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一大早,我便坐车穿过悉尼南郊的国家公园,应约来到沈嘉蔚家里。这天下午,在这个距离悉尼市中心三十公里、住着近百位艺术家因此以画家村闻名于世的邦定纳(Bundeena)小镇上,有一件“大事”发生——在100 Eric Street Bundeena NSW 2230,沈嘉蔚新建的可称之为豪宅的三层楼家里,来自悉尼各地的两百多位来宾聚集一起,庆祝他的巨幅系列油画《巴别塔》的完成。
这天下午,拍摄,录影,演说,采访,观察,交谈,人头涌涌,热闹非常。但上午很安静。我在层高近八米的画室也是展厅中,长时间地观看前后左右大墙上钉挂着的四幅巨画。
最大的一幅7.2 X 7.2米,命名《乌托邦》;
右侧是7.2 X 3.6米的《英特纳雄奈尔》;
左侧是7.2 X 3.6米的《古拉格》;
对面是一幅3.6 X 7.2米的《萨图耳诺斯》。
《巴别塔》就是由这四幅巨画组成。
真是少见的异常宏大的历史展现——而且是通过巨幅油画艺术展现。
我震撼了,也生发很多思索。
一,“再见革命”后的《巴别塔》:
二十年三易其稿,终于大功告成
二十一年前,2002年9月27日,在悉尼市中心一间称为“4A”的专业画廊,沈嘉蔚题为“再见革命”的个人画展开幕。事后,我写了一篇长达二万二千多字的评介文章,题为“他在释放身上的历史积沉——看沈嘉蔚个人画展《再见革命》”。在这篇长文的最后一节,我谈到沈嘉蔚计划中的一件作品,将是一件幅面巨大的大场景作品——称为《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巴别塔”出自《圣经‧旧约》记载的一个典故。故事这么说:洪水过后,挪亚后人兴旺发达,遂造塔欲昭告天下。上帝惧之,遂一夜间改变他们的语言,使之互相不能沟通,人群散去四海,塔半途而废。“Babel”来源于动词“balal”,在希伯来语中意为“使困惑”或“使混乱”,这个字也可说来源于阿卡德语“bab-ilu”,意为“神之门”。对许多无神论者中国人来说,他们注意到《圣经》这个典故,倒是通过中共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瞭望》周刊1984年第15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建造中国的“通天塔”》。“通天塔”就是指“巴别塔”。文章报道胡耀邦总书记在1982年4月1日给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古代巴比伦人建造通天塔后,说:现在,中国人接过了巴比伦人没有实现的理想。那个愚弄巴比伦人的上帝又不存在了。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能不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为这个工程而英勇献身呢?如果能,我以为,它的成功,是可以计日而就的。
沈嘉蔚当年第一次注意到“巴别塔”这个词,据他回忆,也是因为胡耀邦这封信这段话。后来,很久以后,2001年有一天,沈嘉蔚阅读《圣经》里的巴别塔故事时,想到了少年时代经历的中苏论战交恶,就在那一刻产生了以《巴别塔》比喻共产主义大厦的构思。沈嘉蔚觉得,建造“巴别塔”即是追求人类大同的共产主义理想;“语言变乱”相当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争吵及后来各种内争外斗;“上帝”则为共产主义者的宿命;画面的各种细节可以表现共产主义者为实现崇高理想竟而采用暴力血腥手段。沈嘉蔚用此典故比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一百五十年间的兴旺至衰败,既鲜明又深刻。
2004年4月,沈嘉蔚开始画制《巴别塔》。这年,他五十六岁,打算以他这幅大场景作品作为他近四十年绘画生涯的收官之作。
当初,在艺术处理上,沈嘉蔚想以法兰德斯文艺复兴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巴别塔》为蓝本,但把细节全部改动。塔身有许多不同国家的特别风格与故事。例如塔的一部分被毛泽东及其追随者盖成了中国宝塔式,塔外远景的一部分是壮观的土高炉群之类,港湾里有苏联的航空母舰……。也会画入许多著名的共产党员艺术家及其作品,如毕加索、马蒂斯、塔皮埃斯、库图佐、里维拉、弗里达‧卡洛、西盖罗斯,等等。在塔顶部分,将会画上苏联艺术家塔特林于1919年做的未来派雕塑、现代美术史里程碑名作《共产国际纪念碑》。原作是框架结构,因此显得像是未完工的塔身骨架。
