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委巡视组早前用一个多月时间,对当地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展开“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文章总结巡视发现的问题:“为了在脱贫攻坚中‘抢得头彩’,有的区县玩数字游戏,‘巧’算收入帐,一心只想着帮助贫困户‘算’脱贫;有的区县在贫困户危房外刷漆,做面子工程;有的区县脱贫干部帮扶走过场,群众反映‘表上有其人,家里没其影’……”。
重庆日报的文章举例称,彭水县新田镇河门村民李德龙家门口贴的扶贫信息表显示,李氏夫妇种有5亩辣椒,实际上只有1亩地。巡视组工作人员问他:“老李,你们两口子年纪这么大了还种5亩辣椒,身体吃得消吗?”李德龙答:“还可以,只种了1亩地,最多采摘的时候请人帮个忙。”巡视组又发现,李每年收入3000元(人民币,下同)也被干部虚报成1.5万元,从而顺利“脱贫”。彭水县联合乡龙池村贫困户高元合去年规划养殖12只猪,实际上连猪圈都没有。有村民反映:“(干部)绞尽脑汁去填表算帐了,哪有精力真抓脱贫攻坚?”巡视发现多地存在“数字脱贫”、甚至“假脱贫”以及想方设法让贫困户主动承认脱贫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与孙政才的关系,文章称:“在脱贫攻坚问题上,孙政才为了个人的政绩,没有贯彻中央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盲目赶进度,确立了‘脱贫攻坚赶前不赶后,将减贫销号任务重点安排在2016年度’工作目标,导致各区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