生涯。


生平


早期生活叶利钦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亲Nikolai在1934年被指参与煽动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出狱后曾做建筑工人,其母Klavdiya Vasilyevna是一名裁缝。


叶利钦童年时曾就读Pushkin高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他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


1955年至1968年间曾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不同建筑单位任职,由建筑管工升至单位领导,直至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娜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


苏共时期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产党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1985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捩点。该年4月起他领导中央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乔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党政机构,但此举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谴责。1987年11月11日他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17日,被进一步革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5月失去部长级职衔。


不过,与苏共关系陷于谷底,却无损他的仕途。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所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结束近30年的共党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苏联解体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再加上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引诱,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政变。


同年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成为扭转政变的重要人物,也将他推上政治生涯的高峰。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各军队返回原驻地。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政变遂告失败。随后,叶利钦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戈尔巴乔夫亦宣布苏共“自动解散”并辞去总书记职务,拥有2,000万党员的苏共随即消失。


同年年底,与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是成立俄罗斯的促成者。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利钦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成为俄罗斯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黑色十月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爆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叶利钦孰意推行总统制,而俄罗斯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最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大会”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并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将刚被叶利钦免职的鲁茨科伊,接替其总统职务。


从9月24日开始,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最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苏共报纸被停办,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


1996年,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下,叶利钦成功连任总统。


除夕请辞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生活退休后的叶利钦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国媒体便形容,叶利钦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叶利钦淡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3日,别斯兰人质危机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7]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击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在中国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及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他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


而有“小叶利钦”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逝世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斯密诺夫宣布叶利钦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指叶利钦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死于心脏衰竭。


●世界政要哀悼评价叶利钦


▲俄罗斯总统普京:叶利钦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带来了自由、民主、宪法准许人民自由表达想法的新俄罗斯。要保证叶利钦成为俄罗斯人民记忆中的道德和政治标杆。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我向逝者的家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他曾为国家的前途作出重要贡献,也曾犯下严重的错误。


▲美国总统布什:叶利钦是一位在巨大变革时期为国效力的历史性人物。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至少美国人民不会忘记他在俄国议会外站在坦克上抵制政变企图的情景。……我觉得他是俄罗斯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叶利钦先生是俄罗斯后共产主义转型时期的关键见证人。他担任总统期间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但他使西方和东方走近了,用合作取代了对抗。他站出来反对企图恢复集权体制的政变最让人铭记不忘。他巨大勇气是捍卫自由的典范。


▲英国首相布莱尔:得悉叶利钦前总统的死讯我深感悲痛。他是一位深知民主与经济改革重要性的了不起人物。而且在捍卫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他扮演了俄罗斯历史上关键时期的关键角色。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没有叶利钦,俄罗斯今天还会在共产主义的掌握之下,波罗的海国家也不会获得自由。他应当被誉为爱国者和解放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叶利钦在任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他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利钦的不幸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挚友。


▲流亡俄罗斯大亨别列佐夫斯基:非常非常不幸。我只想说,他是我的精神导师,俄罗斯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改革者。他给了成千上万俄罗斯人自由,包括我自己。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奴役。今天我身在伦敦,但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对自由的选择。他绝对是个独特的人物,会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重要地位。


▲南非总统姆贝基: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人民与叶利钦前总统的家人共同哀悼之际,南非政府和人民同国际社会一道表示我们的关心和祈祷。


▲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会怀念叶利钦的勇气、坚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胜利,引领俄罗斯走向民主。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叶利钦是一位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对独联体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是塔吉克斯坦真诚的朋友和塔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缔造者之一,塔吉克斯坦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实现塔国内和平与和解所作出的努力。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叶利钦为发展吉俄战略盟友关系做了富有成果的工作,为增进两国友好和相互理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叶利钦在俄罗斯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他的名字与建立俄罗斯国家的新阶段紧密相连。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叶利钦是哈萨克斯坦和哈人民的朋友,对建立新型哈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加利亚总统珀尔瓦诺夫向叶利钦的亲属发去唁电,对他的逝世表示最沉重的哀悼。珀尔瓦诺夫说,叶利钦为当代保俄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永远是保加利亚的朋友。


● 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


▲居住在北京的中国异议学者刘晓波博士在网刊《观察》发表纪念叶利钦文章:《叶利钦——极权帝国的终结者》。文章写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了,舆论的评价毁誉参半。比如,德国之声发表评论《叶利钦辞世-从民主英雄到病夫治国》。文中评价说:“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


然而,对于一个仍然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异见者来说,无论他所主导的改革因技术操作的失误而带来多少弊端,但作为领导前苏联转型的政治家,叶利钦的选择在政治方向上是正确的。前苏联极权帝国的崩溃和冷战的彻底结束,已经作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划时代功绩而载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首先,他与戈尔巴乔夫共同终结苏联极权帝国。尽管,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之争,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清除出党,但他由此走向与旧体制的彻底决裂,恰恰是对戈尔巴乔夫开创的事业的最好继承。他在失去了党内的位置之后,非但没有检讨和消沉,没有等待平反或重获启用,反而更坚定地走向民间。1990年1月,以叶利钦为首的包括众多前苏共党员的“民主纲领派”正式组建。换言之,叶利钦不再乞求体制内的改革道路,而是直接诉诸于体制外的民意与旧体制进行对抗,从而赢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和国际支持。


其次,在苏共保守派所发动的“8.19”军事政变中,面对政变者的坦克和全副武装的军队,叶利钦没有退缩或逃亡,而是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走出议会大厦,登上政变军的坦克发表演讲,一举扭转了大局。这种以有可能丧失生命为代价的冒险,不仅需要正确把握主流民意与历史机遇的政治远见,更需要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不畏个人安危的政治魄力。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政变的军队中没有人向他开枪,也许只是慌乱中的偶尔走火,就能结束他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本身。但他冒险了且成功了。即便不成功,对于一个顺应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历史潮流的政治家来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悲壮,也要比无声无臭的委曲求全,在道义上具有更长远的政治意义和生存价值。


再次,面对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或高度自治的局面,叶利钦正确地把握了政治大势:前苏联帝国的根基松动之后,靠刺刀维持的帝国必将崩溃。所以,他没有选择依靠武力来维持一个内在腐烂的大帝国,而是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分家”危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1991年12月8日,在叶利钦的主持下,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已不存在”。随后,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议定书,决定创建独联体,正式宣布苏联解体。


第四,叶利钦领导了俄罗斯走向民主化、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艰巨转型。尽管在很多中国精英们的眼中,俄罗斯转型是失败的典型,叶利钦时代一无是处,联盟解体、经济衰退、供应紧张、腐败横行、寡头垄断、黑社会猖獗,等等。但是,首先,很少有人公正地指出,作为有着七十年共产极权历史的国家,刚刚进入转型期的叶利钦时代所要消化的负面遗产有多么沉重。如果普京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或叶利钦时代当政,他未必比二者更杰出,俄罗斯的情况也未必会更好。其次,经济效益的损失换来却是社会整体效益的增进:转型的纷乱换来的却是可以持之久远的民主制度,暂时的物质损失换来的却是有保障的自由。第三,当俄罗斯渡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之后,一向被外界病诟的俄罗斯经济开始走出困境,呈现强劲的复苏,而把这功绩完全归在普京一人名下实在有欠公允。恰恰相反,普京才是叶利钦改革的最大受惠者。


由此反观现在的中国,以家族为中心的权贵利益集团,其规模之大和财富之多,远非叶利钦时代的寡头经济所能比拟。中国权贵集团一手造就了掠夺式的权力市场化和权贵私有化。而他们所依靠的最大资本正是毛泽东留下的制度遗产:一党独裁的政治体制。所以,他们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邓式改革的庇护下,聚敛财富的理由更充分,胆子更大,手段更多,也更疯狂。更重要的是,已经民主的俄罗斯能够将寡头们的不义之财曝光,而仍然独裁的中国无法把权贵家族的掠夺放到阳光下。


