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颜:润出母体(下)

巨婴


巨婴的思维方式

巨婴之所以到了成年还沿用婴儿的思维模式,是因为人从婴儿到心理成熟的成年人的成长不是自动完成的。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摔倒、经历风雨、冒险、碰钉子。如同种子的保护硬壳要首先破裂才能有新苗长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是有失也有得的过程,并且通常是先失后得。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之后,成熟健全的人格才渐渐形成。而中国的父母们自己就是巨婴,自己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冒险和碰钉子,更不敢鼓励孩子冒险和碰钉子。他们所理解的父爱和母爱就是禁止孩子做任何他们认为不安全的事。他们要让孩子如子宫中的胎儿一样绝对安全,所以他们的孩子最终就成长为巨婴。

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时,其认知中会有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他对事物的判断不是自己从对现实的耐心观察和思考、从与同伴的平等辩论中得来,而是从母体的命令中得来。他只是从母体那里得到了标准答案,而没有被好奇心驱使、从容地走过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他不知道过程的乐趣,也没有追究问题细节的耐心,而只在乎结果输赢。这导致他思维能力的薄弱。在他成为一些母体的“皇帝”之后,他再把自己从他人那里听来的判断用命令的方式灌输给母体中处于弱小地位的个体。

其次,他的双手虽然每日不停劳作,他在自己的价值观被塑造成型的过程中没有动过一根手指。他不停地追逐的各种目标 – 升职、买房、赚钱、成功 – 都是母体替他竖起的目标。也就是说,他的价值观并不是经过自己生活经历的千锤百炼而确立和加固。他每日忙于建造母体要他建造的高楼,从未想过这是不是他内心真想做的事。

第三,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痛苦、恐惧和对人生意义的困惑。这些都是人生体验的正常一部分。心理健全的人要经常自己面对这些,在这些过程中战胜痛苦和恐惧、获得平安、明了自己生命的方向。而巨婴总是以母体自居,但母体并没有能力帮他感受和面对挫折、痛苦、恐惧和对人生意义的困惑,所以他在这些挑战袭来时无所适从。他没有独立思考过、没有独立判断过,所以也无法驾驭这些感受,只能被这些感受驾驭。

对此他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替母体摇旗呐喊、用各种各样的追逐来填满时间表、忘掉自己,以逃避痛苦、恐惧和虚无袭来时的尴尬。这就是狂热爱国主义者和“小粉红”们的生活方式。

在另一些时候,恐惧和权力欲会泯灭他们的人性。小说《蝇王》讲述了一个由孩子运行的小社会:在那里,多数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力和判断力,只有对想象中的“怪兽”的恐惧。于是他们被几个权欲熏心的孩子轻易操纵,心中的野蛮兽性充分释放。有理智、有善意的孩子被排挤、甚至被杀害。《蝇王》中的孩子世界就是巨婴的世界。

巨婴的两极思维和情绪就是薄弱的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结果。用球赛来打个比方,打好一场高水平的比赛需要球员的体能、心理状态、队友之间的高超配合、战术的成功执行、运气等许多因素同时工作。外行球迷对这些完全不懂,他们只能为记分牌上的结果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巨婴对世界的理解就有如外行球迷对高水平球赛的理解,无法欣赏其精彩的过程,更无法参与,而只能看见输赢结果。由于外行球迷不懂比赛,比赛的结果是他们感情的唯一着力点,所以输赢胜负对他们的感情冲击比对内行球迷还要大。

巨婴的薄弱认知能力也可以解读为他们在现实面前的婴儿心态。仍然以球赛做个比方,高水平球员在现实之中工作,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接受新的现实、能够通过持续的努力来了解现象之下越来越深层的本质,并根据它们来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外行球迷在想象之中工作,在球队赢球时以为自己征服了现实而得意忘形,在输球时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绝望自卑。同样,在取得了母体的绝对控制权时、在有利的环境里、在社会的上升期,巨婴的情绪体现为自恋、自大、得意、舒适。当他面对的现实开始从有利向不利转化时,他无法理解、也拒绝承认这些迹象,直到洪水滔天。在丢失了控制权时、在社会的下行期,他的情绪急转为绝望、自卑、痛苦、恐惧。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在末年的脆断的一个原因就是统治阶层无法面对现实、没有能力调整自己。当今中国的统治者们也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脱离母体

