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信徒,福音最柔弱的种子

 


王光泽(北京独立时事评论员)


2006年的岁末,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省信阳市。很早就听说基督教在信阳开始兴盛起来,在我的故乡罗山县城,兴建了一座很大的教堂,我便很想去看看。


早上,薄雾还没有散尽。我开了一辆老款的绿色富康车,带着我的高中同学潘克文先生前往罗山县城北部的教堂。


潘克文是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毕业于河南省金融干部管理学院,现在当地银行机构工作。近年来,他也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阅读了圣经以及和基督教相关的一些读物。


通往教堂的路非常狭窄,还不够并排行使两辆富康车。车还没有到,我们就听见了歌唱赞美诗的声音,在乡村的旷野里格外清晰。在小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幢巨大的建筑物,这就是罗山教堂。


我们走进教堂的时候,歌声并没有停止,只是大家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两个年轻男子。我们找到教堂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环顾四周,让我震惊不已。教堂的一层大厅黑压压地几乎全部满座,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又以老年女性信徒居多。像我和克文这样的年轻男子,我们没有看到第三个。我大致数了一下,当天来做礼拜的信徒大约有300人之多。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约70岁左右的张老先生告诉我,楼上还有一层,人多的礼拜天,楼上也会坐满了人,大约能容纳得下500多人。


教堂距离我的母校罗山高中不远。1987年到1990年,我曾经在那里求学。在半军事化的高中里,我接受的完全是无神论教育,美其名曰“科学唯物主义”。这是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书本讲述的无神论之外,我们对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几乎一无所知。官方的教科书把这些宗教信仰当作封建糟粕来冷嘲热讽、大加鞭笞。


在无神论之外,有神论的幼芽还是顽强地滋生出来。大概是中共执掌政权并不久远,截至1989年,不过区区40年的时间。唯物主义作为官方钦定教义,也不过40年。就中国大陆而言,无神论此前并不是主流。


尽管孔子曾讲过“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类似“唯物主义”的话,但是道教、佛教的存在,使得儒教对有神论有相当的宽容。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更是将儒教这一人学上升到神学的高度,寻求“天道”和“人伦”的合二为一,使得儒教不再是地地道道的人学,而是与神祗有着密切的关联。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句名谚。“天理良心”更是民间寻求公道的是非依据。


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对西方文明断章取义,急功近利地引进和鼓吹激进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更是将唯物主义立为“国教”,从此中国人,只见物,不见人,更忘却了神明的存在。中国人做事既不再凭“良心”,也不再仰望“天理”,而是依据狂妄的理性杜撰出来的“历史规律”。中共执政以来,杀人如麻、草菅人命、视生灵如刍狗,更是和唯物主义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最早听说基督教这一概念,竟然是我在罗山高中读书时听到的一句戏言。我有个叫包文军的同桌是罗山县涩港镇人,他说街坊当中有几个老太太信基督教,他们觉得很好玩,把基督教理解为一种歪门邪道,还给基督教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鸡子一逗就叫”的“鸡逗叫”。当时我们这些无知的孩子,对这样的编排乐不可支,打笑取乐一番。


那时的我绝对没有想到,十几年之后,一座规模巨大的教堂就在我们的母校附近矗立起来。虽然谈不上信众云集,但是门庭若市还是可以称得上的。


周围的几位老姊妹对我们两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不时地回头来看我们,其中有一位还借给我们一本赞美诗和一本圣经,还不时回过头来指点我们所唱诗歌的位置。她们大概在猜想,这两个年轻人怎么会对福音产生了兴趣。


一位吴姓大姐劝告我们说,你们信主吧,肯定会给你幸福平安。我点点头说,“从您的脸上我就能够感觉到您非常平安喜乐。”话音落下之后,我注意到她的眼角里泛起了泪花。我知道这是一种认同的幸福。


宗教信仰在中国还是一条很窄很窄的道路,走的人并不多。圣经里说,福音将从最柔弱的地方兴起。中国广袤的乡村存在着中国最弱势最庞大的农民群体。中共建政以来,农民遭受了30年的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盘剥,即使是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存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9亿农民构成了中国最为庞大的贱民群体,他们缴粮纳税,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这个“共和国”的医疗、失业、工伤、养老等任何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的边缘化生存,使他们显得格外无助和可怜。他们像一堆卑微的沙子一样被专政机器扬起来又抛下去,操弄于股掌之间。