中共权贵们所得到的,远远不止于特供的物质和贪污的金钱,更是合法的敛财特权——优先的市场准入资格、垄断经营、股市上翻云覆雨和把国有大企业变成家族公司等特权。从元老到新贵,几乎找不到不下海的权贵家族,他们的聚敛财富之手遍及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和所有高回报的领域。2001年11月24日出版的第九三期《证券市场周刊》发表马海林的《神奇的华能国际》一文,就揭露了李鹏家族怎样把大型国有电力公司变成家族公司“李家电(店)”。而这样的曝光,连权贵家族巨额财富的冰山一角都不及。所以,在没有叶利钦式政治家的中国,改革者所面对的负面制度遗产肯定比叶利钦所承袭的还要沉重,中国的转型之路将更加艰难和漫长。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中国人多谢叶利钦》。马鼎盛认为,俄国首任总统去世,正如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所说:他是个矛盾的人物;世人对他毁誉参半。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叶利钦一手瓦解了苏联,取缔了共产党,毕竟是二十世纪国际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凡是怀念前苏联争霸世界的人当然诅咒叶利钦,但是,俄国军力萎缩在客观上免除了北方强邻对我致命威胁,所有中国人实在要对叶利钦说一句多谢才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盛极而衰,在阿富汗战败,从东欧「卫星国」撤兵,标志着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半个世纪的对抗见了分晓。多年来驻外的军人和克格勃灰溜溜地撤回国内,苏共的精英将失败情绪带回老家,产生深层次的骨牌效应。三百年来以军事扩张打造出世界第一疆域、以进攻为生命的苏俄大帝国无可避免走向崩溃。


苏共死硬派在1991年妄图发动军事政变走回头路,叶利钦跳上坦克说服军人倒戈,因为他背后是对顽固派极端不满的两亿苏联老百姓。政论家容易忽视苏联经济崩溃对帝国瓦解的根本作用。当年苏军每年消耗四千亿美元的黄金岁月,是靠超经济掠夺一班东欧社会主义小兄弟,通过「经互会」作不平等交易,养肥了苏联老大哥。柏林墙一倒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体系分崩离析,引发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再解体,剩下俄罗斯的国民经济支离破碎,叶利钦内外交困孤掌难鸣。1999年12月31日他在作总统告别演说时承认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经济萎缩近半。其实那倒不只是他治国无方,而是百年苏俄气数已尽。


中国是苏俄衰落的最大受惠者之一,我们真是要多谢叶利钦。


▲俄罗斯经济学家亚辛认为,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叶利钦对俄罗斯贡献巨大,因此也将名留青史。


亚辛说:“今天,不管人们对叶利钦如何评价,俄罗斯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活。最简单和普通的证明是,只要走进商店,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不再需要排长队购物。这对当时的苏联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经济学家亚辛认为,叶利钦的主要功绩是:把当时已经走入死胡同的苏联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目前的市场经济。正是叶利钦创建的市场经济,为今天普京时代俄罗斯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苏联留下来的大量亏损企业被关闭,人们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但亚辛认为,90年代初俄国民众生活贫困,在抱怨和批评叶利钦政府的同时,俄罗斯老百姓也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他说:“当时国家财政预算拮据。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使人们摆脱生活贫困,叶利钦政府给了老百姓很大的经济自由。但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经济自由。一些敢冒险,最早使用这些经济自由的人都变成了成功者。这些人发财致富,其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俄罗斯财阀。”


亚辛认为,俄国老百姓当时的贫困,不完全是叶利钦政府推行经济改革造成的。因为叶利钦执政后所面对的经济形势不能用危机来形容,其实苏联经济已经崩溃。但经过叶利钦的改革,经济形势后来逐渐好转。


他说:“当时的原油价格同1985年相比已经下跌到三分之一,达到了每桶原油18美元的水平。而苏联经济早就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所以,叶利钦当时面对的经济形势十分险恶。”


▲亚洲时报专栏作家潘小涛发表文章:《叶利钦丧礼:北京当局为何表现冷淡?》。文章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病逝,普京为叶利钦举行国葬,与叶利钦打过交道的同期欧美政要都有出席,与叶利钦建立了“深厚友谊”的江泽民却没表示,北京官方也仅派出副总理吴仪,到北京的俄罗斯大使馆致祭,并无派出领导人到莫斯科出席叶利钦的丧礼。北京当局的冷淡,一点不像其外交部声明所说的“痛失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为什么?


普京颇念旧情,对叶利钦这位“政治恩师”评价极高,称他是“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为“俄罗斯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还指派自己的心腹、总统办公厅主任索布亚宁为治丧委员会主任,下令俄国外交部尽量邀请各国政要出席。


在俄国盛情相邀下,出席丧礼的外国政要,包括东欧国家及俄国盟友的元首,还有德国总统克勒,这些国家当年都受益于叶利钦解散前苏联,出于感激之情而前来送别叶利钦,情理之中。其余多是卸任的政治领油,包括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及克林顿、前英国首相梅杰(马卓安)等。令人奇怪的是,过去十多年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中国,却表现得比较低调,并无派人出席丧礼。


对于失去这位“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胡锦涛立即拍发唁电,副总理吴仪则到俄罗斯大使馆致祭,两人高度评价叶利钦对改善中俄关系的贡献。胡锦涛说:“叶利钦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在他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叶利钦为中俄友好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中俄友好的史册。”


胡锦涛的评价颇中肯。叶利钦在位八年,四度访华,令中俄关系突飞猛进:九二年首度访华时,两国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九四年江泽民访问莫斯科,与叶利钦会谈后,宣布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九六年,叶利钦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亲自拍板,将预先谈妥的“中俄联合声明”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改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至今仍维持这个定位;九八年访华时,解决两国大部分陆上边界问题。


此外,叶利钦主政其间,俄罗斯迅速恢复对华军售,从苏二十七、苏三十,到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等,虽然不是最顶尖武器,但已大大提升解放军的实力。他也大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当然,叶利钦并非中俄关系得以改善唯一因素,俄罗斯必须拉拢中国去遏制北约东扩,北京也需要俄罗斯去冲破西方的外交制裁,这是相得益彰的事。不过,叶利钦不像普京那样,处处防备中国,也没有流露出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或许正是这种心态,令他推动中俄关系时得心应手,并跟江泽民建立“深厚友谊”,两人每次见面,都用俄罗斯的熊式拥抱,展现这种亲昵关系。


叶利钦与江泽民见面十次,2001年他退位之后,仍应江泽民之邀到中国度假治病,并到中南海瀛台,与老朋友江泽民夫妇敍旧。在芸芸外国政要中,江泽民如此频密相见的,极为少见。


既然叶利钦对中俄关系贡献良多,与江泽民情谊又如此“深厚”,现在他去世了,为什么北京只派副总理级官员到俄罗斯大使馆吊唁,而非派出国家主席特使,甚或由江泽民亲自到莫斯科出席丧礼呢?


以何种方式向逝世的外国领导人致哀,既是外交礼仪,也反映两国关系深浅,当中以元首亲赴外国出席丧礼为最高规格,也是两国关系极深厚的表现,其次是派出代表团或特使前去吊丧,再次者则是拍发唁电或到外国使领馆吊唁。近年,沙特及科威特国王逝世,中国分别派出副总理回良玉及外长李肇星,以特使身份前去吊唁。


当然,叶利钦已非元首,也没公职,北京不派现任领导人到莫斯科,还勉强说得过去,而由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丧礼,则是再适当不过的安排。一方面,这是北京当局显示对俄国的重视,并向叶利钦致意,另方面也可让江泽民表达痛失老朋友的哀思!为什么北京当局两者皆不为呢?是中俄关系并非官方宣传所说的“最好时期”,还是有其他不得已的苦衷呢?


▲自由亚洲电台时事评论员寒山发表文章:《从大恶到大善——苏联创建立和解体的联想》。文章写道,俄国前总统叶利钦去世了,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帝国终结者。回顾叶利钦的生平,也就是回顾苏联的历史,尤其是苏联解体的历史。


苏联这个名词在世界历史上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种政体。从建立到解体,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两个先例。第一是通过政变推翻合法政府,然后用暴力镇压政治反对派,建立起一个依靠专政治国的政权,然后对整个社会进行全盘改造。“政变”、“专政”、“社会工程”和“改造人”这些名词在俄国十月革命前是非常罕见的,而十月革命等于是给那些形形色色的政治野心家和政治狂人提供了一个启发:原来政治权力可以通过这种暴力手段获取,而对社会的支配欲也可以在“改造社会”的名义下轻易实现。而这个先例的产生,与其说是所谓历史必然性的结果,不如说是像列宁那样具有坚定意志和不择手段的政治家的胜利。


如果说苏联的建立在人类政治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恶的先例的话,那么它的解体倒是恰恰相反,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一个独裁权力也可以行善、甚至自动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的先例。苏联毫无疑问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即一个通过领土扩张建立起来的、用政治权力和武装力量所维持的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