巨婴是孩子长大时心理发育不健全的结果。在现实世界里,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可能完美,所以巨婴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每个社会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巨婴,不同只是巨婴的思维方式是否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主流。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巨婴的生命体验狭窄、认知不成熟、缺乏驾驭情感的能力,可以说是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即使是心理较为独立的人的身上也不可能完全褪去巨婴的痕迹。换句话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巨婴。因此,对巨婴的恰当心态或许应该是同情、“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鄙视和仇视。

整体而言,中国文化是以巨婴为主流的文化,中国社会是被巨婴运行的社会。心理独立的成年人在这个群体中是少数,且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国社会那些问题中的多数都是由此引起。

这些问题在当下中国的恶化催生了2022年中文世界里的一个流行词:润学(润对应英文中的run; 润学即逃离中国的学问)。润学大兴,从润者的外因来看,是由于中国社会从盛世顶端的下行;从润者的内因来看,是因为他们的自由和生命力需要得到伸展。

有能力润出国界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需要在国界之内讨生活。并且,即使身体润出国界也不意味着人生所有的挑战都已经完美解决。许多人虽然身在自由社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自由社会生活了几十年,他们仍然保持着与母国文化浑然不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从历史上看,华人是海外移民中最难融入当地文化的族群之一,这在东南亚和北美都是如此,而语言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障碍。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这浓浓的民族情怀之下隐隐透出武志红所说的“全能自恋”。那些从弹丸小国和赤贫国度来的移民可以在新世界安然自处,而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的移民反而觉得如果母国不够强大,自己就抬不起头。这是还在与万里之外的母国共生的症状。他们虽然在身体上润出了国界,在心理上并没有润出母体。

一个人想在身体上润出国界,是因为他意识到他的环境正在扼杀他的生存和成长。同样,一个人想在心理上润出母体,是因为他意识到他所属的母体正在扼杀他的生存和成长。这要求他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个巨婴,因为只有巨婴才会被母体所控制。这是一种不容易成就的觉醒:一个人之所以成长为巨婴,正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是巨婴。

与在身体上润出国界相比,在心理上润出母体在一些方面更容易,在另一些方面难度相似,在其它一些方面更难。

在心理上润出母体不需要辞职、不需要变卖家产、不需要千辛万苦办签证。母体是个心理概念:在自己认为从母体独立的那个时刻,自己就不再属于它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心理上润出更容易。

在心理上润出母体和在身体上润出国界都需要面对在新环境中独立生存的恐惧感。胎儿在母体内享受的是恒温的环境,眼睛都不必睁开而无虞天敌的攻击,嘴巴都不必动就有营养自动流入自己的身体。脱离母体的新生儿则要面对空气的寒冷、要面对一双双陌生的眼睛。然后,他要面对无穷无尽的劳苦愁烦。同样,做一个心理独立的成年人需要脱离许多母体:父母、同学圈、同事圈、社会文化、国家、政权等。脱离每一个母体都是冒险,都要面对许多不愉快的现实。

巨婴在母体中时,母体是他的保护壳,也是他的领路者。他不必费心判断周围情势、选择前行的方向,也不必为这些行为承担后果。脱离母体之后,这些安全和舒适都将消失。刚学习走路的婴儿要不断地摔跟头、甚至磕破脑袋,刚脱离母体的巨婴也必须自己作判断、自己决定去向。这些决定中的不少将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选择,而他必须独自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

身体上润出之后抵达的新世界不是远离了一切烦忧的桃花源,心理上润出之后抵达的独立小王国也不是远离了一切烦忧的桃花源。借用王小波的比喻,家猪脱离猪圈成为野猪,虽然自在快活,也避开了人类的屠刀,但要面对独立生存的许多艰难,比如没有了旱涝保收的一日三餐。脱离母体之后,人不必再替各种母体操心,但要经常与自己生命的无助、脆弱、短暂和空虚正面相遇。他会因此经常怀疑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得到的是否足以补偿在润出母体之后失去的。他生活中的每一小步都将是有得也有失,而他早已习惯的黑白两极思维方式将不足以应付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些方面,在心理上润出比在身体上润出更难。巨婴的共生模式、薄弱认知能力和两极思维已经成型,没有长期的艰苦努力就很难指望任何改变。比如,当代中国政权的许多反对者们虽然自认为向往自由平等民主,他们用的还是一种权力打垮另一种权力的思维模式。一些试图突破巨婴思维的人自诩“看破红尘”、“举世皆浊我独清” – 这些心态还是两极思维,透出巨婴的自恋和傲慢。独立的人需要向未知开放自己,从黑白两色之间辨认出无穷丰富的细节。他们也需要向未来开放自己,能随着现实条件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生活选择。他们对各种母体和巨婴们的态度是“恭而安”:既不受制于母体和巨婴们,也不企图凌驾于它们之上;既尊重各种母体和巨婴的存在,也坚决捍卫自己的独立身份。

