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之vs黎安友

   ——有关“中国人权”的辩论

茉 莉

 
  

   去年“中国人权”风波发生不久,在林培瑞、黎安友和方励之等三位著名理事之间,发生了一场很有意思的辩论。这场辩论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持对立观点的双方并不面对面地辩论,而是背靠背地写下自己的看法、评语和反诘,在各自的圈子里传阅。

    这场辩论,源于前理事、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先生的那封辞职信。2005年1月17日,大批中国理事相继辞职之后,林培瑞先生也向伯恩斯坦先生提出辞呈。在这篇坦率诚挚的辞职书中,林培瑞先生写下他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深刻观察,为这次辞职事件作了透彻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估。

    不了解中国的“中国人权”共同主席伯恩斯坦先生,读到林培瑞辞呈之后,颇为困惑,因此想要听一听同是美国汉学家的黎安友的看法。2005年2月21日,黎安友写信给“Dear Bob”(伯恩斯坦)说:“您问我对林培瑞的辞职信有何想法。您可以让对此问题感兴趣的您的其他支持者分享这些想法。”

    于是,黎安友的看法就被人广泛地“分享”了,并且获得了回应。4月1日,林培瑞先生写信给一位美国记者说:“我的朋友黎安友写给伯恩斯坦的信,曲解了几个实际而深层的问题。”除了指出黎安友的信中多处不公正的地方,林培瑞先生还表示了他的不解:“最令我感到困惑的人是黎安友。黎安友是足够聪明的,了解中国,看到了更深的问题。可是呢……?”

    方励之先生更妙,他干脆在黎安友信件上面分段点评,并一反他平时给人留下的温和、说话有保留的印象,相当尖锐地而准确地指出了黎安友的本质问题——不诚实、不值得信任。这件事一度令茉莉感到非常诧异:像黎安友这样著名的美国学者,说起谎来竟然如此自如,难怪不懂中文的伯恩斯坦先生会被他和谭竞嫦长期误导。

    方励之先生的点评,表现了一个中国学者的诚实态度和铮铮骨气。由于黎安友和方励之两位都乐意让人分享这些内容(黎安友、林培瑞等人的信还曾送交给一位美国记者),因此,茉莉从原是英文的信件中,向中文读者概括介绍以下几个问题。

 “黎安友不诚实地叙述事实”

    黎安友在给Bob的信中,把林培瑞辞职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感受到被吸引而站在他的老朋友一边”,这就大大低估了林培瑞辞职的正义性,曲解了林培瑞的本意。在原信中,林培瑞清清楚楚地阐明了他辞职的理由:方励之、刘宾雁和郭罗基等人“是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且不论双方的声誉如何,我认为刘、方、郭和其他一些人对‘中国人权’管理方面的批评是对的。”

    这就说明,林培瑞之所以辞职,是根据自己对事情的判断,而不仅仅因为那些中国理事是“老朋友”。事实上,黎安友本人也是不少中国理事的老朋友,他却一点也没有被“道德典范”所吸引,可见,那些人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接着,黎安友对Bob表示:“我们需要更积极的理事会。”这一句话看起来像是很负责任的样子,但对知情人来说,实在有点可笑的意味。

    方励之因此不客气地驳斥说:“如果黎安友真的想要一个更积极的理事会,为什么他不断阻止中国理事的提案和建议。最明显的,他阻止的议案有:1,2004年5月郭罗基、刘宾雁和苏晓康给执委会的信件;2,张伟国关于维权的建议。黎安友和谭竞嫦从来就不需要理事的提案。当我在一月份理事会之前要求谭竞嫦把提案拿出来,她仅仅在最后一分钟才做。这就表明,如果理事们的看法与他们不一致,黎安友和谭竞嫦就不想寻求一个‘积极的理事会’了。”

    关于主席任期问题,黎安友说:“我们需要修订章程,包括设立这一组织三年一届的主席,这些章程原本应当在一月会议投票表决,后来辞职的部分理事的小集团提交的提议,使得我们没有时间着手处理,我们将在一个月后的下一次会议对它们投票表决。”

    这话就更离谱了,方励之先生不得不直率地指出:“在这里,黎安友不诚实地叙述事实。关于主席的三年任期,已经制订在章程里。问题是如何去真正地选举实际上已有的主席。在2004年12月初,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给黎安友,询问他理事会是否需要选举刘青继续担任两年主席。黎安友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也没有把选举加入议事日程。因此,很清楚,黎安友的计划,即‘(按章程)对它们投票表决’,并不是指就刘青的主席职务进行选举。”。

毫无必要的“保密”级别

    除了在上述问题上不诚实之外,黎安友还在“中国人权”内部的保密问题上故弄玄虚。他对年迈而有点糊涂了的Bob说:

    “林(培瑞)说:‘主席(指刘青)向执委会保密。’我的观点是,关于资金给了谁以及如何传送的详细资料,主席完全有必要对除了谭竞嫦之外的所有人保密,因为这些事务的任何披露,对涉及的个人都是危险的。我支持这一保密级别。“

    对此,方励之反驳说:“ 在2004年1月理事会上,没有理事要求披露这些情况。我们仅仅要求建立一个三人委员会去处理基金会的详细资料。谭竞嫦肯定没有资格成为三人委员会的成员,因为她根本不懂中国国内的异议群体。在2004年9月,我再次要求建立三人委员会,谭竞嫦才同意童屹参与这个工作,但是仅仅是三个月的实习期。这大都是黎安友支持的。”

