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 | 编辑部 | 征文启事 | 友好链接| 过期刊物

  • 首页
  • 本站首发
  • 思想
  • 时政
  • 维权热线
  • 台海和平
  • 书籍下载

年终报道:前瞻中共20大,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时政 | 2021-12-21 16:03:35 | 美国之音


年终报道




2021年12月21日 10:00



文东

资料照:人们走过北京街头张贴的习近平与中国梦的宣传画。(2018年3月2日)


台北 — 2021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的第十年,也是中国面临内外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展望2022年,秋天登场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将是中国政坛最关键的大事。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惯例,于明年的二十大后顺利开展第三任期。但观察人士指出,无论从党内利益分配、社会治理到中国经济前景,乃至未来的政治继承等各面向,习近平独揽大权的强势作风恐将为他带来更多挑战。








前瞻中共20大,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作者 美国之音








代码已经复制到剪贴板。








网址已复制到剪贴板



  • 分享到脸书

  • 分享到推特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9:584:30














 下载 





中共领导班子原预计在二十大换届,但十九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迟迟不见接班候选人,前年全国人大又修宪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今年的六中全会更通过中共党史上第3份“历史决议”,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种种迹象看来,习近平继续连任似乎已成定局。

习打破接班惯例激化党内斗争

相较于毛泽东过世时,党内陷入激烈的接班斗争,中共在江泽民到胡锦涛时代陆续推出接班规则,包括领导人隔代指定继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领导、政治局委员“七上八下”划线离退(意指67岁还可续任、但全会当年足68岁则须退休)等不成文的“惯例”,让政权运作及更迭有迹可循。

这些接班惯例有助于减缓党内各派的权斗,而位于台北的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指出,不少惯例恐在二十大前的权力争夺中一一被改变。

首先是中共常委人数,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设有9人,十八大起减至7人。现有传闻,二十大常委可能进一步减到5人。而政治局常委韩正等人也可望跟着习近平打破退休年龄限制,继续位居权力核心。

明居正说,每一项改变,代表二十大前党内各派系卡位之激烈,其中,包括反习势力也可能蠢蠢欲动。

曾任台湾总统府两岸关系特别顾问组成员的明居正告诉美国之音:“其实反习的力量也在摩拳擦掌,大家也真的担心说,你又上去了,那我们怎么办?所以就习的续任不续任,我觉得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



位于台北的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


位于台北的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


明教授认为,即便习近平顺利上位,也开了一个恶例,也可能加剧党内对他独揽大权的挑战。

“如果习续任,就打破七上八下(的惯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打破?如果我们不动的话,那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卡位)了,所以就会产生另外一波的冲击。常委人数要再减的话,这争斗就更激烈了,那就不但派际之间会争,派内也要争,因为你上去我就没了,所以现在就是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领导人终身制恐酿政治继承危机

除了人事布局,习近平任内一步步改造中共党机器。分析人士表示,胡锦涛时代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被形容为“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之分权集体领导模式,现在被集中在由习近平一人掌控的各个“小组”底下。他甚至要求政治局常委要做“工作报告”、建立“请示制度”,许多原属于国务院的职能也被扩权的党务系统所吸纳,更别提近年来大规模抓捕维权律师、打击NGO,形成“强国家,弱社会”的种种集权之举。



位于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照片提供:寇健文)


位于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照片提供:寇健文)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习近平大权独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渐渐浮现。首先是在国家治理上,因为凡事都靠顶层管理,导致基层官员功能严重萎缩,无法再扮演挖掘社会问题、下情上达的主动角色,这将让中国在应对重大公卫、突发事件时显得迟缓。他说,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医师李文亮上网发出警讯,反遭公安约谈就是一个下情无法上达的明显案例。

其次,习近平之后的接班人也恐将难以施展,因为第三次“历史决议”将习近平的权力“定于一尊”,并拉抬到比肩毛泽东之后,未来无论谁接班,恐怕都难脱习近平的强人阴影。

长期关注中共政权运作的寇健文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决策判断能力一定是会下降的,所以不管习近平在健康良好的情况下他下台,或是他采取终身制的一个做法,长期来讲,中共政权会面临比较大的一个挑战是在后习时代,这个接班人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强势的领导人,摆脱习近平阴影。”