今天很多左派喜欢谈论所谓“帝国”,说美国是今天的“世界帝国”,这是一种毫无历史常识的说法。二十世界真正的帝国是苏联,法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都太短命,而且都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作为帝国并不持久。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帝国和平地接受再也无法维持下去的现实,自动放弃帝国的权力,和昔日被控制的帝国各部分平等谈判、和气分手、再建立松散的联合体。绝大多数帝国都不甘心垮台,最终是在军事失败中分崩离析或者被新帝国取代的。但苏联不是这样,在世界历史上它是唯一一个在军事力量达到鼎盛时期不战而降、和平接受解体的帝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苏联了不起的地方。


哲学上有一个词叫“吊诡”,用在历史上可以指那些不可思议的而恰恰发生了的充满了辨证意味的事件。在这个意义上,苏联从聚到散七十多年的历史之吊诡之处,就在于它的建立是最大的恶,而它的解体又是最大的善——说它是最大的善,是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以苏联那样庞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它的统治集团坚决不肯放弃权力和对帝国的控制,那么对世界究竟意味著什么。


那么,为什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大善会发生在苏联呢?这又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又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人们通常用经济停滞、体制僵化和人心思变作为解释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些可能都很重要,但我想,在苏联面临体制性危机的重要时刻,如果掌权的不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而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强硬派,那么,以苏联当时的所谓“硬实力”和帝国的庞大版图,它完全可以挺过危机,然后不死不活地拖上很多年,让整个世界为它的苟延残喘付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苏联的解体又是在和十月革命相反的意义上重现了个人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当年列宁的大恶创立了苏联帝国;七十多年后戈尔巴乔夫和叶立钦的大善又导致了这个帝国的解体。这难道不又是一个历史的吊诡吗?


▲中国异议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秦耕在网刊《民主中国》发表文章:《叶利钦的背影》。他写道,对一个仍然生活在共产极权下的人来说,叶利钦的逝世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就像继续生活在法西斯铁蹄下的人们突然听到巴顿将军或麦克阿瑟将军去世的噩耗一样震惊。叶利钦以自己巨大的勇气、魄力和远见卓识,带领苏联人民终结了共产帝国的极权统治,使两亿多共产奴隶获得自由。但在他的身前身后,总是伴随争论,有些争论在他逝世很久也许仍会继续,包括对他的污蔑和诽谤。此时回望叶利钦走进历史深处的背影,不能不感慨万端。


争论之一:500天休克疗法


笑话是这样讲的:丘拜斯的哥哥把自己从全民所有制中分得的10000卢布股份,投资到一家公司,不几天公司破产,自己落得赤贫,于是在家里以“私有化之父”的哥哥身份破口大骂弟弟该死,使自己“一觉回到解放前”;而丘拜斯的侄子则把自己分得的10000卢布股份入资到另外一家投机公司,没多久就暴发了,成为新富阶层的一员,于是在任何场合总不忘记夸奖自己的叔叔……“500天休克疗法”方案在其制定者丘拜斯家里也面对如此针锋相对的争论,可见其在苏联的争论可能激烈到什么程度。


在讳疾忌医、秃子忌光的中国,当时人们很难从媒体上了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到底是什么,生活在共产党中国的人们,从媒体所了解的,只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肯定又把什么搞坏了”。我敢打赌,就是现在到中国的知识阶层做调查,95%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休克疗法是怎么回事。他们如果要记得,也许只记得“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以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等字眼。


“500天休克疗法”的核心,就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一夜之间平均分光国有资产。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当时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记得当时人们跟着官方腔调、人云亦云讽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或列举其所谓弊端时,我不客气的回击说:其实中国也正在进行私有化,甚至规模比俄罗斯的还要大,但区别在于,俄罗斯是公开的,我们是偷偷摸摸的,俄罗斯是合法的,我们是非法的,俄罗斯的起点是公正的,我们的起点是不公正的,俄罗斯是人人有份、公平合理的,我们是掌权者有份,老百姓无份而已。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来看我当初的判断,大家发现果然与权力有关的中国人都获得了财富,把原来全民共同所有的那些国有资产私有化到了自己名下。举例说明,某国有企业100人,有国有资产100万,俄罗斯的私有化是人人当场分到1万,而中国是偷偷摸摸的拿,最后企业老板名下也许私有化到了60万,另外40万私有化到了该企业的上级部门的各个领导名下,只不过中国的大街上增加了99个下岗职工罢了。


对比中国现实,……私有化和市场化进程在叶利钦手里完成后,俄罗斯经过阵痛,到普京任期内经济开始强劲增长,而且是持续、良性增长。而此时的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的确形成了一个富豪集团,一个据说其中91%的人都与权力有关的富豪集团。


争论之二:解体苏联


苏联消亡后,重新登记成为合法政党的俄罗斯共产党,在很长时间把追究叶利钦分裂苏联的罪行,当作其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妄想把他送进监狱。戈尔巴乔夫本人在其回忆录中认为:叶利钦本人无任何民主理念,只贪恋权力,以解体苏联的极端方式终结共产极权,虽然达到了实现民主化的目标,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无法以平等身份作为美国的民主伙伴,从而导致世界上失去了另外一支可以与美国协同与制衡的健康力量,这对人类来说,祸福未料。而生活在共产党中国的人,从中共媒体上所能获得的信息,几乎全部是关于如何避免苏共亡党亡国的前车之鉴,或者是苏联灭亡后官员们的悲惨遭遇,以惊醒人们防范和平演变。


我的观点是,首先,前苏联帝国是靠刺刀建立起来的,各加盟共和国进入苏联版图是武力吞并。所以,这些加盟共和国有权要求独立,与其说是叶利钦接替了苏联,不如说是靠刺刀维系的帝国或迟或早总要解体。其次,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在其延续的70余年里,主要是作为一个凶恶、残暴的邪恶帝国而存在的,它带给国内的是残暴屠杀、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专制和奴役,其历史是用一系列反人类的累累罪行和鲜血编织起来的;它带给世界的,则是冷战的恐惧和核战争的人类末日威胁,在世界各地挑起冲突,扶植、输出共产灾难。将这样一个暴政国家解体,无疑是包括苏联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福音。


争论之三:与戈尔巴乔夫的恩怨


很多人对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搞不明白,他们既像敌人又像朋友,令观者扑朔迷离。我从来没有看到叶对戈有什么人身攻击或负面评价,到是看到很多戈对叶的公开指责。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改革路线上的分歧。在终结共产极权统治、实现民主化的目标上,他们观点一致,可以说是朋友甚至战友,但在终结方式上,他们却存在尖锐分歧,叶坚持激进路线,而戈则想尝试温和的渐进路线。在戈氏主政苏联、进行改革的时期,苏联其实存在三种严重分歧的路线,叶和哈萨罗夫等人的“民主联盟”极右路线与“8.19分子”的极左路线针锋相对,而戈代表的当权派则处于二者之间,腹背受敌。极右派看不上戈的小脚女人走路,认为会丧失民主化的机会和时间,极左派则认为戈遭到了叶等人的挟持和利用,即将导致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灭亡。戈一边要和企图回归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极左派斗争,一边要压制叶等人即将爆发的急躁情绪。三派之间的游戏终于以“8.19政变”为爆发点,唱了一出精彩的俄罗斯版“三岔口”,戈与叶二人的命运在这时联系得最紧,而两人的分歧也达到顶点。


政变分子的策略也很有意思,对戈采取的是软禁,打算以胁迫、治病救人的方式拉拢挽救,但对叶则准备下毒手。他们欺骗被软禁的戈,说叶这个反革命已经被逮捕了,现在只要戈下命令把叶这伙人收拾了,紧急状态立即结束,戈就可以重新返回莫斯科当总统了。但戈很清楚,其代价是民主化必须叫停,一切向过去恢复。戈在他的一生中,可能再也没有这个时候更需要叶了,他在被软禁中默默的等待叶的消息,等待俄罗斯联邦的消息。果然,叶从外地赶回莫斯科,带领俄罗斯联邦人民走上街头,向苏联共产党反击,“8.19分子”很快就瓦解了,叶派出飞机把戈接回莫斯科,当飞机飞到度假地时,只有确信是俄罗斯联邦的飞机和来人,而不是苏联的人、更不是苏共的来人时,戈才知道自己安全了,政变也结束了……


之后,戈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自行解散,叶接着宣布苏共在俄罗斯为非法组织,在叶的别罗韦日协议签署后,戈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戈与叶这两个敌人堪称配合默契,就这样联手铲除了世界上当时最庞大、最恐怖的专制政权。在后来剖白心迹时,戈对自己在“8.19政变”后的作为十分坦然,有人说他背叛了苏共,他理直气壮的回击:首先是苏共背叛了自己的领袖!……正是“8.19分子”的政变彻底断送了苏共的未来,也断送了政变分子自己回到极权时代的梦想,而此时的俄罗斯,只有剩下一个选择,这就是欢呼着以翻跟头的速度实现民主化。