从母体润出也有收获。从前,他以为母体 – 家庭、工作单位、国家、政权 – 就是自己,现在他可以真实地触摸到自己的独立存在。职业曾经是他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曾经给他最多的焦虑;现在,它只是个谋生手段、只占据他全部视野的一个角落。从前他把孩子看成是自己未酬大志的全部寄托;现在,孩子是另一个独立的人。从前他只关心输赢结果;现在他能静下心来享受过程。从前他对每天都发生的日落、永远都在那里的远山和路边的无名花草视而不见;现在他发现它们全都蓬勃放射着生命。从前,他的未来规划是被父母和社会帮他写好;现在,他自己斟酌对未来之路的选择。从前,国家的荣辱就是他自己的荣辱;现在,所谓“国家的荣辱”只是一些人感到的情绪,而这些人的情绪与自己的判断无关。

野猪的日子不会比家猪的更安逸,心理的润者的生活也不会比巨婴的生活更舒适。但对于心理的润者而言,体验本身就是他的乐趣,是他的人生意义所在。每个挑战都是新体验,每一点新体验都是在成长、在享受自由。体验越多,权力欲就越少、自由就越多;不安全感越少、勇气越多。他就越来越远离巨婴的状态、越来越接近于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心理独立的人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巨婴的不同。巨婴改造社会的方式就是《蝇王》中的孩子们的方式,中国每次改朝换代时的尸横遍野和血流成河都是巨婴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杰作。在未来,只要中国文化的主流还是被巨婴所把持,中国就很难逃脱周期性尸横遍野和血流成河的命运。

独立的人把自己置身于这些问题之外;他首先要去面对、解决自己身上的许多问题,他首先要让自己过上一个健康的生活,然后他以独立的身份为周围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的轨迹也是这样,如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说的:“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他为着自己的独立会冒很多险,会进行各种探索。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完全的独立,就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解颜:润出母体(下)

巨婴


巨婴的思维方式

巨婴之所以到了成年还沿用婴儿的思维模式,是因为人从婴儿到心理成熟的成年人的成长不是自动完成的。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摔倒、经历风雨、冒险、碰钉子。如同种子的保护硬壳要首先破裂才能有新苗长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是有失也有得的过程,并且通常是先失后得。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之后,成熟健全的人格才渐渐形成。而中国的父母们自己就是巨婴,自己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冒险和碰钉子,更不敢鼓励孩子冒险和碰钉子。他们所理解的父爱和母爱就是禁止孩子做任何他们认为不安全的事。他们要让孩子如子宫中的胎儿一样绝对安全,所以他们的孩子最终就成长为巨婴。

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时,其认知中会有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他对事物的判断不是自己从对现实的耐心观察和思考、从与同伴的平等辩论中得来,而是从母体的命令中得来。他只是从母体那里得到了标准答案,而没有被好奇心驱使、从容地走过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他不知道过程的乐趣,也没有追究问题细节的耐心,而只在乎结果输赢。这导致他思维能力的薄弱。在他成为一些母体的“皇帝”之后,他再把自己从他人那里听来的判断用命令的方式灌输给母体中处于弱小地位的个体。

其次,他的双手虽然每日不停劳作,他在自己的价值观被塑造成型的过程中没有动过一根手指。他不停地追逐的各种目标 – 升职、买房、赚钱、成功 – 都是母体替他竖起的目标。也就是说,他的价值观并不是经过自己生活经历的千锤百炼而确立和加固。他每日忙于建造母体要他建造的高楼,从未想过这是不是他内心真想做的事。

第三,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痛苦、恐惧和对人生意义的困惑。这些都是人生体验的正常一部分。心理健全的人要经常自己面对这些,在这些过程中战胜痛苦和恐惧、获得平安、明了自己生命的方向。而巨婴总是以母体自居,但母体并没有能力帮他感受和面对挫折、痛苦、恐惧和对人生意义的困惑,所以他在这些挑战袭来时无所适从。他没有独立思考过、没有独立判断过,所以也无法驾驭这些感受,只能被这些感受驾驭。