但2004年尝试后,沈嘉蔚停顿下来。特别是,在此创作《巴别塔》期间,他读到了索尔仁尼琴最后的巨著《红轮》,于是调整了计划,暂停《巴别塔》的创作。他回想起来,在他的第一稿里,《巴别塔》的形象是个大塔,把故事放在里面讲述,就要在塔身画无数的人物,这样塔上的人物就只能有手指头大,没法画。所以他就拖了很多年。
2008年,沈嘉蔚到欧洲转了一圈后,突然有一天开窍了。他决定,表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故事自成一幅,是主要形象;共产主义实践故事放在另外的画布上,于是有了今日所⻅的构思框架。这个开窍了以后,2009年,沈嘉蔚用几个月画一组十分之一大小的草图。2010年,沈嘉蔚完成了画布上的构图,还制作了全部九十块画板。
为了方便绘制,也为了提供《巴别塔》画成之后永久性的陈列场所,他拍卖《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等旧作购下了目前这块地皮,並从2015年开始建造包括这座画室的三层楼房。2017年11月7日是所谓“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从这天开始沈嘉蔚在画板上勾勒黑白底稿。2019年7月迁入这座画室,並开始用油画色绘制表现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奋斗理想——《乌托邦》。2020年底,《乌托邦》基本完成。这时,沈嘉蔚购置了脚手架将九十块画板全部上墙。
此后三年,沈嘉蔚在脚手架上完成了其余三幅巨画,表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部分:《英特纳雄奈尔》,描绘共产主义悲壮的奋斗历程。那些最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者和他们的同路人,为了那个乌托邦而奋斗,不惜牺牲他们的生命。
《古拉格》,以臭名昭著的前苏联集中营,集中表现共运的灾难性后果。这里描绘了大饥荒与对知识分子的无穷无尽的迫害,也描绘了西方知识分子的两难困境,还展示了有良知的党内改革派的奋力一搏。共产主义给人类造成的悲剧不亚于法⻄斯带来的浩劫。
第三幅是《萨图耳诺斯》。萨图耳诺斯是罗马神话中可预见未来的宙斯之父,他预见自己将被孩子取代,所以不断将自己的新生儿吞噬。此画描绘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进行内部清洗的历史现象。这是国际共运史上贯穿始终的悲剧:革命吞噬自己的孩子,甚至父母。
在《巴别塔》创作早期,沈嘉蔚准备画两百多个人物,但定稿后增加到四百多人。
2023年10月15日的集会,是庆祝《巴别塔》绘画阶段告终。今后两三年里,沈嘉蔚要在绘画基础上编辑写作,讲述画面背后的历史与画中四百多个人物的故事,以及画作所描摹的一百多件艺术作品所构成的另类美术史。
沈嘉蔚二十年全身心的投入,所付出的精力以及所取得的成造,令人赞叹,令人敬仰。
(2023年11月22日于悉尼。)
照片说明:
1-1,
2023年10月15日,庆祝《巴别塔》绘画阶段告终集会在沈嘉蔚画室也是展厅中举行。
1-2,
沈嘉蔚在庆祝会上讲话。
1-3,
沈嘉蔚对其画作《巴别塔》的最初构想。
1-4,
本文作者摄于2023年10月15日庆祝会,背景是钉挂巨画的展厅。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何与怀:陈若曦坚持信念 一生无悔——从她的名著《尹县长》谈起(一)
- 高瑜网络通信遭断半个月 家人无法联系
- 泽连斯基称中国与巴西提出的和平建议具有“破坏性”
- 美众院“中国周”再通过三项抗衡中国影响力法案
- 张智斌:在中国,女人做官不容易—— 从几个小官样本看官场生态之恶劣
- 俄乌战争进入关键节点,美英最高外交官罕见联访基辅
- 华盛顿升级对北京的批评,首次指责中国直接强化俄罗斯战争机器
《零八宪章》十周年
- 周锋锁:刘晓波铜像将于2024年9月11日在高威大学爱尔兰人权中心揭幕
- 孙文广关注组:刘晓波魂归大海,孙文广生死何处?
- 古道东风:因海祭刘晓波,笔会会员昝爱宗等人被刑拘
- 中国人权:纪念刘晓波逝世七周年(中英文)
- 夏伟:刘晓波的殉难(张裕 译)
- 陈立群:有大海就有晓波。晓波大海,大海晓波。
- 廖亦武:两封提前写好的死亡信——《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英文簡裝版前言
- 吴严:为什么说改开必定失败及国家将被拖入沼泽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