我认为叶与戈其实没有根本的矛盾,下台后的戈,正是在叶的庇护下,过起了退休老人的安适生活,他一生深爱的夫人去世后,俄罗斯给予国葬般高规格的礼遇。这一切充分说明,不论戈怎样指责叶,叶从来都没有把戈当作自己的敌人。


叶利钦今天走了,告别了他热爱着的俄罗斯,但俄罗斯不会忘记他,仍然生活在极权下的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他正在离去的背影,也许还有更多值得人们思索和缅怀的。


▲旅居在美国的政治观察人士方觉先生发表文章:《新威权主义的教父》。他这样评价叶利钦:1999年末,他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此时离他最后一届总统任期的法定终结时间仅有几个月了。辞去总统职务是狡猾的政治伎俩。在此之前几个月,他把自己选定的政治接班人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任命为总理。然而,以克格勃(KGB)职业特工身分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普京先生,既没有国内威望,更没有国际威望。在一场公平的竞争性选举中,很难设想这位冷战时代的特工上校能够成为总统就职典礼的主角。但是,按照俄罗斯法律,如果总统辞职,总理即接替总统职务。于是,叶利钦先生创造了俄罗斯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最荒诞的政治奇迹:一个来自不仅俄罗斯人民十分厌恶、世界人民更为厌恶的克格勃的不见经传的人,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总统。这开启了一个方向错误的源流:俄罗斯的民主派长期无法在总统大选中与占据着政权优势的新威权主义的候选人抗衡。


叶利钦先生1991年6月当选苏联(U.S.S.R)的“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仅仅过了半年,苏联就解体了。从那之后,叶利钦先生没有在民主化的道路上继续走多远,而是日益滑向新威权主义。……在苏共的统治结束后为自己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他不参加任何政党,而是凌驾于一切政党之上;他指使总理切尔诺梅尔金(Chernomyrdin)……组建了一个专门维护政权的“政党”。这开启了另一条方向错误的源流:俄罗斯长期无法形成现代政党政治,最重要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被总统垄断,政治运作和决策过程只在极少数新威权主义的寡头之间进行。


普京先生是这两条错误源流的受益者和扩展者。今天,普京总统对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垄断超过了叶利钦总统,他正在筹划如何在明年把自己到期的总统职务通过徒有形式的选举移交给自己遴选的政治接班人。今天,俄罗斯仍然没有现代政党政治,普京总统指使亲信组建的专门维护政权的“政党”,比叶利钦时期的类似“政党”更强大,在目前的俄罗斯议会-国家杜马里,已经没有任何民主政党的议员。


叶利钦先生的新威权主义在他的对华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更坚定了抗拒民主转型的立场。在所有世界大国中,只有叶利钦总统领导的俄罗斯支持中国在政治上逆世界潮流而动。叶利钦总统对中国的支持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从叶利钦时期开始,俄罗斯成为中国的先进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甚至中国的宇宙飞船也是仿照俄罗斯的宇宙飞船设计的,中国的宇航员也是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冷战时代在共产党东德长期从事反对“帝国主义”的秘密斗争的普京总统,当然乐于继承并光大叶利钦总统的对华政策。俄罗斯对共产党中国的政治支持和军备支持,是中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动力。俄罗斯对共产党中国的政治支持和军备支持,大大延缓了中国内部的政治改革力量的形成。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中国的保守分子们不再感到孤独;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一些本来有可能分享民主目标的人更愿意分享现实利益;因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相信只要中国强盛了就能够抵御民主。


在共产主义阵营中,真正的大国只有两个:苏联和中国。苏联及俄罗斯的变化轨迹能够给中国的转型提供哪些教训呢?最重要的教训可能也是两个:必须防止出现新威权主义的走向;必须形成基于普选和议会的政党政治。而有效的相互制衡的政党政治,是抑制新威权主义的主要途径。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建伟博士说,叶利钦在担任俄罗斯总统的8年多时间正值俄罗斯国内处在最动荡的时候。虽然叶利钦推行的经济改革,尤其是以开放价格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出现巨大的倒退,通货膨胀超过2500%,但是在国际事务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国内经济一蹶不振的影响。


王建伟说:“相反的,在他的任内,中国和俄国建立了战略协作夥伴关系。叶利钦在国内政治方面虽然跟中国领导人有比较大的不同,但在国际问题上他跟中国领导人还是有比较多的共同点,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要反对一级,要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理念,是俄国和中国当时发展和建立战略夥伴关系的政治基础。”


叶利钦在任内曾几次访华,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1992年12月17号,叶利钦首次访问中国,俄中双方达成共识,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着眼建立睦邻友好关系。1996年6月24号,叶利钦再次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夥伴关系”。


王建伟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本解决了困扰俄罗斯和中国关系的边界问题。他说:“另外一个,他对中俄关系的贡献是基本上解决了中俄在边界问题上的一些争端,基本上在他的任内解决了,而且当时俄国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在边界问题上跟中国做出让步。但是,叶利钦基本上还是力排众议把中俄边界问题基本解决,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王建伟博士说:“普京上台以后,他的任务就是怎么使中俄之间所谓的战略协作夥伴关系变得更加实质化。比如说,叶利钦时代中俄之间的贸易就很少,普京上台以后在具体的经贸问题上的合作大大推进一步。当然这和普京在任时俄罗斯自己的实力的改善和增长也有关系。”


王建伟说,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基本上是稳固的,但两国历史上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和疑虑都在或多或少地笼罩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俄罗斯向中国的能源供应上,先进武器的对华出口问题上等等。不过,王建伟指出,尽管如此,中国和俄国在北韩核问题、伊朗核项目等很多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要远远超过中美,或俄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他说,这些都体现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战略协作夥伴关系的实质内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教授接受BBC中文部记者跃生采访时说,90年代中俄双边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叶利钦总统的努力。叶利钦在1992-6年期间4次访问中国。他说,由于叶利钦在这5年期间的努力,中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


1992年叶利钦访华时明确提出俄中建立互惠友好关系,1994年访问是提出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访问时提出俄中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叶利钦下决心要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对经贸关系积极态度。最重要的而且也不为人说道的是,在叶利钦执政八年间,他对中国、中共没有说过坏话。


陆南泉教授认为苏联解体的问题复杂,叶利钦只是直接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如何评价叶利钦的作用,和对苏联解体的评价是两个问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式的政治体制不能运作下去,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问题重重,政治局势动荡,苏联人和苏共对原来体制已经丧失了信心。


有人说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是叶利钦留下的重要遗产。陆南泉说,经过7年再看这个问题的确有道理。普京一方面继承了叶利钦的政策思路,继续搞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但普京也做了大的调整,一是稳定了国内政治,二是调整了国内经济,把经济年增长维持在6%的水平,所以选择普京是叶利钦为俄罗斯做的好事。


▲香港明报发表潘小涛文章:《叶利钦阻延中国政治改革?》。文章指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风云变色的90年代,叶利钦曾是为人称颂的民主斗士、铁血总统,然后变成一代枭雄,最后沦为酒鬼病夫。这道轨迹,不仅对俄罗斯及国际秩序有深远影响,也间接令中国的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另方面,叶利钦时代的中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新蜜月期」,比50年代及现在还要好。


1989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的“破冰之旅”双方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结束近30年的冷战。不过,紧接着北京发生举世震惊的“六四”惨案,然后东欧变天、苏联瓦解,叶利钦于1年底入主克里姆林宫,这段时期,中俄关系并无寸进。直至92年12月,叶利钦首次以俄国总统身分访问北京,两国关系又再提升,是名副其实的“融冰之旅”,当时两国宣布“互视为友好国家”;到了94年江泽民访问莫斯科,双方关系又进一步,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另一个里程碑出现在96年,叶利钦准备第2次访华时,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读两国已谈妥的《中俄联合声明》,他当即向助手表示,中俄关系不应停滞不前,然后提笔将“建设性伙伴关系”改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个定位,至今仍是中俄关系的基本框架。


此外,他透过与江泽民的频密互访,令中俄在边界谈判、能源合作等问题,也取得不少突破,甚至签定了铺设天然气管道连接西伯利亚与中国的备忘录。叶利钦主政期间,俄国向中国出售大量战机、潜艇、驱逐舰等先进武器,虽然性能上逊于给印度的同类武器,但已令中国的军备水平大幅提高。


中俄关系在叶利钦主政时不断出现突破,固然有他个人的因素。相对其继任人普京,叶利钦对中国的态度友善很多,他很少批评中国或中伤中国人,也不像普京那样处处提防中国的崛起。不过,国家元首的个人意愿,并非国与国关系的最关键因素,两国关系好坏,更多取决於双方的战略考虑及国家利益。


90年代中期的俄罗斯形同在废墟中重建,国力大减,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所剩无几,西方国家在协助叶利钦建立民主制度之馀,更多的想压缩俄国战略空间,减低其重新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北约东扩就有这种战略意图。因此,叶利钦急需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盟友,作为他与欧美谈判的筹码,中国就是这样雀屏中选。


民主化被中共妖魔化


当然,对北京来说,俄罗斯伸过来的橄榄枝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六四”血腥镇压北京民运后,中国在国际社会受到空前孤立,西方国家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施种种制裁,北京急於打开外交困局的意图,彰彰明甚。新加坡、韩国在这段「困难时期」与北京建交,事后便获得北京丰厚的政治回报,而俄国此时发出重建关系的信号,北京焉会拒绝?