对此他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替母体摇旗呐喊、用各种各样的追逐来填满时间表、忘掉自己,以逃避痛苦、恐惧和虚无袭来时的尴尬。这就是狂热爱国主义者和“小粉红”们的生活方式。

在另一些时候,恐惧和权力欲会泯灭他们的人性。小说《蝇王》讲述了一个由孩子运行的小社会:在那里,多数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力和判断力,只有对想象中的“怪兽”的恐惧。于是他们被几个权欲熏心的孩子轻易操纵,心中的野蛮兽性充分释放。有理智、有善意的孩子被排挤、甚至被杀害。《蝇王》中的孩子世界就是巨婴的世界。

巨婴的两极思维和情绪就是薄弱的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结果。用球赛来打个比方,打好一场高水平的比赛需要球员的体能、心理状态、队友之间的高超配合、战术的成功执行、运气等许多因素同时工作。外行球迷对这些完全不懂,他们只能为记分牌上的结果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巨婴对世界的理解就有如外行球迷对高水平球赛的理解,无法欣赏其精彩的过程,更无法参与,而只能看见输赢结果。由于外行球迷不懂比赛,比赛的结果是他们感情的唯一着力点,所以输赢胜负对他们的感情冲击比对内行球迷还要大。

巨婴的薄弱认知能力也可以解读为他们在现实面前的婴儿心态。仍然以球赛做个比方,高水平球员在现实之中工作,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接受新的现实、能够通过持续的努力来了解现象之下越来越深层的本质,并根据它们来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外行球迷在想象之中工作,在球队赢球时以为自己征服了现实而得意忘形,在输球时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绝望自卑。同样,在取得了母体的绝对控制权时、在有利的环境里、在社会的上升期,巨婴的情绪体现为自恋、自大、得意、舒适。当他面对的现实开始从有利向不利转化时,他无法理解、也拒绝承认这些迹象,直到洪水滔天。在丢失了控制权时、在社会的下行期,他的情绪急转为绝望、自卑、痛苦、恐惧。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在末年的脆断的一个原因就是统治阶层无法面对现实、没有能力调整自己。当今中国的统治者们也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脱离母体

巨婴是孩子长大时心理发育不健全的结果。在现实世界里,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可能完美,所以巨婴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每个社会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巨婴,不同只是巨婴的思维方式是否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主流。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巨婴的生命体验狭窄、认知不成熟、缺乏驾驭情感的能力,可以说是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即使是心理较为独立的人的身上也不可能完全褪去巨婴的痕迹。换句话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巨婴。因此,对巨婴的恰当心态或许应该是同情、“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鄙视和仇视。

整体而言,中国文化是以巨婴为主流的文化,中国社会是被巨婴运行的社会。心理独立的成年人在这个群体中是少数,且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国社会那些问题中的多数都是由此引起。

这些问题在当下中国的恶化催生了2022年中文世界里的一个流行词:润学(润对应英文中的run; 润学即逃离中国的学问)。润学大兴,从润者的外因来看,是由于中国社会从盛世顶端的下行;从润者的内因来看,是因为他们的自由和生命力需要得到伸展。

有能力润出国界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需要在国界之内讨生活。并且,即使身体润出国界也不意味着人生所有的挑战都已经完美解决。许多人虽然身在自由社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自由社会生活了几十年,他们仍然保持着与母国文化浑然不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从历史上看,华人是海外移民中最难融入当地文化的族群之一,这在东南亚和北美都是如此,而语言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障碍。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这浓浓的民族情怀之下隐隐透出武志红所说的“全能自恋”。那些从弹丸小国和赤贫国度来的移民可以在新世界安然自处,而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的移民反而觉得如果母国不够强大,自己就抬不起头。这是还在与万里之外的母国共生的症状。他们虽然在身体上润出了国界,在心理上并没有润出母体。

一个人想在身体上润出国界,是因为他意识到他的环境正在扼杀他的生存和成长。同样,一个人想在心理上润出母体,是因为他意识到他所属的母体正在扼杀他的生存和成长。这要求他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个巨婴,因为只有巨婴才会被母体所控制。这是一种不容易成就的觉醒:一个人之所以成长为巨婴,正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是巨婴。

与在身体上润出国界相比,在心理上润出母体在一些方面更容易,在另一些方面难度相似,在其它一些方面更难。

在心理上润出母体不需要辞职、不需要变卖家产、不需要千辛万苦办签证。母体是个心理概念:在自己认为从母体独立的那个时刻,自己就不再属于它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心理上润出更容易。

