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盐

——思想札记(之一)

余 杰

 

 

 光和盐。

光和盐是人类最不能匮乏的两种物质。《圣经》中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失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三至十五节)每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所浸染、所感动。幸福感和使命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对世界有价值的人,才会是一个体验到幸福的人。

清晨时分,我时常充满感恩之心地祈祷:作盐、作光,是我在这个世上的使命,我不是白白来这里走一趟的,我相信神对我的生命有一个无比奇妙的安排。这足以解释梦想何以产生,以及决心如何越来越强大。

“作盐”和“作光”的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其中也略微有所差别。前辈学者王元化在《近思札记》中写道,小时候一位作基督教牧师的长辈曾经对他说,《圣经》上说的“你要做世上的盐”比“你要做世上的光”更好,因为光还为自己留下了行迹,而盐却将自己消融到人们的幸福中去了。因此,王元化感叹说:“作为中国的一个学人,我佩服那些争作中国建设之光的人,但我更愿意去赞美那些甘为中国文化建设之盐的人。”

学人有很多种,我最敬重的那类是知行合一的、不惜为真理献身的那些学人。我不喜欢卖身求荣的郭沫若,也不喜欢故作清高的钱钟书。那么,谁是“中国的盐”呢?在我看来,晏阳初、梁漱溟是中国的盐,殷海光、林昭也是中国的盐,他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地消融到了每一个同胞的自由与幸福之中。

那么,我自己呢?我能不能成为其中一颗纯粹的结晶呢?我应当努力去做,力不能及,心向往之,正如中世纪一位圣徒所说:“我所遭遇的难处越大,我对真理的渴望也就越大,甚至不惜为它舍弃生命。从幼年起,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我对善良的渴望与日俱增,直至今日。”

 

爱侣们常常会讨论到谁先死、谁后死的话题。究竟是死亡难,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冷冰冰的世界上难?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判断、无法选择的问题。

死亡能战胜爱情吗?真正的爱情是死亡的天敌,它超越了死亡,死亡在面对真正的爱情时束手无策。我想起了马克·吐温在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所写的一句话,这是他虚拟的夏娃写给亚当的悼词:“我期待,我渴望,我俩能一同告别人世——这一渴望将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会在每一个体验过爱情的妻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世界的末日。”

死神的力量在这句话面前彻底崩溃了。 

 

人有爱,才有尊严;人有爱,方有自由。

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可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对于亚当来说,夏娃的意义在于“她出现在哪儿,哪儿就是伊甸园”。

对于我来说,爱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一天,我收到了一位中学生读者的来信。这位少年人生活在一个偏远小城的失业工作家庭,他告诉我说,他读过的我的书全部都是盗版书,并希望我能“原谅一个少年对知识单纯的渴望”。

我当然会原谅这个少年的,因为我尚未忘却昔日我也曾经在一家小小的书店里站着读完一本本书的经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赞同盗版的丑恶行径。 

 

甲午之役,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朝廷命令李鸿章赴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最后,大兵压境下的清廷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条约乃是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大关键,此后割地赔款的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而大发战争财的日本则走向了疯狂的对外侵略之路。

晚清文人况周颐在笔记著作《眉卢丛话》中记载了一则关于马关谈判的轶事:在一次宴会上,伊藤博文提出以对对联助兴,乃吟咏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无比羞愧,却一时无法相对。

第二天,李鸿章才派人送去了所对出的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据说,这是一位文思敏捷的随员帮助李鸿章对出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李鸿章自己对的,因为李伯元在《南廷笔记》中记载说:“文忠为八股名家,善尤王体,每落笔,藻采纷披。”

究竟是谁对出对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出了这副对子,似乎中国“天朝大国”的颜面就找回来了,这是“中华文字国”特有的“自慰思维”——中国人特别擅长字面上的战争,比如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可惜,该割的地照样割,该赔的钱照样赔。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以谁的对子对得好来决定胜负。 

 

从一九八一年起,美国图书销售者协会、图书馆协会、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等众多组织就开始主办名为“禁书周”的活动。这个活动每年一次,吸引大量的读者参与。其实,它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活动,它的目的是反对官方的禁书行为、宣扬知识和文化的自由传播。

在美国历史上,许多文学名著都曾经名列禁书名单,如《麦田的守望者》、《第二十二条军规》、《洛丽塔》乃至不久前风行世界的《哈利·波特》。但是,美国民间反对禁书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的努力不断获得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法院的宣判将一本又一本的图书从禁书的名单上勾销。一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是说:“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维护人们接受所有知识的权利。在工作原则和权势发生冲突时,工作可以丢,但职业道德不能丢。”

有这样的“禁书节”的国家,读者是幸福的;有这样的图书馆馆员的国家,读者是幸福的。 

 

成熟意味着对孤独的承受和享受。

不知道何谓孤独的人,即是一个未成熟的人。 

 

艾略特在评价西蒙娜·薇依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个潜在的圣徒也许是一个尴尬人:我猜想西蒙娜·薇依有时也会支撑不住。”

我从来就不相信有所谓“铁娘子”的存在——人性本来就是残缺的、有局限的,薇伊恰恰以她的柔弱成就了其让男人无法企及的刚强。

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是作为一名“潜在的圣徒”,薇依也从来就不被其同胞所欣赏和理解。 

 