其后,虽然中美关系解冻,但北京跟华盛顿交手时处于下风,手上除了“捉完又放、放完再捉”的异见人士,几乎再没筹码。另方面,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永远都是最好用的武器,70年代,美国拉拢中国来制衡苏联,到了90年代,中俄双方都需要摆出联手的姿态,作为对付美国的“武器”,中俄此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完全符合彼此利益,自然水到渠成。


不过,叶利钦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止推动中俄关系进入新纪元,而是在中国的民主化改革中,一直不由自主的替中共扮演“反面教材”角色。当然,这角色是中共强加给他的。叶利钦上台后,宣布苏联解体,国家经济开始走下坡,政治动荡,民生困顿,国家倾颓不已。这固然是制度改革、经济转型的必然代价,但也有叶利钦治国不力、颟顸无能的因素。


正因为叶利钦推动民主化后,俄国经济每况愈下,国家四分五裂,中共保守派以此告诫党员,切莫重蹈俄国民主化的覆辙,并以此恫吓试图引入民主政体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等,被中共彻底妖魔化,变成“国家分裂”、“经济衰败”的同义词。虽然这绝非叶利钦所乐见,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遭中共肆意歪曲、抹黑后,叶利钦及他治下的俄罗斯,多年来成了中共拒绝政治改革的挡箭牌。


逝者已矣,俄国经济现在也全面复苏,北京是否应该放下这面挡箭牌,切实面对政改这个刻不容缓的议题呢?


● 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和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反应


▲俄罗斯民众彻夜排队同刚刚去世的前总统叶利钦的遗体告别。俄国媒体认为,叶利钦一生功过不能简单地用黑白两种颜色来描述。有俄罗斯民众认为,叶利钦犯下的最大错误不是发动车臣战争,也不是他执政后期财阀政治和贪污腐败的泛滥,而是他选错了政治接班人。


俄国前总统叶利钦的灵柩星期二中午从莫斯科中央医院运到了离红场不远的救世主大教堂供人瞻仰。根据克里姆林宫治丧委员会的决定,从星期二下午到星期三中午,救世主大教堂彻夜对普通民众开放。叶利钦成为自沙皇俄国崩溃以来第一位全部按照东正教礼仪安葬的国家元首。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救世主大教堂中专门为叶利钦举行了安灵弥撒。


俄国东正教会特别感谢叶利钦在促使共产党垮台和东正教复兴方面做出的贡献。一名东正教高级神职人员在叶利钦的灵柩旁祷告时这样说:“叶利钦是一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国者。他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俄罗斯。他是一位崇尚自由和公正的完美的人。”


星期一去世的叶利钦静静地躺在救世主大教堂大厅中央。教堂唱诗班不停地唱著圣歌,为叶利钦的灵魂祷告。


在圣歌声中,人们络绎不绝地缓缓走到叶利钦的灵柩前,献上鲜花,或者是在旁边的烛台上点燃蜡烛,许多人的眼中含着眼泪。叶利钦的遗孀以及两个女儿和女婿、还有孙子和孙女等亲属静静地坐在灵柩旁为叶利钦守灵。不少莫斯科人在下班后赶到救世主大教堂向叶利钦的遗体最后告别。为了进入教堂,人们排起长队。媒体统计,同叶利钦告别的俄国民众到星期二晚间已经达到了好几千人。


一位排队的莫斯科市民说,只要有民主信仰,人们都能原谅叶利钦犯下的错误。


他说:“如果人们拥有民主信念,他们一般都支持叶利钦。看一看来这里排队同叶利钦告别的人,就能知道他们的政治倾向。”


星期二出版的俄罗斯主要报纸都在头版报导了叶利钦去世的消息。媒体评论都认为,随著叶利钦的离去,一个在俄罗斯充满了动荡、成功和失败并存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媒体还认为, 叶利钦最大的成功和贡献是给普通人带来了自由。但叶利钦的失败之处是发动车臣战争、私有化失误以及他执政后期广泛出现的财阀政治和贪污腐败泛滥。但一家报纸评论说,叶利钦一生功过不能简单地用黑白两种颜色来描述。


叶利钦去世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主管意识形态的前苏共领导人利加乔夫仍然认为,叶利钦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


也有俄国民众认为,叶利钦应该对以下几个事件负责,这些事件是:苏联解体、休克疗法造成的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93年叶利钦下令用武力攻击反对自己的议会大厦、以及1998年的俄国金融危机。


但1993年曾站在议会一方,同叶利钦对抗的前任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原谅了叶利钦。他说,他对叶利钦去世感到悲伤。


也有一些俄国民众认为,叶利钦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是选错了接班人。


一位名叫伊戈里的大学教师说:“我的生活水平在叶利钦执政后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变坏了。这并不是叶利钦的过错。但我却感到自己是一个自由人,而且生活在相对来讲是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但现在俄国的自由程度同叶利钦时代相比大打折扣。所以,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叶利钦选择了这样一个接班人。这是他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唯一我无法理解的地方。”


叶利钦时代的经济部长亚辛认为,在物色接班人时,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普京之外,叶利钦没有其他选择。


他说:“当时摆在叶利钦面前,有可能成为他接班人的那些人的公众形像都很差。比如象盖达尔、丘拜斯等人。虽然这些人的治国能力都要超过普京,但是这些人不被选民接受。”


亚辛说,把众多的候选人比较后,普京就成为叶利钦唯一的接班候选人。


▲俄罗斯各界对前总统叶利钦去世感到意外和悲伤。许多人在怀念叶利钦时代的自由气氛。叶利钦的幕僚更感叹,叶利钦时代的原油价格低廉,因此治理国家比普京时代艰难。叶利钦将安葬在中共前领导人王明长眠的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因为心脏病突然发作星期一在莫斯科去世。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宣布本月25日是全国哀悼日。当天在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将举行叶利钦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叶利钦在同一天将被安葬在莫斯科西南部著名的新圣母公墓。


1974年在莫斯科去世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还有苏共前领导人赫鲁晓夫,以及文豪果戈里和屠格涅夫等人也都安葬在新圣母公墓中。


普京总统还取消了原定在25日发表国情咨文的计划。星期一晚间,普京向全国发表讲话,他高度评价叶利钦在建设俄罗斯民主体制方面做出的贡献。


普京接着说:“我们知道的叶利钦,是一个有勇气,同时又是热心和诚恳的人。叶利钦是个直截了当和勇敢的民族领袖。”


叶利钦的亲信和俄国政府前副总理尼免佐夫认为,在叶利钦时代争取到的民主和自由,在普京时代已经丧失殆尽。尼免佐夫称,叶利钦的接班人普京所谈到的俄罗斯民主现在已经成为一句空话。


俄罗斯“因德姆基金会”主任萨塔罗夫曾但任过叶利钦的政治顾问。萨塔罗夫认为,叶利钦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叶利钦曾取得许多成绩,但他也犯过很多错误。萨塔罗夫说,叶利钦领导俄罗斯度过了最困难的转折时期。


他说:“仅仅比较一下原油价格就非常清楚。在叶利钦时代,原油价格低廉。但在目前的普京时代,原油价格昂贵。所以,在两种不同的原油价格形势下治理俄罗斯完全是两回事。”


萨塔罗夫称,在叶利钦辞职后,俄罗斯至今也没有出现象叶利钦那样的历史性人物。


叶利钦去世让俄罗斯民众感到惋惜。 电视台记者伊连娜说,苏联解体,叶利钦执政之后,俄罗斯社会当时洋溢着一片浪漫的自由气氛。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十分开放,不象当今的俄国社会气氛压抑。