中共议决 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与权力分配同样棘手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习近平的最大挑战之一。

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历经上半年的强劲成长后,下半年已经放缓并出现疲态。

展望明年,据路透社12月初的报道,中国官方的经济顾问团建议,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成长目标下调并设定在5%至5.5%之间,此一数字略低于北京多年来追求GDP 6%以上的成长目标。

虽然目前各大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都显示,中国2022年的经济还可以成长5%-5.5%以上,不过,他们也警告,变种病毒Omicron的可能威胁、金融和高杠杆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迹象,以及互联网产业和娱乐、课外补校等行业所受到的监管冲击,都可能为明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下行的风险。

星期六(10月9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请同时参阅:

经济发展与社会控制两难 习近平要权不要钱?





在此前提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6日的会议中特别强调,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扩大内需,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就在同一日,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因未能在美元债宽限期后支付债息,再传违约风暴,并遭信评机构惠誉调降评比。此前同样知名的“阳光100”、“花样年”等房企,也先后传出债务违约。

中共的口号正好反映出中国经济在诸多领域所面临的困境,这将对习近平的长期执政和中共统治的正当性一一带来挑战。

中国经济“3驾马车”出口独木难支

相较于内需不振,中国在出口方面仍呈现荣景。受惠于东南亚各国疫情严峻,大量出口订单回流中国。据官方统计,中国9月份出口额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不过,工厂加班加点赶订单之际,却遇上各地缺煤限电,让部分出口业陷入停产的危机。



位于美国加州的独立媒体人王剑


位于美国加州的独立媒体人王剑


位于美国加州的独立媒体人王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推动的经济“三驾马车”,也就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中,只有外贸出口仍一枝独秀,但也是“独木难支”,尤其中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升高,一旦疫情趋缓,出口订单恐将再次流失,因此,他认为,明年中国的经济危机四伏。

王剑说:“明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就是这三个地方,一个是房子,一个是出口,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金融。因为房子一出问题,金融就会出问题,这就像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所以你形容明年的经济状况,基本上你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叫危机四伏”。

学者:经济困境恐引發社会动荡



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


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


针对习近平的续任,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领导层间历来有着根深蒂固的“一条船共识”,深知全党都绑在一条船上,若船有破洞对谁都没好处,因此形成相当的稳定性。在此前提下,如习近平这样一个体力、智力均优、又怀有雄心的领导人偶尔打破常规,亦无不可。不过,许多迹象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所带来的不确定感,是中共现在最大的“心病”。

张俊华说,政坛不少人也担心,习近平若无限期续任,最终可能带来中国版的“普京现象”。他说,俄罗斯总统普京20年前要求人民给他20年,打造一个伟大的俄罗斯,但20年过去了,他并未能实现承诺。

相较之下,习近平也喊出了“中国梦”。

但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有中国“御用经济学家”之称的清华大学学者李稻葵12月初在一场演说中不讳言,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对此,张俊华说,相较于西方国家,经济困境在中国恐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冲击、甚至引发人民闹革命。

张俊华说:“西方国家的经济不好,老百姓也不是很愉快,但是不会涉及到社会不稳定或是闹革命的现象。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经济不好的话,就很害怕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了等等,就怕政权被推翻了。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瑞士达沃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WEF)年会(2019年1月23日)。
请同时参阅:

年终报道: “党是你的老板”——中国民企遭严酷打击的一年





屡触西方底线战狼外交难乐观

除了种种内忧,在外交方面,多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一致认为,未来一年,习近平恐面临外患不断。

明居正分析,中国接连爆发新疆人权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还有没完没了的战狼外交争议,乃至网球明星彭帅遭性侵事件,几乎每一件都触碰西方人权及道德底线,迫使各国必须在道德与中国市场利益之间选边站或重新找到平衡点。