知识分子与“祖国”的关系。

西蒙娜·薇依对表里不一的法国政府充满了轻蔑之情——这并不表明她不爱国。相反,正是那种炽烈的爱国心,使得她以护士的身份去照料战斗中受伤的士兵。薇依说过:“一个使用了对它而言高得过分的话语和思想的政府,非但不能接受任何光芒,反倒会让这些话语和思想信誉扫地、荒谬可笑。一七八九年的原则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格言,在第三共和国的下场就是这样的。”对此,革命之后被迫流亡的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也有一番相似的论述:“在美丽的形式与词语上建立的民主共和国,或许是最令人绝望的奴役与强暴。”

祖国不是专制者的禁脔。那些口口声声的说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恰恰是压榨人民最厉害的政府,如纳粹帝国;那些“伟大”、“光荣”、“正确”之类的词语使用最为频繁的时代,恰恰就是最残酷和最黑暗的时代,如斯大林时代。要像薇依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身边每一个朴素的人,而不是某一抽象的观念。 

十一 

英国作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作者福斯特曾经说过:无论我的欲望多么强烈,但因为对冒犯他人的担心,我发现我永远都不该满足它们。我很高兴能邂逅体内这更好的一面,它取代了纯洁的作用。

这个世界上没有纯洁的人,但是我们还有约束自己的力量。 

十二 

我每天都在辛勤地写作,像不知疲惫的老牛一样。然而,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

用时间换来文字,值得吗?当我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面前,心灵突然被一种透骨的虚无感攫取了。

此时此刻,一位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引用了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信徒们所讲的话:“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以弗所书》第五章第十六节)

这是对我最好的勉励。我被这句话沉重地击中了。是的,这正是我的写作和生活的内在动力。我不能放弃。 

十三 

垃圾场。

我们在读报纸,我们在吃垃圾。

我们在看电视,我们在咀嚼垃圾。

要拒绝垃圾对生活的侵害是艰难的,我们很容易置身垃圾之中而不自知。美国历史学家塔奇曼指出:“我们的生活一直被一些垃圾,通过电视传媒充斥着。电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商家追逐利润的欲望,它不是为了吸引高层次的观众,而是为了吸引最大数量的观众——我猜就是过去被称为雅俗共赏的东西。这不是促进公众对真理或严肃事物的思索的方法,也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真正对我们有启发价值的东西。”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被席卷于其中,正如摇滚歌手何勇声嘶力竭的歌声——我们的世界是个垃圾场。 

十四 

泉眼流淌着奶与蜜。

而那挖掘泉眼的人已经远去了。

享受奶与蜜的人永远是那些没有出过力的人。 

十五 

那些拼命宣传鼓动大家都向“英雄”学习的人,通常都是些高高在上的人,他们自己是绝对不会学习英雄的。

那些自己愿意成为英雄的人,从来就不会奢望其他人都变得跟自己一模一样,更不会强迫他人向自己学习。

人们都去学英雄去了,号召者们便背过身子去分赃。

人们都变得大公无私了,号召者们便可以大肆发扬自己的私欲。 

十六 

第一次听许巍的歌是几年前从上海去苏州的路上。开车来接我们的一位朋友播放着那首一刹那间便吸引住了我的歌。还记得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剩最后一曲,你先开口唱吧。不然都睡了,总要有一个人,醒着,夜不太好熬。”

突然想起了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祷告。那是耶稣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甚至比他被钉在十字架上还要痛苦。耶稣一直都在安慰别人,其实他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然而,门徒们都睡着了,把漆黑的夜晚交给耶稣一个人去承担。

历史经常如此重复。 

十七 

又有人在贩卖当年红遍天下的的保尔·柯察金了:一部中国版的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远赴乌克兰拍摄,如今中国人可财大气粗了。

该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们异口同声地说,希望通过这部新拍摄的电视剧,好好教育新一代“没有理想”的青少年。言下之意,仿佛他们自己很有“理想”似的。然而,不久之后报纸报道说,这部“故事新编”的编剧、著名作家梁晓声,与制片人之间,开始因为报酬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反目成仇。

当年以《今夜有暴风雪》一举成名的梁晓声,在近十余年来,思想和艺术水准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种种举动看得人眼花缭乱——他写了一本所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还大言不惭地给美国总统写公开信……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梁大作家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些言行有多么可笑。 

十八

 

最优美的数学乃是音乐,最深邃的哲学乃是神学。 

十九 

珠海“绿森林”心理顾问公司最近举办“少年心理素质训练营”。在训练课上,一群五到十三岁的孩子,胸前挂着“鲁迅”、“普希金”、“简·爱”等胸牌,跟着教员声嘶力竭地喊着“自信”,高唱《我真的很不错》等歌曲。同时,不断竖着大拇指,挺胸抬头,以身体语言表达着自信。

我曾经看到过某些培养推销员的企业如此训练职工,没有想到这种的方式这么快就向孩子推广了。但是,我很怀疑如此这般就能够培养出所谓的“自信”来——这对心理学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侮辱。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收取了多少费用,料想不会便宜。这样赚取小孩的钱,真让人心寒。让正常人变成疯子,还要收费,也只有这个时代才用这样的稀奇事。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珠海,发生在这个据说是中国的最像西方的城市,让人不得不深思——珠海的城市面貌确实也像西方,但也仅仅是“像”而已。它的文化是一片沙漠。因此,这里按照只有着蛮荒之地才有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

看来,珠海的“腾飞”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幻。再美丽的城市,没有文化作为后盾,最终还是一座“空城”。 

二十 

认认真真地活着。

一认真,生活立即变得艰辛而且困窘了。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chinam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