她说:“看一看现在,克格勃人员占满了执政岗位。俄国目前的发展趋势让人非常担忧。媒体也完全在普京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我认为,叶利钦时代的空气要比现在更乾净。”


俄罗斯人权活动家,赫尔辛基俱乐部主席阿列克谢耶娃认为,叶利钦的最大错误是发动了车臣战争。但叶利钦对新闻媒体非常宽容。


从事律师工作的安纳多里认为,在叶利钦执政时,他的经济收入远远不如现在。但叶利钦给他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


他说:“我曾经是一个共产党员,有25年的党龄。我诚实地履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但是在共产党统治时期,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自由,限制个人发展。正是叶利钦带领人们摧毁了共产党体制,这使我能大展拳脚。我在叶利钦执政后就开公司赚钱,所以我有今天得感谢叶利钦。”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去世感到意外和悲伤。


戈尔巴乔夫说:“我同所有人一样对叶利钦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叶利钦虽然最近一直生病,但是他仍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所以,叶利钦去世是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件。我已经向他的家属表达了慰问。”


戈尔巴乔夫承认,在民主建设方面,他同叶利钦之间曾出现过重大分歧,这些分歧当时被苏联和俄罗斯的保守势力利用。


▲53岁退休工程师基尔斯科娃﹕“叶利钦时代坏透。国家所有资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数人手里,给我们带来寡头财阀。他是凭谁都不会忘记的糟糕领导。”


66岁退休工会成员布拉绍夫:“苏联瓦解后,我们其实需要一段较顺畅的过渡,但结果得到的却是充斥不公和欺诈的乱局。他的时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阵子更差。”


44岁司机伊万诺夫:“他创造了一个由歹帮控制的国家。他除制止了一场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无干过好事。”


47岁医生科季尔尼科娃:“叶利钦治下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分化。科学不获资助,许多科学家离婚或自杀。他没有真正代表我们的利益,而是以美国利益为先。”


20岁学生奥梅尔先科:“他使我国非常穷困和堕落。他酗酒。他干得最好的是选了普京继任。”


61岁退休牙医弗拉基米尔:“我信任他,他却卖国。他做的一切都为贪官。”


44岁退伍军人阿莱姆巴耶夫:“我们原能轻易结束车臣 战争,但军政高官却发战争财。”


20岁大学生乌利瓦诺夫:“我不满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进行私有化。”


▲国营俄罗斯电视台(Rossiya TV):无论人们会怎样谈论他,叶利钦将永远被视为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和富有色彩的政治家之一……这位刚刚逝去的人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扮演了及其重要,而且尚未得到完全了解的角色。在俄罗斯历史上最尖锐的转折点上,虽然很多人都预言流血事件必然发生,他却设法避免了流血。


▲俄罗斯独立电视台(HTB):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他是苏联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抗争的象征。叶利钦大概是最能激起俄罗斯人矛盾情绪的人物……有人把他视为全新的、民主的俄罗斯的希望与象征,一个不怕批评那似乎牢不可灭的系统的人;也有人记得苏联是在叶利钦领导下倒台的,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一去不返,社会也随之解体,出现贫富分化。


▲《公报》(Gazeta):俄罗斯的国家元首几乎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但和他的一众前任比起来,叶利钦仍然是位非凡人物。从个人信念来看,他既是共产党人也是自由派;从执政风格来看,他既是专制领袖也是民主派;从人民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既广受欢迎但也令人讨厌。


▲《独立报》(Nezavisimaya Gazeta):政治改革者注定不会在生前得到肯定。他给了人民新的生活和实现自我的新机会,他同时也扫除了人们内心的恐惧,而这对他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点。公民们把适应新生活方式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国家领袖的失误,而正因为人们不再心存恐惧,国家元首几乎遭到所有人的排斥。叶利钦“不民主地”做了一些不受欢迎的决定,但他仍然是民主党的救星,而现在民主则将成为苏维埃复辟的受害者。


▲第一频道电视台:一个做事果断的人,握手象农民一样有力。他曾被俄罗斯政坛第一个“乡巴佬”。在他踏入政坛之初,曾被叫做“推土机”,有人这样叫他是出于亲热,也有人是抱着厌恶之心……历史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叶利钦这样有着“推土机”精神的人正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Ren电视台:如果叶利钦当时没有爬上坦克,宣读他所签署的有关政变不合法的政令,挺身领导公民抗命,谁知道我们现在会生活在怎样的国家中。不过国民对叶利钦的支持和爱戴并不长久。同年(1991年)12月,叶利钦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导人合伙拆散了苏联。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特别是老人,就是因此至今不能原谅他。


▲《商人报》(Kommersant):叶利钦曾说,他把俄罗斯留给“新一代政治家”,在他们领导之下国家“永远不会回到从前”。但是执政七年以来,普京证明俄罗斯可能回到从前……许多反对派成员认为,“委任”普京作接班人是俄罗斯首任总统最大的错误,但是叶利钦本人从未承认过这点——至少在公开场合没有过。


▲莫斯科回声电台(Ekho Moskvy Radio):一个名垂青史的人,一个新纪元的领袖。我们国家已经很多没有出现这样一个让我们觉得他的死与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关的人物了……叶利钦做了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那又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埋葬了作为俄罗斯支配性思想的共产主义……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身边找不到任何年轻而健康的人可以把他任内的美好事物持续下去。


● 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与评价


▲南方都市报社论:《叶利钦最大政治遗产是面向自由》。社论说,不必等待时间的裁决,叶利钦注定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他的一生如此丰富,以致在他驾鹤西去之后,各种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原料来烹制自己的美味。纵观国内舆论,要么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他的传奇故事,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演绎成以权谋论和厚黑学为理论基础的宫闱倾轧,要么重复着激进改革祸国殃民的老调,不顾一些学者早已深入论证其谬误,过分功利地急于为己所用。我们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而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中,回头检视叶利钦的政治遗产,这时你会发现他的成败功过都维系于面向自由的姿态。


叶利钦政治生涯中最动人的身影,是在1991年苏联发生“8.19”政变之际,他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戒严坦克上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反对政变者复辟专制铁幕的企图。他的勇敢、坚定和激昂的声音,成为历史关键时刻的一面旗帜,让那些在政变中迷惘无助的人们,让这个天空刚刚现出一缕曙光旋即又被乌云遮蔽的民族,清晰地听见了自由的召唤。他虽然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敌,这种姿态却使他成为戈氏新思维精神的传承者,也使他获得了一生中最大最宝贵的政治资本。在那一刻,坦克上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民族新的雕像,其光芒远远盖过了政变的对象戈尔巴乔夫,成为叶利钦时代的真正的起点。


叶利钦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在集权专制留下的荆棘丛中,带领俄罗斯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尽管他大权牢牢在握,并不时重蹈旧时代的积习,但是他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带来了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市场、自由的选举和自由的市民社会。他使俄罗斯有了公认的议会与总统选举,也使别的十多个民族获得了独立发展的自由。尽管他的市场经济功败垂成,但是他实践了一次公正的机会,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他没有带领国家走向公正,也没有引导人民达到自由,但是他强化了公正观念,打开了自由之门。


人们习惯于认为,叶利钦是一个破旧有功而立新乏术的人物。如果历史地看,其实破旧本身就是立新的一部分。打破70多年的旧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在他执政5年之后,俄罗斯人终于放心地说,我们不会再回到旧时代了,因为权力监督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他本人也时常在权力的宝座中摇晃。这是对他的政治成就最大的肯定,也是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建设的行动、摇晃是一种真正的稳定的现代观念的证明。


叶利钦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也正是在于他没有始终坚定自由的姿态,没有彻底地兑现自由的承诺。他作为一个旧时代培养出来的政客,一旦爬上权力的巅峰,身上带有的种种旧习随时都在发痒。有人认为他的一些行为是被迫的,那么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建设新时代的广场时,他没有能够彻底地清扫旧时代的瓦砾,甚至随手捡起瓦砾来打人。


备受争议的是他的经济政策。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陷入经济困境,引发了人们对所谓“休克疗法”的反思。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从私有化程度说,俄罗斯不如民主德国;从财政货币紧缩政策看,它不如波兰等东欧诸国;从市场经济的深入化看,它甚至不如中国。因此,所谓“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是一个难以讨论的伪命题。越来越清晰的是,阻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是旧有的权贵势力而不是市场新兴力量形成的寡头经济。这些寡头统治,阻碍了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剥夺了人民自由创业的机会,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得叶利钦的政治声望一步步走向低谷。