我的故乡信阳更是一个苦难的渊薮。1959年震惊中外的“信阳事件”更是表明,当时近百万信阳农民的生命如何在专政机器的淫威下被碾成齑粉。信阳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最柔弱的悲情之地。在这块土地上,年轻人往往可以出门打工挣钱糊口,他们是这块土地上的“强者”,老幼妇孺是这群弱势群体中最弱的那一群了。所以,福音在他们的心中开始撒播种子。


我请教过我旁边的张老先生,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福音。他回答说,大概在五年前他老伴去世之后,他经常想念他老伴。“老伴在天国,我能够通过上帝带话给她”。我说,在毛泽东时代有没有这样的自由呢?他说绝对不可能。我问他对毛泽东怎么看,他说他想当上帝,怎么可能呢?他太狂妄了。


我对克文说,你看这些基督徒们,他们还需要启蒙吗?他们不需要自以为理性的知识分子的启蒙,他们仰仗信仰就可以有着清晰的判断。一盎司的信仰顶得上一磅的智慧。他们知道自己的罪性有多深重,他们知道人的罪性有多深重;他们是匍匐下来的一群,他们是最柔弱的羔羊;他们是福音在中国的开端,他们也是中国最刚强的一群,他们是福音的载体,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识见自己的罪性,他们会让所有的伪神逐步退却。


我们没有赶上讲道的时间,唱了几首赞美诗之后,牧师开始主持颁发圣餐,然后是礼拜结束。仪式井然有序、庄严神圣,在颁发圣餐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信徒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仪式结束后,我找到了一位吕姓长老。她告诉我,罗山教堂以前在县城中心,城市发展之后,市中心的地块商业价值很高。他们通过县政府将原来的教产置换到郊区,兴建了这座规模比较宏大的教堂。


吕姓长老还告诉我,县宗教局对他们的宗教活动并不干涉,也没有组织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班;在经济上政府也没有拨款,教会自牧自养,完全依靠信徒们的奉献。对于异端的搅扰,她说,“东方闪电派”、“三班仆人派”、“称米派”曾经对教会有过侵扰,但是教会最后都得以胜过。


吕姓长老的话让我有一些欣慰,她的表述让人感觉到中国大陆宗教信仰自由的空间还是在逐步拓展。虽然不时有抓捕家庭教会信徒、驱散家庭聚会的报道诉诸外电,但是我仍然能够看到教会和政府之间谋求和平相处的可能。罗山教会就是一例。


2007年3月1日于北京CBD寓所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乡村信徒,福音最柔弱的种子

 


王光泽(北京独立时事评论员)


2006年的岁末,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省信阳市。很早就听说基督教在信阳开始兴盛起来,在我的故乡罗山县城,兴建了一座很大的教堂,我便很想去看看。


早上,薄雾还没有散尽。我开了一辆老款的绿色富康车,带着我的高中同学潘克文先生前往罗山县城北部的教堂。


潘克文是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毕业于河南省金融干部管理学院,现在当地银行机构工作。近年来,他也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阅读了圣经以及和基督教相关的一些读物。


通往教堂的路非常狭窄,还不够并排行使两辆富康车。车还没有到,我们就听见了歌唱赞美诗的声音,在乡村的旷野里格外清晰。在小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幢巨大的建筑物,这就是罗山教堂。


我们走进教堂的时候,歌声并没有停止,只是大家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两个年轻男子。我们找到教堂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环顾四周,让我震惊不已。教堂的一层大厅黑压压地几乎全部满座,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又以老年女性信徒居多。像我和克文这样的年轻男子,我们没有看到第三个。我大致数了一下,当天来做礼拜的信徒大约有300人之多。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约70岁左右的张老先生告诉我,楼上还有一层,人多的礼拜天,楼上也会坐满了人,大约能容纳得下500多人。


教堂距离我的母校罗山高中不远。1987年到1990年,我曾经在那里求学。在半军事化的高中里,我接受的完全是无神论教育,美其名曰“科学唯物主义”。这是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书本讲述的无神论之外,我们对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几乎一无所知。官方的教科书把这些宗教信仰当作封建糟粕来冷嘲热讽、大加鞭笞。


在无神论之外,有神论的幼芽还是顽强地滋生出来。大概是中共执掌政权并不久远,截至1989年,不过区区40年的时间。唯物主义作为官方钦定教义,也不过40年。就中国大陆而言,无神论此前并不是主流。


尽管孔子曾讲过“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类似“唯物主义”的话,但是道教、佛教的存在,使得儒教对有神论有相当的宽容。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更是将儒教这一人学上升到神学的高度,寻求“天道”和“人伦”的合二为一,使得儒教不再是地地道道的人学,而是与神祗有着密切的关联。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句名谚。“天理良心”更是民间寻求公道的是非依据。