在心理上润出母体和在身体上润出国界都需要面对在新环境中独立生存的恐惧感。胎儿在母体内享受的是恒温的环境,眼睛都不必睁开而无虞天敌的攻击,嘴巴都不必动就有营养自动流入自己的身体。脱离母体的新生儿则要面对空气的寒冷、要面对一双双陌生的眼睛。然后,他要面对无穷无尽的劳苦愁烦。同样,做一个心理独立的成年人需要脱离许多母体:父母、同学圈、同事圈、社会文化、国家、政权等。脱离每一个母体都是冒险,都要面对许多不愉快的现实。

巨婴在母体中时,母体是他的保护壳,也是他的领路者。他不必费心判断周围情势、选择前行的方向,也不必为这些行为承担后果。脱离母体之后,这些安全和舒适都将消失。刚学习走路的婴儿要不断地摔跟头、甚至磕破脑袋,刚脱离母体的巨婴也必须自己作判断、自己决定去向。这些决定中的不少将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选择,而他必须独自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

身体上润出之后抵达的新世界不是远离了一切烦忧的桃花源,心理上润出之后抵达的独立小王国也不是远离了一切烦忧的桃花源。借用王小波的比喻,家猪脱离猪圈成为野猪,虽然自在快活,也避开了人类的屠刀,但要面对独立生存的许多艰难,比如没有了旱涝保收的一日三餐。脱离母体之后,人不必再替各种母体操心,但要经常与自己生命的无助、脆弱、短暂和空虚正面相遇。他会因此经常怀疑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得到的是否足以补偿在润出母体之后失去的。他生活中的每一小步都将是有得也有失,而他早已习惯的黑白两极思维方式将不足以应付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些方面,在心理上润出比在身体上润出更难。巨婴的共生模式、薄弱认知能力和两极思维已经成型,没有长期的艰苦努力就很难指望任何改变。比如,当代中国政权的许多反对者们虽然自认为向往自由平等民主,他们用的还是一种权力打垮另一种权力的思维模式。一些试图突破巨婴思维的人自诩“看破红尘”、“举世皆浊我独清” – 这些心态还是两极思维,透出巨婴的自恋和傲慢。独立的人需要向未知开放自己,从黑白两色之间辨认出无穷丰富的细节。他们也需要向未来开放自己,能随着现实条件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生活选择。他们对各种母体和巨婴们的态度是“恭而安”:既不受制于母体和巨婴们,也不企图凌驾于它们之上;既尊重各种母体和巨婴的存在,也坚决捍卫自己的独立身份。

从母体润出也有收获。从前,他以为母体 – 家庭、工作单位、国家、政权 – 就是自己,现在他可以真实地触摸到自己的独立存在。职业曾经是他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曾经给他最多的焦虑;现在,它只是个谋生手段、只占据他全部视野的一个角落。从前他把孩子看成是自己未酬大志的全部寄托;现在,孩子是另一个独立的人。从前他只关心输赢结果;现在他能静下心来享受过程。从前他对每天都发生的日落、永远都在那里的远山和路边的无名花草视而不见;现在他发现它们全都蓬勃放射着生命。从前,他的未来规划是被父母和社会帮他写好;现在,他自己斟酌对未来之路的选择。从前,国家的荣辱就是他自己的荣辱;现在,所谓“国家的荣辱”只是一些人感到的情绪,而这些人的情绪与自己的判断无关。

野猪的日子不会比家猪的更安逸,心理的润者的生活也不会比巨婴的生活更舒适。但对于心理的润者而言,体验本身就是他的乐趣,是他的人生意义所在。每个挑战都是新体验,每一点新体验都是在成长、在享受自由。体验越多,权力欲就越少、自由就越多;不安全感越少、勇气越多。他就越来越远离巨婴的状态、越来越接近于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心理独立的人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巨婴的不同。巨婴改造社会的方式就是《蝇王》中的孩子们的方式,中国每次改朝换代时的尸横遍野和血流成河都是巨婴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杰作。在未来,只要中国文化的主流还是被巨婴所把持,中国就很难逃脱周期性尸横遍野和血流成河的命运。

独立的人把自己置身于这些问题之外;他首先要去面对、解决自己身上的许多问题,他首先要让自己过上一个健康的生活,然后他以独立的身份为周围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的轨迹也是这样,如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说的:“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他为着自己的独立会冒很多险,会进行各种探索。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完全的独立,就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