正如一些学者敏锐地指出,最后使政治强人叶利钦陷入四面楚歌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他对自由民主的背叛,企图建立新权威主义。但是他所主张的自由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他所建立的民主政治已经让反对派足够强大,他的旧时代政客风格总是面临质疑,他的独断倾向总是遇到抵挡,他所放任的寡头经济最终使自己尝到了苦果,在政治生涯的最后关头,他不得不作出一个交权的选择。他的交权,是民主政治中的一个权谋。一个掌权者必须通过提前退位来确保自己中意的接班人,这本身就是对民选政治的一种尊重和依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叶利钦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如释重负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为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作了一个最后的注释。


▲美国之音记者白桦报道:《利钦葬礼世界政要云集未见中国》。报道说:虽然中国称赞叶利钦为两国战略夥伴关系做出贡献,但在世界政要云集叶利钦葬礼上,并没有看到中国代表团的身影。


星期三,在莫斯科举行了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叶利钦的葬礼。这是自从沙皇亚里山大三世去世后,113年以来俄罗斯第一次按照东正教礼仪安葬国家元首。莫斯科市民说,从1985年苏共领导人契尔年科被安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后,2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大规模的葬礼。叶利钦的葬礼隆重、冗长。星期三中午,俄国东正教会的三位大主教再一次在救世主大教堂为叶利钦举行了安灵弥散。


在哀乐声中,叶利钦的家属、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00多位各国政要缓缓地走在叶利钦灵柩后面。 随后8名俄国军官抬着叶利钦的灵柩来到墓地旁。在同叶利钦最后告别之际,同叶利钦共同生活了50年的遗孀纳伊娜,长时间依依不舍地亲吻和抚摸叶利钦的脸颊。稍后,响起了俄罗斯的国歌和礼炮。在国歌和礼炮声中,叶利钦的灵柩被缓缓放入墓穴。离叶利钦的墓地不远处,长眠着中共前领导人王明。王明1974年在莫斯科去世后,也被安葬在新处女公墓中。


叶利钦的遗孀纳伊娜透露,叶利钦去世时没有任何痛苦。她说:“叶利钦是个开朗豁达的人。他去世时也正值阳光明媚的复活节时期。上帝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使叶利钦在瞬间失去知觉。叶利钦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离开我们而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叶利钦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尤杰佛维奇说,两个星期前叶利钦就对未来有了预感。他说:“叶利钦本人给我打来电话。这个电话很不寻常。他先是问了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等。然后,叶利钦突然意外地对我说,他现在很身体很不好,心脏疼痛,医生们束手无策。”


大约20多个国家的新任和前任领导人参加了叶利钦的葬礼。俄国媒体说,日本由于不满在叶利钦任内北方领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次仅派日本驻俄罗斯大使参加葬礼。中国虽然赞赏叶利钦为两国战略夥伴关系做出贡献,但在各国政要云集的叶利钦葬礼上,看不到中国代表团的身影。


俄罗斯人权团体计划星期四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集会,悼念叶利钦。莫斯科赫尔辛基俱乐部主席阿列克谢耶娃说:“在叶利钦时代,反政府示威游行没有象今天这样被武力驱散。在叶利钦时代,公民自由也没有象今天这样遭到破坏。”


俄罗斯共产党人仍然不原谅叶利钦。星期三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所举行的会议上,共产党议员拒绝起立向叶利钦默哀。在讨论叶利钦的功过时,一家俄罗斯自由派新闻媒体说,虽然叶利钦的主要功绩是争取到了自由,但不少俄罗斯老百姓对来之不易的民主和自由并不珍惜,许多人对自由也没能很好利用。


星期三,俄罗斯各家电视台都现场直播了叶利钦的葬礼。电视台还配上专门音乐播放叶利钦的生平介绍,让人们怀念这位倍受争议的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 德国之声报道:《叶利钦辞世-从民主英雄到病夫治国》。报道说,叶利钦亲手结束了苏联帝国的命运,但是却未能实现建设一个强大俄国的梦想。


“记住了,我不会让你再沾政治的边!”按照叶利钦在回忆录里的说法,这是1987年秋天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训斥他的话。其实,戈尔巴乔夫是发现叶利钦的伯乐,正是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州官”(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提拔到了莫斯科市委书记的高位。


1985年掌握了苏共大权的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和“透明化”政治改革,同龄的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相中。但是仅仅两年后,叶利钦就因为过激的政治改革态度而偏离戈氏路线,遭到革职处理。此时,由于提倡更大胆激进的改革,叶利钦已经成为一名受到民众欢迎的政治家。


1991年8月19日发生的写进俄罗斯历史的政变中,叶利钦风云际会中利用民众对改革路线的支持粉碎了企图维系苏共传统体制的政变者的计划,又成功迫使因政变权力受到削弱的戈尔巴乔夫退出了政治舞台。同年12月,登上克里姆林宫最高权力宝座的叶利钦宣布了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原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存在了69年的苏联共产帝国寿终正寝。


1993年10月,叶利钦领导的政府与议会发生权力冲突,经过导致100多人死亡的喋血战斗,叶利钦瓦解了议会反改革派势力的武装抵抗,成为无人能够挑战的强势“铁血总统”。


但是,稳固了权力的叶利钦越来越依靠保守的国家官僚机制,建立起由军队、情报部门和总统办公室组成的不透明的权力机器,让民主派越来越感到失望。突然的人事变动和意外的决策成了他的一个执政风格,与俄共和民族右翼势力占多数的议会发生冲突也成了俄罗斯政坛的家常便饭。


在外交上,叶利钦也很快就偏离了原来的亲西方路线,宣称前苏联所属领域是俄罗斯的“致命利益空间”,并开始限制独联体国家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叶利钦也明确显示出俄罗斯要继续当一个世界大国的野心。


经济上的严重困境和对车臣战争的不利局面使得叶利钦的民意支持急剧下降。尽管如此,叶利钦还是在1996年得以连任总统,这倒不是多数民众都喜欢叶利钦,而是担心共产党会重新掌权。连任后不久,叶利钦就因心脏病动了一次大手术,此后其实他在健康上就没有真正恢复过。成为克里姆林宫“病夫”的叶利钦自己也成了俄罗斯的一个心病,经济上的持续危机和有关他个人及其家族的腐败传闻让叶利钦的声望大打折扣。


1999年夏天,叶利钦将昔日的克格勃头目普京提携为政府总理和他的接班人选。普京出任总理不久就指挥了一次全新的车臣战役,这为他带来了民意支持和声望,虽然战役遭到西方的激烈批评。在1999年11月经合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叶利钦为车臣战争进行了辩护:“你们没有权利因为车臣而批评俄罗斯!”其实,车臣只是影响叶利钦与西方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北约东扩、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危机上以及战略核武器裁军上,叶利钦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主合法性的总统。但是,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


▲香港《太阳报》日前发表评论指出:“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民主运动的关键人物,其作用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但一九九一年八月政变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是叶利钦登高一呼,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民主进程,另一方面则使八月政变以和平结果收场。叶利钦的胆识和手腕由此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一九九二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对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不但在当时引起社会巨大震荡,而且其后遗症也一直留到今天。……叶利钦跨越了从共产党苏联到所谓民主俄罗斯的急剧演变过程,而且在他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也直接担负了俄罗斯过渡期的重要责任。关于叶利钦在这一过渡时期的功过,相信历史学家未来一定也会有巨大的争论,一如对于叶利钦对苏联解体的功过之争一样。”


评论写道:“叶利钦执政后期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钦点了普京出任总统。实际上,叶利钦执政后期,就已开始注意培养普京,但一九九九年除夕晚上叶利钦忽然宣布由普京接任总统,并从此从政坛上几乎销声匿迹,则充分显示了叶利钦作为政治人物的远见、胆识和魄力,一如他九九年八月政变时的表现。当然,在中俄关系上,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与中国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而且两国的边界谈判也走上良性轨道。因此,对中国来说,叶利钦到底是\'会主义的叛徒\'是中俄友好关系的推手,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东森新闻报》报道,西方国家形容叶利钦是民主斗士,建立了民主的俄罗斯,曾经与叶利钦打交道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么说,“命运让他在一个困难时刻统治国家,而历史会善待他,因为他在三大问题上展现勇气和坚定:和平,自由和进步。”但在俄罗斯人眼里的叶利钦,却不是这么回事。莫斯科的美国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克列门纽克说,“这个总统用大炮轰国会,杀害议员,摧毁政府组织中唯一一个可以挑战他的机关。这一切和民主无关。”