    黎安友所认为的保密内容,居然还包括刘青的任期。他说:“有若干理事不理解适用于非政府组织理事会成员的保密级别。在导致最近辞职的内部争议中,一位理事不适当地把执委会会议的详细情形,包括我写给执委会的与刘青就他的未来角色的谈话这样一个机密备忘录的细节,未经执委会许可就传播给全体理事。”

    方励之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自2003年以来,关于刘青的任期在理事中成为热门话题。执委会有义务去接触和咨询对这个问题有强烈意见的理事。对此‘保密’是根本不必要的,甚至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我现在在五个人权组织里担任职务,没有任何一个非政府组织像中国人权组织这样对待主席或同级别的负责人。相反,大多数我熟悉的非政府组织公开寻求主席,我曾经在中国人权组织里建议这种方法。但是黎安友说:‘在与中国相关的情形中,它对(毁坏信誉)有潜在的危险’,我怀疑:刘青是合格的吗?”

    这里最有趣的是,谭竞嫦、黎安友等美国人掌控的“中国人权”,似乎有和CIA一样严格的保密要求,方励之因此质疑,在这种保密条件下操作的主席刘青本人是否值得信任。

找不到一个比刘青好的人?

    作为资深汉学家,黎安友似乎不太看得起我们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中除了刘青就没有别的人才。对不懂中国的Bob,黎安友说:“我并不认为能轻易找到别的有能力的具有成熟的政治判断力的中国人,愿意并且胜任他(指刘青)正在做的工作。近来的事件向我证实,这一类人是很难找到的。”

    对此,方励之先生斩钉截铁地说:“黎安友这样说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中国人权’在中国人里面公开招聘主席,我们毫无疑问可以找到一个比刘青好的人。”

    由于辞职理事指责刘青只把捐款送给自己的支持者,黎安友在Bob面前为刘青大包大揽,说:“这些指控已经传扬好长时间了(如林培瑞所言,在北京就有这方面的谣言)。这并不意味着这是真实的。根据我的判断( 我曾是执委会两个调查组的成员)这是虚假的。”

    而方励之手里恰好有一个证据:“黎安友毫无根据地说,关于刘青利用中国人权的资源去建立个人权力基地的说法是‘谣言’,‘根据我的判断这是虚假的’。可这并不是假的,这里刚好有一个可靠证据:去年,当王有才(在美国国务院的帮助)出狱离开中国,美国物理协会要求我帮他在美国的大学找到读研究生的机会,因为王有才在入狱之前是物理系学生。许多物理系立即表示愿意。与此同时,我询问了中国人权组织,是否可以申请几千美元的经费作为王有才的学费。但我没有从刘青或谭竞嫦那里得到任何答复。最后我们得到几个大学的免费。而王有才得不到资助的真正的原因是,他是长期被刘青攻击的徐文立的朋友,王有才现在是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物理学研究生。”

黎安友言论破绽百出

    被老朋友林培瑞认为“足够聪明”的黎安友先生,在给Bob的信中破绽百出,令人想起中国的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被方励之一一挑出的谎言还有如下几点:

    一,把“郭罗基等”要求刘青辞职的提案,说成是“突然提出一个令人诧异的莫名其妙的提议”。实际上,这个提案不但有理有据,而且毫不“突然”。方励之先生因此质问:“ 第一个提议于2004年5月就到达他的桌面上。不知道黎安友在这几个月里做了什么?他是否和提交提议的理事进行过协商?”

    二,作为提名委员会主席,黎安友说他提名新理事的提案“都广泛地经执委会长达一年的审查。”而奇怪的是,这些审查者至少不包括共同主席方励之。方励之说:“我曾经强烈反对罗宾·孟罗成为中国人权理事会理事的候选人。我是理事会共同主席,但黎安友从未和我商量过这个问题。”可见黎安友越权越到了什么地步!

    三,对于这么多理事辞职,黎安友的解释和谭竞嫦的谎言差不多,都是说这么多理事辞职各有各的原因,从而掩盖真实的原因。黎安友说:“据我的观察(我对他们大多数人都很了解),即使在最近一次纠纷中辞职的理事,实际上对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不同见解。”然后把责任归于郭罗基等少数人,说“出于对刘青的敌意,一个少数人的核心似乎决意要搞垮中国人权,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它的优异工作。”

    方励之先生则指出理事辞职具有共同一致的原因:“当然,不是所有辞职理事在所有问题上的观点相似,但他们一致的地方在于:1)由于我们再也不能确切行使履行我们的职责所必要的管理权和监督权,我们也就不愿继续对这个组织违反人权原则承担责任。2)我们不愿让我们的名字和声誉用来增加资金以支撑破坏人权原则的那些人及其活动。这是非常明确的共同点。”

唯一的真实是“失去信任”

    在给Bob的信中,黎安友抱怨这些理事对他“不信任”,方励之先生给予了肯定,说:“这一点当然是真实的:许多理事失去了对黎安友的信任。一个仍然留在中国人权理事会的理事最近对我说,对于大多数中国理事的辞职,黎安友很高兴,至少是不在乎,而且他强烈反对挽留某些辞职理事。”

    为什么黎安友对这么多中国理事辞职感到很高兴?这是一个需要黎安友本人回答的问题。按照笔者的认识,排除了一批艰难创业、并抵制腐败的中国理事,黎安友、谭竞嫦等长袖善舞、任意违法违规的美国理事,就可以和那些听话的中国人一起,随心所欲地操纵这个财源滚滚的组织了。

    以上是这场辩论的主要内容。笔者翻译并介绍这些内容,相信它对我们认识“中国人权”风波的实质会有一定的帮助。

 2006310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chinamz.org