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六四专文,并没有令人失望。证明民选的领导人,不能不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凌驾政治经济的现实利益,更体现了小台湾比大中国站在不可比拟的道德高地,也为未来两岸的融合指出了方向。
马英九最动人的一段话是:「任何一个政府,面对不幸的历史,要『就事论事』,面对沉痛的家属,要『将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实际上,能否就事论事、将心比心,不仅是避免悲剧重演,对一个政党来说,更是能否让一个革命政党转型为和平时期的执政党的关键。
马英九以台湾的228事件为例。228事件是1947年发生的大规模镇压和流血事件。国民党绝对有理由不为228事件翻案。
首先,228确实有外力介入,而且不是带点钱或帐幕到北京支持学运那样的介入,而是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组织介入。参与228行动的多名中共党员,比如谢雪红、吴克泰、叶纪东等,其后都逃回大陆并公开活动。近年吴克泰还爆出1946年吸收李登辉参加共产党,李登辉在他的着作《台湾的主张》中承认,228时,「我也是被镇压的对象之一」。而中共是明确地表示要推翻国民党政权的。
其次,参与228事件的台湾人,不是和平地静坐或绝食抗议,而是也使用手头上有的种种武器,对国民党人甚至外省人进行暴力袭击。
其三,228后,国民党的稳定统治,儘管属专权政治,但却避免了被中共「解放」而使人民被折腾至少三十年,台湾在这段期间获得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避免了统治大陆时期的贪腐,可算昇平。与六四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相比,那一个发展得更健康?
其四,若否定了国民党对228的镇压,给受害者平反,那麽将如何给蒋氏父子尤其是蒋介石定位?若否定了蒋,又怎样评价49年后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呢?228事件是不是大屠杀?要计算死多少人吗?官方报告说死190人,伤1,761人;《纽约时报》说死一万人。历年关于228的研究报告,从死1,000人到280,000人都有。大屠杀的事深入挖掘,国民党的统治怎麽维持?因此,直到1988年,时任行政院长的俞国华说,228事件是「中共利用偶发事件来扩大事端」,对228没有歉意。
而中共则似乎配合国府说词,把228称为「228起义」。大约有十多年时间,中共每逢2月28日就举行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座谈会,向台湾喊话。
然而,若站在对个人生命充份尊重的人性立场,那麽一个专权政府,用真枪实弹对付手无寸铁的民众,那怕倒在血泊中的只有一两个人,政府也是屠杀,要承担罪责。当台湾向民主转型,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全面普选之后,国民党政府面对历史伤痛,如马英九所说,「拿出很大的决心和诚意,经由调查、认错、道歉、建纪念碑、立法补偿、恢复名誉、设国定纪念日并降半旗等系列作为,期能抚平历史的伤痛,促进社会的和解。这一段努力实践转型正义与人权法治的历史,对台湾、对中华民族,乃至对其他国家,都具有正面意义与参考价值。」
国民党也在这个勇敢面对历史伤痛的浴火重生中,转型为必须接受民意考验的非革命政党。经两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掌政权,台湾也步向成熟的民主社会。
革命政党以暴力革命为夺取政权的手段,掌政后也以暴力作为统治的基础。其间必然发生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流血冲突。革命政党要转型为和平时期的执政党,必须把管治的基础建立在对历史「就事论事」、对人民「将心比心」的人性关怀与人权法治的基础上。正如马英九所说,「记取历史教训不是为了深化仇佷,而是为了策励未来。」平反六四,也不是为了要为受害者报仇,而是为了中国人权、法治的未来。中共要从革命党转型成和平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走国民党面对228的路向,否则只会走向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