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将近九年期间,经济改革开放,但是却在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让财富集中在少部分大财阀手中,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跌将近50%,数百万人的毕生积蓄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化为废纸,国民寿命跌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


俄罗斯著名的历史学家梅维德夫说,“叶利钦在1991年承接了俄罗斯,卸任时留下的却是更糟糕的国家。他留给后世的多半是不愉快的,我不认为俄罗斯人民会以多温暖的态度缅怀他。”


这种西方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观点也反映在其它两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身上。戈尔巴乔夫大刀阔斧改革苏联时,受到西方热烈欢迎,国内却对他冷漠以待,转而投向激进改革者叶利钦的怀抱。但如果说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自己弄丢了王国,那么叶利钦就是“破坏者”。


莫斯科的世界经济暨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楚夫林说,“叶利钦最大的动力就是把所有一切都拆毁,这是他最擅长的。叶利钦从来没建设,国家的财富从他手中溜走,被企业财阀、地方领袖和犯罪集团把持。叶利钦时代的领导原则就只有混乱。”


车臣战争,贪污,滥权和经济衰败,让叶利钦的国内支持度直线下滑,但是他在国际间的形象并未因此受到影响,1997年俄罗斯获邀出席七大西方民主国家集团(G7),取得正式会员资格,七大因此成为八大(G8)。


叶利钦1999年交棒给普京后,普京带来俄罗斯史上的繁荣时期,梅维德夫说,“普京是个开创者,重建这个国家,军队,有效治理,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而西方眼中的普京政权,却是逐渐走回独裁专制的老路。


克列门纽克说,如果要说民主在俄罗斯示威,俄罗斯人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叶利钦。他说,“摧毁国会后,叶利钦制定新宪创造超级总统,普京沿袭了这部宪法,是叶利钦种下俄罗斯专制的种子。”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叶利钦留下的民主思辩”的社论,指出刚在前天去世,享年76岁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绝对是个时代人物。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时代结束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民选总统。苏联解体后,他继续大力推行俄国的民主化和市场经济,同英美等西方国家领袖频频亲密地打交道,获得对方的同声称誉。


社论指出,叶利钦的逝世,目前西方政界对他的评价基本上仍是正面的,褒多于贬,认为他让苏联和平解体,国际上是个“民主先生”,因此贡献是划时代的。


然而,俄罗斯国内的一般民众,则大都表露出与此相反的情绪。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叶利钦担任总统八年,是国家的一场灾难,国力出现大衰退,人均收入锐减75%,成千上万人陷入贫困。由于公共卫生水平猛跌,人口减少了200多万。甚至有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是“窃国大盗”。


社论称,叶利钦无疑是个魅力领袖。个性豪爽,有号召力,很容易同民众打成一片的这些素质,使这位建筑工程师很快从地方领导晋身克里姆林宫,登上权力的高峰。


叶利钦声誉最隆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不断强调,当时的苏联锐意改革开放,推行民主步伐迅猛,勇往直前。这样的论调,刻下也正用来评价“世界最大民主政体”印度,认为印度的发展步伐将会超越中国。


当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正面对着众多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但现在让人看得很清楚的是,对于制度僵化、资讯封闭的政体来说,民主确是大众所渴望的,但民主不是富国强民的万灵药。甚至有经济学家说,民主是财富增加、中产阶级扩大之后的结果,而不是走在社会前面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社论点出,关键在于,民主是个渐进的过程,它与社会的发展是相应而成的,更要配合财富的积累和秩序的维持。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不公正”还比不上“脱序”糟糕,因为即使出现不公正,影响的是只是某些得不到公平待遇的人,而“脱序”将导致全盘崩溃。


叶利钦的悲剧的确在于他仓促与“民主”认同,匆忙同西方国家拍肩膀的冲动。事实上,当选总统两个月后面对权力危机,他那解散政党、以坦克包围俄罗斯议会的做法,幷不民主。


“休克疗法”,是在私营法律与企业管理还未上道之际,把市场经济硬套在70多年来只知有国营企业的俄罗斯人头上,结果是只有几个寡头财阀成为暴富,贪污腐败横行,国企贱卖,国家资源廉价流入西方。雪上加霜的是,这时的俄罗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还在西方抵制的情况下同车臣分离主义分子打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尽管后来普京总统派兵敉平动乱,但车臣的后遗症延续了一段很长的时日。


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淡出政坛十多年的叶利钦,如今是以“民主先生”之名,在逝世的时刻一度让世人提起。但即使是西方民主,根本的问号仍是:“牛肉在哪里?”国家的昌盛繁荣,仍须来自开明稳定的领导,公平体制与法治的运作,资源的善用,而不是徒具虚名的“民主”。


▲南方周末发表署名熊丽的报道:《英雄,还是叛徒?》。报道说,叶利钦走了,正当人们正在纷纷猜测俄罗斯下任总统将花落谁家之际。叶利钦走了,他昔日治下的俄罗斯用什么样的心情为他送行呢?


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历史,有人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治死了那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叶利钦签署了死亡证书;戈尔巴乔夫埋葬那个神话般强盛的帝国,叶利钦为其举行了葬礼。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是旧世界的终结者,那么叶利钦就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有功之臣。当苏联体制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走进死胡同,失去动力机制”之时,是叶利钦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在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他把俄罗斯带出了苏联半封闭的状态,打开了国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是叶利钦在俄罗斯建立了市场经济框架和民主政治体制。


有人说他对俄罗斯而言是个带罪之人。是他一手埋葬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苏联,一手把俄罗斯经济送入休克,一手喂养了俄罗斯的寡头。他执政的8年时间里一手撤换了7个总理、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在“叶利钦时代”,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50%,内外债增至2250亿美元。


至于叶利钦在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恐怕就连最睿智的人都要思考再三后才能说清楚其中一二,这是因为叶利钦身上集中了太多矛盾的东西。


4月24日出版的《生意人报》公布了一份调查:2000年1月时,俄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关于叶利钦的消息占俄罗斯新闻总量的3.2%;2003年11月,叶利钦赴德就医并访问乌克兰期间,这一比例为0.8%;2006年2月叶利钦过75岁大寿时,这一比例已降到0.5%。


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叶利钦指定为接班人。他对于叶利钦颇多褒奖之词,“叶利钦为俄罗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他领导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民主的俄罗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在叶利钦的坚持和直接倡议下,俄罗斯出台新的保护人民权力的宪法,它使人民获得了自由表达意愿、自由选举政权、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普京最后强调,“叶利钦的高尚卓越的意愿和\'保护好俄罗斯\'的教诲将永远成为我们精神道德和政治目标。”


在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之一涅姆佐夫看来,叶利钦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被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多民众所理解”。涅姆佐夫说:“他将作为解放和获得自由而尝试一切的国家领导人走入历史。”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功绩在于,让俄罗斯获得了九年的完全自由。


前苏联总统、与叶利钦颇多政治恩怨的戈尔巴乔夫给了两面评价:“叶利钦是一位对俄罗斯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的政治家”。


4月25日,俄罗斯杜马的会议上,俄罗斯共产党的议员却拒绝起立为叶利钦默哀。


有俄罗斯的分析家认为,现在评价叶利钦的历史作用还为时尚早。苏联解体、独联体的建立、俄罗斯宪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俄现代议会制度的建立、重拳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和平交接总统权力,以及挑选普京为总统接班人等等,无不与叶利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早已成为俄罗斯一个时代的符号。


记者发现,叶利钦去世的消息被证实后,许多西方人士对叶利钦在俄罗斯历史上作用和地位都是“不吝美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美欧等国领导人对叶利钦的“美言”之后其实暗含着对普京“民主倒退”的担忧。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对叶利钦有多热爱,就对普京有多担忧”……


俄罗斯老百姓对叶利钦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据本报记者观察,在允许普通民众吊唁叶利钦的最初1小时45分钟,就有近千人自发地赶到救世主大教堂与叶利钦做最后的告别。但另一面,记者也遇到了一些不喜欢叶利钦的民众,有人称他是“酒鬼”和“恶棍。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教授说,”我一直就不喜欢他,他毁了我们的生活,他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退休金是多少?我的退休金是多少?这就是他所说的民主吗?“另一位四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我是不会参加他的葬礼的,让那些想去的人去参加吧!我还要生活!“许多西方政治家说,”我们喜欢叶利钦,因为他把俄罗斯领上了民主之路。”


无论是作为苏联的掘墓人,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塑造者,叶利钦的一生都充满着争议。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有自己的悲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也有自己的悲剧,而政治家也许是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的。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