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对西方文明断章取义,急功近利地引进和鼓吹激进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更是将唯物主义立为“国教”,从此中国人,只见物,不见人,更忘却了神明的存在。中国人做事既不再凭“良心”,也不再仰望“天理”,而是依据狂妄的理性杜撰出来的“历史规律”。中共执政以来,杀人如麻、草菅人命、视生灵如刍狗,更是和唯物主义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最早听说基督教这一概念,竟然是我在罗山高中读书时听到的一句戏言。我有个叫包文军的同桌是罗山县涩港镇人,他说街坊当中有几个老太太信基督教,他们觉得很好玩,把基督教理解为一种歪门邪道,还给基督教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鸡子一逗就叫”的“鸡逗叫”。当时我们这些无知的孩子,对这样的编排乐不可支,打笑取乐一番。


那时的我绝对没有想到,十几年之后,一座规模巨大的教堂就在我们的母校附近矗立起来。虽然谈不上信众云集,但是门庭若市还是可以称得上的。


周围的几位老姊妹对我们两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不时地回头来看我们,其中有一位还借给我们一本赞美诗和一本圣经,还不时回过头来指点我们所唱诗歌的位置。她们大概在猜想,这两个年轻人怎么会对福音产生了兴趣。


一位吴姓大姐劝告我们说,你们信主吧,肯定会给你幸福平安。我点点头说,“从您的脸上我就能够感觉到您非常平安喜乐。”话音落下之后,我注意到她的眼角里泛起了泪花。我知道这是一种认同的幸福。


宗教信仰在中国还是一条很窄很窄的道路,走的人并不多。圣经里说,福音将从最柔弱的地方兴起。中国广袤的乡村存在着中国最弱势最庞大的农民群体。中共建政以来,农民遭受了30年的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盘剥,即使是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存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9亿农民构成了中国最为庞大的贱民群体,他们缴粮纳税,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这个“共和国”的医疗、失业、工伤、养老等任何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的边缘化生存,使他们显得格外无助和可怜。他们像一堆卑微的沙子一样被专政机器扬起来又抛下去,操弄于股掌之间。


我的故乡信阳更是一个苦难的渊薮。1959年震惊中外的“信阳事件”更是表明,当时近百万信阳农民的生命如何在专政机器的淫威下被碾成齑粉。信阳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最柔弱的悲情之地。在这块土地上,年轻人往往可以出门打工挣钱糊口,他们是这块土地上的“强者”,老幼妇孺是这群弱势群体中最弱的那一群了。所以,福音在他们的心中开始撒播种子。


我请教过我旁边的张老先生,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福音。他回答说,大概在五年前他老伴去世之后,他经常想念他老伴。“老伴在天国,我能够通过上帝带话给她”。我说,在毛泽东时代有没有这样的自由呢?他说绝对不可能。我问他对毛泽东怎么看,他说他想当上帝,怎么可能呢?他太狂妄了。


我对克文说,你看这些基督徒们,他们还需要启蒙吗?他们不需要自以为理性的知识分子的启蒙,他们仰仗信仰就可以有着清晰的判断。一盎司的信仰顶得上一磅的智慧。他们知道自己的罪性有多深重,他们知道人的罪性有多深重;他们是匍匐下来的一群,他们是最柔弱的羔羊;他们是福音在中国的开端,他们也是中国最刚强的一群,他们是福音的载体,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识见自己的罪性,他们会让所有的伪神逐步退却。


我们没有赶上讲道的时间,唱了几首赞美诗之后,牧师开始主持颁发圣餐,然后是礼拜结束。仪式井然有序、庄严神圣,在颁发圣餐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信徒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仪式结束后,我找到了一位吕姓长老。她告诉我,罗山教堂以前在县城中心,城市发展之后,市中心的地块商业价值很高。他们通过县政府将原来的教产置换到郊区,兴建了这座规模比较宏大的教堂。


吕姓长老还告诉我,县宗教局对他们的宗教活动并不干涉,也没有组织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班;在经济上政府也没有拨款,教会自牧自养,完全依靠信徒们的奉献。对于异端的搅扰,她说,“东方闪电派”、“三班仆人派”、“称米派”曾经对教会有过侵扰,但是教会最后都得以胜过。


吕姓长老的话让我有一些欣慰,她的表述让人感觉到中国大陆宗教信仰自由的空间还是在逐步拓展。虽然不时有抓捕家庭教会信徒、驱散家庭聚会的报道诉诸外电,但是我仍然能够看到教会和政府之间谋求和平相处的可能。罗山教会就是一例。


2007年3月1日于北京CBD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