张俊华则认为,即使是前几年,对于习近平推销“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欢迎的非洲各国近来也因为中国投资减少、以及陷入债务危机等问题,降低了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度。他说,中国若想要化解这一连串的涉外争议,重塑其在国际间的政治信任度,就得严厉针砭先前政策和战狼外交的错误,然而,张俊华质疑,习近平周遭多是唱赞歌、拍马屁的官员,而中共也一向拒绝自我批判,因此,中国在二十大前的外交局势仍不容乐观。






脸书论坛


美国之音不会基于意识形态或政治观点而删改评论。但所有评论请遵循以下网站守则:1. 以读者个人身份就美国之音的报道及报道所涉及的话题发表评论。2. 不得在读者讨论区散发纯属推销或宣传的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它媒体和网站的文章。3.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使用侮辱任何种族和民族的言语。4. 不得煽动暴力。5. 请使用汉语或英语发言。若使用其它语言,欢迎登陆美国之音其它语种的网站。







上一个 《黎明前的斗争》:新书揭示美苏“冷战”对美中竞争的启示
下一个 美国对靖国问题说“不”

相关文章

象他那样传播和捍卫自由——为米尔顿•弗里德曼而作

象他那样传播和捍卫自由——为米尔顿•弗里德曼而作

2006-12-18 16:48:55

秦耕:“全球眼”应该对准公民还是政府官员?

秦耕:“全球眼”应该对准公民还是政府官员?

2007-01-27 20:43:16

青岛市官商勾结,侵占村民财产-错埠岭强制拆迁(组图)

青岛市官商勾结,侵占村民财产-错埠岭强制拆迁(组图)

2007-07-11 08:01:26

首都机场绑架案

首都机场绑架案

2007-08-24 06:41:48

最新文章

  • 桑杰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对印度的威胁
  • 美国务院:对台高官过境的政策没有改变,仍致力于“一个中国”政策
  • 付勇:创立大同民主制度——铺筑人类发展坦途(6)第五章   创建中国大同民主(一)
  • 捷克总统帕维尔以私人名义拜访达赖喇嘛
  • 江棋生:时间间隔应该用时间坐标 改变量的绝对值来表征
  • 共和党众议员鼓励国务卿或其他内阁级官员考虑在台湾总统过境美国期间与其会面
  • 一真溅雪:氮肥厂十年 (一)

《零八宪章》十周年

  • 蔡楚:诗三首——致刘晓波、刘霞(纪念刘晓波殉难八周年)
  • 北明:中国人权律师行动
  • 天安门母亲:1989年“六四”惨案三十六周年祭(完整版)
  • 黄雪琴首获美国会议员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好友:努力获国际肯定
  • 专访徐友渔:从哲学家到北京囚徒:我对这种人生很满意
  • 曾建元:劉曉波、中國民主化與臺灣
  • 晓流:迎元旦 贺新春 ——晓波含笑于九泉
  • 《我没有敌人》:林培瑞眼中的刘晓波

民主转型译丛

  • 滕彪、孔杰荣:中国人权律师的受难与抗争:写在“709大抓捕”十周年(英译)
  • 解颜:公民社会可自社群建设始
  • Save the Three Children 救救三个孩子紧急行动公开呼吁书
  • 全球57笔会呼吁释放中国作家董郁玉
  • 視覺藝術家協會:在線 六四紀念 頒獎活動 (中英文)
  • 美国总统拜登国会山骚乱一周年演讲全文(肖国珍译)
  • 解颜:爱默生《美国学者》选译
  • 重審建立民主制度的先決社會條件:1993年度大選的致詞

民主转型与十字方针

  • 滕彪、孔杰荣:中国人权律师的受难与抗争:写在“709大抓捕”十周年(英译)
  • 解颜:公民社会可自社群建设始
  • Save the Three Children 救救三个孩子紧急行动公开呼吁书
  • 全球57笔会呼吁释放中国作家董郁玉
  • 視覺藝術家協會:在線 六四紀念 頒獎活動 (中英文)
  • 美国总统拜登国会山骚乱一周年演讲全文(肖国珍译)
  • 解颜:爱默生《美国学者》选译
  • 重審建立民主制度的先決社會條件:1993年度大選的致詞

民主中国编辑部 mzzg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